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10月19日,在上海一座昏暗的小楼内,一位衣着朴素的中年妇女正在缝补衣物。
突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破了宁静。
“夫人,不好了!先生他……去世了。”仆人带来了噩耗。
妇人手中的针线掉落,她呆坐了许久,喃喃自语:“这一生,我究竟在等什么?”
#1
subtitle
这位妇人便是朱安,中国现代文学巨匠鲁迅的原配妻子。
在那个注定被历史铭记的夜晚,一段充满矛盾与无奈的婚姻,终于走到了尽头。
你或许听说过“剩女”一词,而在古代,这种现象同样存在,只是称呼不同。朱安,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1878年,她出生于浙江绍兴的一个富商家庭。父亲为她取名“安”,寓意一生平安。
然而,这一“安”,却让她的婚姻之路坎坷至21岁仍未出嫁。
在当时,21岁的女子已算“老姑娘”。
朱父焦急万分,他不明白,为何如此漂亮、温柔、擅长女红,还有一双“三寸金莲”的好姑娘,却找不到婆家。
而朱安对此并不在意,每天在家绣花、做鞋,生活得颇为滋润。
然而,她并不知道,一场足以改变她命运的相亲即将来临。
这个周家在绍兴也算名门望族,虽然家道中落,但祖上曾为官。
而这次相中的新郎官,便是年仅18岁、还在读书的周树人。
“女大三,抱金砖”,从年龄上看,朱安与周树人十分般配。
周家婆婆也很满意朱安,认为这门亲事门当户对。
朱父一听,更是喜出望外,终于有人愿意娶他的女儿了。
于是,朱安与周树人的婚事定了下来。
然而,谁又能想到,这个看似完美的结合,却为日后的无尽悲剧埋下了种子。
婚事定下后不久,朱安便听说了一些关于未婚夫的“奇闻异事”。
这位周公子,不仅学习成绩优异,而且…… 他的思想尤为前卫。他提倡女性应接受教育,并主张废除缠足。
这在当时被视为离经叛道,朱家人听后纷纷摇头,不解地叹道:这孩子怎就不守规矩呢?
更令人震惊的是,周树人竟剪去了辫子。
要知道,在那个时代,剪辫子是重罪,可能会招致杀身之祸。
朱父得知此事后,心中萌生了退意。
1906年,28岁的朱安即将出嫁。
婚礼当天,朱父喝得酩酊大醉,心中满是喜悦:老姑娘总算嫁出去了。
朱安身披红盖头,心情既紧张又充满期待。
尽管与周树人接触不多,但她知道他心地善良、正直,且有海外留学背景,堪称理想的伴侣。
然而,谁也没想到,从这天起,朱安的人生便如过山车般起伏不定。
周树人不仅未曾与她亲近,还常常在外奔波。朱安因此开始了长达几十年的独居生活。
#2
subtitle
岁月如梭,周树人用笔名“鲁迅”在文坛声名鹊起。
朱安虽不识字,但听说丈夫出名了,心中也满是欣慰。
然而,好景不长。
1929年,鲁迅的学生许广平为他生下了一个儿子,取名周海婴。
朱安心中五味杂陈,但她自我安慰道:男人三妻四妾也是常事,至少自己还是正室。
就这样,朱安一直在周家默默守候,期盼着丈夫能回心转意,给她一个完整的家。
然而,1936年,鲁迅去世的噩耗传来。
所有人都为这位文学巨匠的离世而悲痛不已,却鲜有人注意到,角落里那个独守空房几十年的女人。
她等来的,只是一个寡妇的身份。
鲁迅去世后,周家的日子愈发艰难。
朱安曾考虑卖掉鲁迅的手稿以换取生活费用,却遭到了阻止。
人们认为应保存鲁迅的遗物,朱安终于忍不住哭喊道:“我也是鲁迅的遗物啊。”
你们也应该珍惜并传承我。
1947年,朱安孤独离世。
她一生都在等待鲁迅,但最终只等来他的死讯。
直至生命尽头,朱安仍不明白自己究竟何错之有。
朱安的一生,让人感慨命运的无常。
她本可成为平凡的家庭主妇,却意外嫁给了名垂青史的鲁迅。
在那个男权主导的时代,她的悲剧似乎难以避免。
如今审视这段历史,我们不应简单指责鲁迅或同情朱安。
这反映了整个时代的矛盾和局限。
它提醒我们,巨匠也有私德上的不足。同时,它也揭示了个人理想与家庭责任之间的平衡取舍,至今仍是个难题。
朱安的一生,或许是千万普通中国女性命运的写照。
她们默默奉献,却常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关爱。
今天,回顾这段历史,我们更应珍惜性别平等,努力构建一个更公平、更具人情味的社会。
投稿 | 笔友
编辑 | 徽米工作室
图片 | 视觉中国,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来点亮“ ”和徽米君说晚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