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雷池诗社
●2024
●欢迎您
文/王能长
王能长,江西九江人,来上海工作20余年。求学经历:江西财经大学本科,同济大学硕士、华东理工大学博士,物流师、营养指导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2010年上海世博会志愿者培训课程《跨文化交流》讲师。曾在企业、高校工作多年。
作业7:
从乾卦看学习成长的六个阶段——《周易》乾卦读后感
《易经》是我国一部最古老而深邃的经典,是华夏五千年智慧与文化的结晶,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易经》共有六十四个卦,乾卦是其中第一卦,一说乾卦,多数人可能知之不详,但是大家都知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其实这句话就是乾卦中的《象传》,即是对乾卦的解释。乾卦在古代被称为“健”卦,代表着天道,我们的祖先们见到天体的运行就联想到做人就应该自强不息,多么伟大的天人合一的思想!爻(发音为姚)的本义是“交”、“效”,综横之交、阴阳之交,“效”则是通过“交”所产生的“效用”。乾卦一共有六爻,本文就用这乾卦六爻的发展来阐释人的学习成长的六个阶段。
第一爻《易经》乾卦原文“潜龙勿用”,意为龙还有地下潜伏,不能发挥作用,就是说时机还不成熟,自身条件也不具备的时候不宜有所作为,对应于人来说此时要做的事情就是加强自身的学习,增加社会知识和专业技能积累。这一阶段就像还未出过校门的学生,学习就是第一要务,又像创业时的筹备阶段,只有现在充分准备才能在以后的市场竞争中有一席之地,作个形象的比喻这个一阶段就是蚕卵。
第二爻《易经》乾卦原文“见龙再田,利见大人”,意为龙已经出现在田野上,可以尝试有所作为了。这时外部时机已到,自身也有初步的成长,就像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应该找工作了,也如同新公司成立,可以出现在事业的起跑线上参预竞争和角逐了。此时重要的任务就是抓住机会,找到自身的发展方向和定位,展示才华需要恰当的舞台,否则才不当位,方向错了一切枉然,就像破壳而出的小蚕,要有桑叶喂养。
第三爻《易经》乾卦原文“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意为君子(龙)每天谨慎修养德行,做到善始善终,就不会有坏处。就像已经进入职场工作状态的大学生,既是要谨慎成长,小心处事,更要抓住成长机会,努力营造自己成长的良好环境。也如同创业的新公司走上轨道后必然伴随着诸多不稳定因素,所以要坚持发展方向,既能做到在市场激烈竞争中立足,又要能练好内功,打造优秀企业团队。可以比喻成开始吐丝结茧的大蚕,只有善始善终,才能有后来良好的孵化。
第四爻《易经》乾卦原文“或跃在渊,无咎”,意为龙可以飞上天,也可以潜回水底,做到可进可退,立于不败之地也就没有坏处了。这个阶段像学习和工作中都会遇到的所谓瓶颈期,有坚定的目标和强大的意志力是关键,坚守到终点是行动的准则。这一阶段也可以称为黎明前的黑暗,当局势还不明朗的时间要立不败之地必须做到进可攻、退可守,就像企业除了赢利之外也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才能赢得社会的尊重和消费者的认可,俗语说是能力越大、责任越大,这样才能有所升华。这一阶段可以比喻成在茧成孵化的蚕蛹时期。
第五爻《易经》乾卦原文“飞龙在天,利见大人”,意龙飞到天,正是大有作为之时。这第五个阶段就像做学问取得新成就,学习有了新进展,正是可以学以致用的时候,此处的“利见大人”不同于第二爻的找到发展机会,而是要求培养新人,发展事业的接班人。在一个学术团队中切忌人才青黄不接,一定要有良好的人才梯队,老中青相结合才有可持续发展性,否则一个高峰过去马上就是低谷。经营企业也是一样,一个产品能在市场上大行其道,给企业创造利润的时候必须要想到研发后续产品,管理团队也要做到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如此才有长久的生命力。这第五阶段就像是破茧成蝶了,第一重要的任务就是产卵一样。
第六爻《易经》乾卦原文“亢龙有悔”,意为物极必反,过犹不及。解释《易经》的《易传》中说:“亢之为言也,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丧。其唯圣人乎?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为圣人乎?”人到山顶无论怎么走都是要向下的,此时要谨记荀子所讲的“怠慢忘身,灾祸乃作”,所以要避免这一情况的出现,不要去做一个“亢龙”,学业有了成就之后更要有自知之明,知识更新换代非常之快,只有终生学习,持续改进才能做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不会成为“亢龙”。功成名就的企业也是一样,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否则辉煌过后就是灭亡,这一点无数辉煌过后就是破产的企业已经留下了真实案例。
结论,事物的发展都有其自身的必然规律,我们人类的学习成长是如此,工作事业也是有它自然规律,掌握了发展规律才有合理的决策,才能在现实生活中少走弯路,减少额外成本。《易经》乾卦的六爻能非常贴切的帮助我们去认识这一发展规律,《易传》中说:“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下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天且弗违,而况於人乎?”这其实就是一种把握发展规律,根据客观规律做事的良好状态。只要能做到这一点,就可以实现人与自己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这个状态不正是和谐社会吗?
作业8
从教化角度看《春秋》
《礼记•经解》云:“孔子曰:属辞比事,春秋教也。春秋之失,乱。属辞比事而不乱,则深於春秋者也。”《春秋》是史,更是经,之所以为经,是因为圣人注入了教化作用。
史官是用笔监督君王言行:左史记言,让君王慎言语;右史记事,让君王昭法式。圣王就是言为人师、行为世范之人。从天地人视野看,《春秋》经孔子编后就是世人的“史官”,让世人慎言语、昭法式的。因此有孔子作《春秋》而乱臣贼子惧一说。郭晓东教授娓娓道来的讲述,正如64卦中观卦一般,转述着圣人之道,承担着教化之职。
一直以来,我回答“国学经典都是几千年前的书,现在读有用吗?”此类的问题一般会反问:“你觉得自古以来人性有过变化吗?”正是因为当代的人性和5000千年前比是一样的,所以这些讲透人性,教化世人的书依然是“经”,起作规范世间人性的作用,是内心的价值准绳。
对当下的我们而言,科技水平不是2500年前的孔子时代可比,但我们不能迷信科技,人性并没有伴随着科技的发展而有整体上的提升。恰恰相反,科技是双刃剑,因为科技导致人的破坏力也远不是千年以前可比。因此在科技不断发展的今天,更需要我们对人性的反思,更加需要五经的教化,否则光一个“春秋之失”就会成为人类的悲剧,当今地球上不是每天都在上演着各种“乱”的故事么?
作业9
《史记》的文脉传承
《史记》最初给我的印象只是简单的历史书,最初的阅读也只是教科书上的章节选,内容很少,领会更少,为了考试而已。直到三年前在同济大有班上,买了老师指定的版本读了部分内容,才算是真正的阅读。
听了张文江教授对《史记》的评价:“最后一本好书”,给了我极大的震撼——我印象中的一本历史书怎么有如此高的地位,张老师的评价带给了我诸多困惑。直到吴小锋老师解读《太史公自序》中的部分内容,才帮助我认识了这个最后一本好书的冰山一角。
首先,吴小峰老师的旁征博引、融会贯通,从人类历史进程的时空和天人一体的空间双维度做学问的方式就给了我极大的启发。“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的精神首先就在《史记》中体现出来了。史书除了记录古今,更体现的是民族的品格,政治的品质。时、空的变幻中体察人的世界,不只是故事,更有意识形态的发展,史学家历史责任的担当。
其次,“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不再是抽象的美文词句,《史记》就是它的载体。司马谈和司马迁父子用天官、易、道论的学术素养诠释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从《史记》中的论六家要旨看,《史记》已经是在更高的角度看待这些不同的治国思想,跳出了方术的桎梏,是为道。
最后,《史记》是在传承文脉。早先我对《史记》中的一些神话式记录不理解,粗浅地以为这不合史家精神。现在明白帝王出生的祥瑞只是为了一个社会秩序,神化天子是为了让一般人服从于以一辈子为尊的政治秩序,让公众有高贵的向往。如同《春秋》中的微言大义,《史记》中亦有司马父子的治学态度,有历史责任,有现世的体察,有史事的反思,有华夏思想的传承。或者说《史记》本身就是道统的传承,以后从这个层面去读史记应该有新的认识。
文学家园 分享交流
敬请关注
至乐读书会系列作品127《同济大学国学班•随笔六则》文/王能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