1949年,28岁的华国锋离开山西,开启了为国家和人民奋斗的征程。
第一次归乡是在1958年,那时他在湖南工作,因开工作会议路过交城,便回家看望老母亲。
命运弄人,上世纪70年代初,由于工作性质的特殊性,其母亲去世时,他都未能与母亲谋面。这种遗憾,成为他心中永远的痛。
1991年8月底,华国锋再次回到交城,住了近一个星期。他走访旧居以及曾经打过游击的地方,感受着家乡的气息。
1995年,华国锋同志最后一次回到交城,看望了那些熟悉的父老乡亲。
那时的他,已经是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但心中的那份对家乡的眷恋却从未改变。
他走在交城的街道上,看着那些熟悉又陌生的面孔,心中五味杂陈。
他知道,自己可能再也没有机会回到这片土地了,但他的心,却永远留在了这里。
15年后,华国锋同志的骨灰被安放在了交城县卦山南麓。这是他生前的遗愿,也是他对家乡最后的告别。
他生前说:“我回卦山吧,那里树多,清净。小时候在那儿,打游击也在那儿……”
这句话,简单却饱含深情,让人不禁为之动容。华老对家乡的眷恋,就像那卦山上的松柏一样,四季常青,永不凋零。
华国锋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也是奋斗的一生。他从交城走出,走向了全国,走向了世界。
但他的心,却始终没有离开过这片生他养他的土地。他关心家乡的建设和发展,关心家乡人民的生活水平。
每当乡亲们去北京看望他时,他总是关切地询问家乡的情况,希望能为家乡的发展尽一份力。
他对卦山的旅游开发格外关切,希望能为家乡的经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他亲笔题写的“山形卦象”四个大字,如今悬挂在卦山山门殿的一座崭新五彩牌楼上,成为了卦山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他还将自己手书的全部毛主席诗词的碑刻交予卦山风景区收藏,为卦山增色不少。
这些举动,都体现了他对家乡的深深热爱和无私奉献。
华国锋同志对家乡的情感,不仅仅体现在他对家乡建设的关心上,更体现在他对家乡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上。
他一辈子都没有改掉交城话,即使在北京生活了几十年,他的口音依然那么浓厚。
每当有家乡人去看望他时,他总是用浓浓的交城话和他们交流,让他们感到格外亲切和温暖。
他向来不收礼,但唯独家乡人送来的小米、红枣、玉米面等土特产,他会高兴地收下。
华国锋同志对家乡的眷恋和深情,不仅仅是他个人的情感表达,更是所有游子对故乡的共同情感。
无论我们走到哪里,无论我们成就了多少事业,心中那份对家乡的牵挂和思念却永远不会改变。
因为那里是我们的根,是我们的魂,是我们永远都忘不了的故乡。
华国锋同志已经离开了我们,但他的精神却永远留在了我们的心中。
他的骨灰安放在家乡交城,成为了家乡人民永远的骄傲和怀念。
每当人们提起他的名字时,总是充满了敬意和感慨。
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也是充满深情和眷恋的一生。
交城的山川依旧秀美,交城的人民依旧淳朴。在华国锋同志的骨灰安放于此之后,这片土地更加充满了深情和厚意。
每当人们来到这里时,都会想起那个曾经为这片土地奋斗过的伟大人物,都会感受到那份永远都忘不了的故乡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