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适合高原环境,荒滩上的藜麦如何“出圈”

政务   2024-09-08 18:10   西藏  

“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主题宣传暨“雪域高原焕新貌”主流媒体看日喀则主题采访活动

不与青稞争地,天然适合高原环境,荒滩上的藜麦如何更广泛种植?2024年9月,“雪域高原焕新颜”调研采访活动中,上海援藏团队给出答案。


藜麦起源于安第斯山的盐湖地区,天然适合高原环境,是最为耐逆,即耐旱、耐盐、耐低温的传统作物。长期以来,青稞是西藏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也是最主要的高原特色农产品之一,其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占西藏自治区75%以上。同时,西藏青稞良种繁育和青稞产品深度开发也取得了不小的进展。


这种情况下,西藏为何还要推广种植藜麦?“西藏海拔高、干旱低温及强紫外线照射的特性,正好符合藜麦的生长需要。”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李圆圆藜麦课题组大田实验负责人张慧介绍,“最主要的原因是,藜麦能够在戈壁荒滩等边际土地上种植,不与青稞争地,相当于有效增加了可利用的耕地面积”。


远处的藜麦田曾是荒滩。澎湃新闻记者 徐亦嘉 图


经过反复研究与论证后,在上海援藏团队的推动下,2023年4月,中科院种植团队实地踏勘,初步选择扯休乡撂荒土地2500亩作为藜麦试种基地。次月,藜麦项目正式落地启动。


萨迦县委常务副书记、常务副县长、上海援藏萨迦小组总领队沈佳梁9月4日告诉记者,“2023年我们在试验田里试种了50个藜麦品种,测试对高原环境、紫外线、土地肥力不够及阶段性缺水等条件的耐受。经过筛选,现在只保留了12个品种继续种植。”


2023年,萨迦县扯休乡共种植高原藜麦约2500亩,平均产量约400斤/亩。经测算,在未占用基本农田的情况下,实现项目经济价值1000万元,并为当地农牧民直接增收约210万元。


2024年,扯休乡藜麦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至10000亩,在优化种植品种和种植方法后,项目有望实现经济价值约5000万元,并预计为农牧民直接增收约900万元。


“目前,萨迦藜麦项目在不与青稞等主粮‘抢土地’的情况下,初步实现了在‘中国地’用‘中国种’种‘中国粮’的目标。”沈佳梁表示,“下一步,我们正积极探索藜麦与旅游业、文化创意产业的深度结合,为藜麦产业化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藜麦产品。澎湃新闻记者 徐亦嘉 图


为提高产品竞争力,去年中藜高科(萨迦)科技有限公司已将收获的100余万斤藜麦进行精深加工,荒滩上的藜麦如今已成为青稞藜麦米粉、白藜麦米、三色藜麦蝴蝶面、各类藜麦面点等产品。在今年6月的第五届中国西藏旅游文化国际博览会上,萨迦县藜麦全产业链投资建设项目签约落地并开工建设。


“未来,上海徐汇区援藏投资1600万元的藜麦产业标准化厂房园区将投入使用,进一步延伸藜麦加工产业链条,提升项目带动增收能力,助力乡村全面振兴。”沈佳梁表示。


主编:巴桑次仁
编审:德庆白珍
编辑:尼玛卓嘎
来源:澎湃新闻

更多精彩内容

请下载珠峰云APP

关注“日喀则融媒”“珠峰视界

日喀则新闻中心
关注日喀则地区最全、最新、最权威的新闻信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