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中华口腔医学杂志”可快速关注本刊官微
作者:李元 薛洋 张宇 胡开进
通信作者:胡开进
作者单位: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颌面外科 口颌系统重建与再生全国重点实验室 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陕西省口腔医学重点实验室(李元、薛洋、张宇);西安医学院口腔医学院 西安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口腔病院(胡开进)
引用本文:李元, 薛洋, 张宇, 等. 基于单细胞测序技术解析人炎性牙槽窝微环境下肉芽组织的转归[J].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24, 59(8): 804-809. DOI: 10.3760/cma.j.cn112144-20240430-00176.
目的
探究人牙槽窝肉芽组织的细胞组成与异质性并构建单细胞图谱,解析肉芽组织在炎性微环境下通过自然转归的潜在结局。
方法
纳入2022年9月至2023年8月就诊于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颌面外科,因中、重度牙周炎行牙拔除术并拟行延期位点保存术或自体牙移植术的患者12例,收集其牙槽窝肉芽组织,分别用HE染色和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技术(ScRNA-seq)观察不同类型肉芽组织细胞构成、组织形态学变化,获得特定微环境下的炎性牙槽窝肉芽组织细胞序列差异,构建出人牙槽窝不同类型肉芽组织的单细胞图谱,并探索炎性肉芽组织转归过程中细胞类型分布及关键基因变化的时空规律。
结果
HE染色显示,牙槽窝炎性肉芽组织中含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保留炎性肉芽组织待自然转归3周后,其组织学形态与修复性肉芽组织愈合形态基本一致。ScRNA-seq共捕获肉芽组织细胞20 448个,基因表达定量检测分析炎性肉芽组织、自然转归性肉芽组织及修复性肉芽组织基因总数分别为33 835、36 058、34 719个。肉芽组织在单细胞水平被注释为血管内皮细胞、间充质干细胞、成纤维细胞等10个细胞亚群。炎性肉芽组织与自然转归性肉芽组织在细胞组成占比存在差异。拟时序分析展示了肉芽组织中免疫反应与血管新生参与组织转归愈合的两种主要结局。参与炎症调控和免疫反应的基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 5(Igbp5)、锌指蛋白(Zfp36)和热休克蛋白(Hspa1b),以及参与细胞外基质分泌及血管、纤维形成的相关基因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3(Timp3)、骨膜蛋白(Postn)和G蛋白信号调节因子5(Rgs5)在两种肉芽组织中的表达存在显著差异。
结论
炎性肉芽组织在细胞组成占比、基因表达、生物学功能等方面与自然转归性肉芽组织存在异质性,不刮除牙槽窝炎性肉芽组织待其自然转归后在组织学及单细胞水平展现出与修复性肉芽组织相似的细胞结构组成,并通过免疫反应及组织重塑调节炎症反应及愈合过程。
牙槽骨常因炎性微环境的持续存在而导致肉芽组织形成与不可逆的骨吸收,影响拔牙后牙槽窝的愈合与改建,这与微观视角下各细胞群的动态变化紧密相关,牵涉到宿主免疫应答、细胞凋亡等多种生物学过程 [ 1 , 2 ] 。肉芽组织的形成和改建是牙槽窝愈合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其对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和炎症细胞之间的精细调控起重要作用 [ 3 , 4 , 5 ] 。但肉芽组织在微观水平如何影响炎性牙槽窝的愈合、在病灶牙去除后炎性牙槽窝内的肉芽组织如何转归从而参与牙槽骨愈合的过程与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请点击“阅读原文”获取全文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