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格管控城镇开发边界,推动城镇空间内涵式集约化绿色发展”“要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要大力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一拿到《习近平关于自然资源工作论述摘编》,山东省寿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书记、局长李伟东就带头学了起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自然资源工作的重要论述,高屋建瓴、视野宏大、思想深邃、内涵丰富,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指导性,是我们做好新时代自然资源工作的根本遵循。”李伟东说。李伟东表示,寿光作为“中国蔬菜之乡”、GDP超千亿县,一直积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自然资源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严守耕地红线,全力挖潜存量资源,推进城镇建设用地增容扩能,获评全国首批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市),探索出了土地资源高质高效利用的“寿光模式”。进入以存量开发为主的内涵式发展阶段,在用地总量“天花板”下,盘活存量土地,以更高层次、更有效率的优化配置,全面推动土地资源高质高效利用,已成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在寿光,通过政策机制的不断创新,节约集约用地的新格局初步形成。在推动城市更新方面,寿光通过编制国土空间规划,统筹优化区域内生产、生活、生态用地布局,提升土地价值品质。启动洛城、金玉米老厂区等24个城市片区更新行动,对67个闲置、零散地块进行再开发再利用,规划建设铁路公园、工业遗址公园等,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腾笼换鸟”的做法,既保留了“城市记忆”,又在不新增用地的前提下,为城市添加复合服务功能的空间,打造更多新业态,让老旧片区重新焕发生机活力。而如何在有限的土地上激活更大的发展空间?寿光给出的回答是立体开发。寿光局制定建设奖励标准,鼓励企业利用原有存量土地建设多层厂房,推进“立体式”开发利用。《中国自然资源报》记者在山东玉马遮阳科技有限公司看到,他们建设的智能化多层立体仓库,货架高24米、长100米,可存储1000多个品类16万件货品,可抵五六个普通单层仓库。玉马遮阳智能立体仓库。
近年来,先后有32家企业利用原有存量土地建设多层厂房,共节约土地206.48亩,土地空间利用率提升了200%,节省资金5162万元,实现节地水平和产出效益“双提升”。坚持“亩产论英雄”,强化土地要素的精准配置。寿光局对生产规模小、土地利用总体水平不高、市场竞争力低的企业进行整合重组,通过建立“优扶劣汰”创新机制,盘活挖潜存量资源,实现土地利用最大化。山东博苑医药化学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刚创办时仅占地25亩,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对土地有了更多需求。寿光局主动上门服务,积极引导企业利用周边闲置低效用地。目前,该公司已扩大规模至300亩,年营收突破10亿元,利税超亿元,亩均税收达60余万元,成功入选工信部首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土地利用效率显著提升。近年来,通过政府回购、项目置换、企业自主开发、兼并重组等方式,寿光盘活闲置低效用地达1.3万余亩。作为全国的“菜篮子”,寿光人明白,蔬菜产业的发展成绩离不开土地。只有守牢耕地保护红线,才能让篮子装满菜。走进稻田镇崔岭西村的蔬菜大棚,红红的番茄挂满碧绿的枝头,摘一个咬一口,酸甜多汁。“我们村种植的番茄‘崔西一品’,年销售收入超1.1亿元,还走出国门远销俄罗斯。”崔岭西村党支部书记崔玉禄自豪地说。
崔岭西村的蔬菜大棚。
早在20世纪90年代,崔岭西村就建起了大棚。可当时耕地种植分散,农户单打独斗,发展很受限。2014年以来,通过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政策,崔岭西村盘活了土地资源,村集体办起了合作社,全村1500亩土地全部流转,建成360个高标准蔬菜大棚。村民以土地承包权入股,每年分红。靠着规模化种植经营,崔岭西村实现了村集体增收、村民致富。村集体的收入从10年前的5万元增长到现在的430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达5.2万元。同时,通过科学规划、优化配置,崔岭西村对旧村宅基地进行复垦重建,建成17栋公寓式楼房以及幼儿园、小学、文化礼堂、老年幸福院等,成了远近闻名的和美新乡村。人均耕地不足一亩三,从崔岭西村看全市,人多地少是寿光的基本情况。然而,通过盘活土地资源,统筹农业空间布局,寿光以对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让农民“在一亩地上奔小康”。“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规范占补平衡,强化土地流转用途管制。”李伟东表示,寿光牢记“国之大者”,坚决扛起耕地保护的政治责任,全面落实耕地保护田长制,建立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覆盖耕地保护责任网,确保了144.0331万亩耕地和130.3181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有量目标。此外,通过对北部地区废弃盐田复垦和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寿光深入挖掘耕地后备资源潜力,严格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和进出平衡,全年新增耕地入库总量居全省县级首位。随着全市新旧动能转换的深入推进,新业态、新产业发展迅速,工业用地的需求更加多样化。推进总量管理、科学配置、全面节约,寿光坚持把节约集约利用资源的理念贯穿于自然资源工作全过程、各领域,通过创新供地模式,让一块地得到多重利用。在寿光市双创中心新经济赋能产业园,“双创云谷”项目正加速建设。“双创云谷”沙盘模型。
“作为寿光市首个新型产业用地(M0)供应模式,‘双创云谷’是为适应传统工业向新技术、总部经济、协同生产空间等新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而诞生,融合办公、设计、研发、生产等新型产业功能附加相关配套服务的用地。”寿光局用途管制科科长于健介绍说,目前该项目立项、土地和规划两证已办完,“工业上楼”在寿光将实现零的突破。寿光市发展集团总经理助理王健林介绍说,“双创云谷”项目总投资10.6亿元,总占地面积50亩,规划建设2栋高层工业楼宇及配套用房,将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生物医药、智能装备等新兴产业,同时配套科技研发、商务办公、机构检测、投融资、外贸进出口等生产性服务业进驻。近年来,聚焦城市产业升级过程中的用地难点,寿光局探索开展二三产业综合开发、复合利用,创新多元化灵活供地模式,鼓励不同功能用地实行功能混合、用途兼容,配套设施共享共用,先后在寿光高新区科技创新产业园等4个土地混合利用产业园区进行试点探索,促进中小企业集聚,大大提升了土地综合利用水平。寿光高新区科技创新产业园--混合用地模式。
走进上口镇恒德新材料产业园,刚刚建好的11栋标准化厂房已被5家窗饰企业预订了8栋,年底就可开工投产。窗帘窗饰是上口镇的支柱产业,目前全镇已形成集生产、加工、组配、销售、安装于一体的产业链。恒德新材料产业园就是为推动产业发展而建,由国企拿地建设并负责运营管理,产业链上的小企业只需租赁厂房即可。对企业来说,产业园可以“拎包入住”,既省去了拿地建设的大笔资金投入,也大大节约了前期的时间成本;对政府来说,一块地只需建设一套办公、物流等相关配套设施,更多的土地可以用来建设车间用于生产,最大限度实现了土地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也促进了小企业的集聚和产业链的延伸,可谓一举多得。李伟东表示,接下来将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关于自然资源工作论述摘编》,全面系统学、深入思考学、联系实际学,做到常学常新、常思常悟,从学习中明确努力方向、抓住工作重点、找到破解难题的思路和办法,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自然资源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实际行动。
转载请在醒目位置标注来源:i自然全媒体
i自然投稿邮箱:mnrnews@163.com
电话:010-68047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