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聚力 共谋发展 同享芬芳——全国政协“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专题调研综述

学术   2024-07-31 19:51   四川  


调研组一行在哈尔滨市特殊教育学校调研

调研组一行在黑龙江大庆油田昆仑集团金属防腐有限公司抽油杆分公司油管一车间内调研


残疾人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扶残助残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格外关心残疾人、高度重视残疾人事业,我国残疾人事业得到全面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残疾人和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新时代残疾人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其中,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让广大残疾人安居乐业、衣食无忧,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重要体现,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指明了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方向。

7月1日至5日,全国政协调研组围绕“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赴黑龙江开展专题调研。5天时间里,调研组深入大庆市、齐齐哈尔市、哈尔滨市走访特殊教育培训学校、残疾人托养中心、“全国残疾人之家”、残疾人康复中心和医院、安置残疾人就业企业、残疾人家庭等十余个调研点,召开座谈会、在现场听取情况介绍,并随机与基层干部群众广泛开展交流互动,充分了解地方在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方面的经验成果及问题,为全国政协将于9月中旬召开的双周协商座谈会做好建言资政的准备,也为全体残疾人共享发展成果献计出力。





为残疾人提供更多发展机会





“叮——咣——”近日,黑龙江大庆油田昆仑集团金属防腐有限公司抽油杆分公司油管一车间内,锻锤声声入耳、机床旋转不停。调研组一行走进车间,工人们手中细致入微的操作并未停止。

直到车间班长轻拍一个工人后背,他们才回过头来。“听障员工很适合车间工作,噪声不会干扰他们的工作。”公司经理李岩告诉调研组,公司目前有残疾员工75人,占正式员工总数1/3以上。

 “一天工作多长时间?”“晋升渠道如何?”“公司福利待遇怎么样?”调研中,委员们问得细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残联理事杨洋成了大家的临时“手语翻译”。

“同工同酬,而且我还在工作期间成了家。不仅收入增加了,还收获了很多认可,现在每天都特别有盼头!”这位残疾人员工的回答,让委员们会心一笑,纷纷为她竖起大拇指。

短短5天时间里,调研组欣喜地看到,残疾人的身影活跃在各行各业:在集中安置车间里,残疾人以勤劳与汗水浇灌奋斗之花;在按比例就业企业中,残疾人与健全人一道互帮互助勇敢逐梦;在创新创业的平台上,残疾人迎难而上,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

全国政协委员、民革宁夏区委会主委王新军一直很关注残疾人就业工作,曾就此问题在宁夏开展调研。他发现,目前残疾人就业稳中向好,就业情况明显改善,但在高质量就业方面仍需加力“扶一把”。“对于残疾人而言,他们通常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获得和健全人同等的学历、专业技能等,但因为不了解,残疾人的就业能力一定程度上仍然被低估,有些岗位存在职业天花板、晋升渠道受限等现象。”

对于王新军的发现,几位委员表示认同。委员们建议,相关部门应尽快完善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招录残疾人的体检标准,准确对残疾人的残疾等级及康复水平进行认定,以适应岗位需求为标准,不断拓宽残疾人的就业路。此外,要加强政策宣传,要求各单位严格落实好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的政策规定。

近年来,国家通过一系列有力措施,为残疾人创业者提供全方位的支持与帮助,“点亮”了很多残疾人的创业梦。

位于齐齐哈尔市建华区的一家皮具店,因为价廉物美,颇受周边居民的欢迎。店主名叫孙国峰,是一位二级肢体残疾人。

皮具店位于半地下,店面虽小,五脏俱全。见调研组进门,孙国峰和爱人中断了手中的工作。“熟客多,平时都忙不过来。”夫妻俩笑容灿烂,小儿子在旁懂事地为爸爸挪过椅子。

 “我们残疾人创业有很多好政策,每年的补助金能抵去店面一半的租金。”说起如今的好日子,孙国峰打开了“话匣子”:每月2万多元的收入,有位美丽能干的妻子,2个懂事的孩子,不仅自己凭着手艺过上了好日子,还带动10余名残疾人创业增收……听着孙国峰的介绍,委员们连连点赞。

委员们表示,要进一步帮助、鼓励、指导残疾人创新创业,进一步拓宽残疾人就业途径;建立多层次的残疾人就业创业服务机制,提升其就业创业水平;不断加大对残疾人就业创业扶持力度,积极发挥“领头雁”作用,引导更多残疾人实现自立自强。





织牢织密残疾人社会保障网





7月2日,大庆市龙凤区恒大绿洲小区,残疾人王艳华家里格外热闹。委员们与王艳华一家围坐一圈,唠起了家常。

52岁的王艳华患有先天性视力残疾,由于身体原因没有工作,一直由父母照顾。随着年岁渐长,父母越来越常讨论这样一个问题,“等我们走了,孩子怎么办?”

2015年9月,我国全面建立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社区工作人员和当地残联工作人员第一时间为王艳华送来了申请表,不久后,她便顺利领到了两项补贴。这项兜底政策,也让如今80余岁的老两口焦虑的心情缓解了不少。

 “‘输血’救助的同时,也要‘造血’式帮扶。”临走时,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残联主席程凯握着王艳华的手嘱咐道,“现在各地残联都有面向残疾人的免费培训,还是要走出家门,迈出融入社会的第一步。刚50多岁,未来的路还很长,创造自己新的美好生活,完全来得及。”

王艳华的故事并不是个例。程凯介绍,截至2023年6月,我国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已分别惠及困难残疾人1161.3万人、重度残疾人1543.4万人,并建立了补贴动态调整机制。

如何把残疾人兜底保障的网越织越牢?这是全国政协委员、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朱新力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他介绍,目前我国困难群众救助类型分为社会救助、司法救助和慈善救助等类型。他在调研中发现,“因为归属不同部门,各类救助间缺乏有效的衔接机制,无法形成救助合力,难以充分发挥救助制度的保障作用。”

朱新力建议,要加快构建行政、司法、社会力量等各部门、组织机构广泛参与、密切衔接,深度融合、通力合作的“大救助”体系。

“创新救助理念也很重要。”全国政协委员、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产科主任吴效科在临床中发现,除了物质保障,很多残疾人更需要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心理疏导等帮助。“‘物质+服务’的救助模式,更能够满足新时代残疾人多样化的需求。”全国政协委员、黑龙江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方传龙回应道。

调研中,委员们了解到,除了生活上的困难,很多残疾人家庭面临长期照护的困难。残疾人托养服务,是帮助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减轻残疾人家庭负担,保障和改善残疾人基本民生的有效途径。

在齐齐哈尔博爱集团的智慧服务指挥中心,一进门,一块硕大的电子屏幕映入眼帘,屏幕那头,连接着辖区内1794位居家托养残疾人。

负责人介绍,依托“阳光家园”居家托养服务项目,当地残联通过政府购买的方式,免费为辖区内智力、精神、重度残疾人提供该公司的居家托养服务。

“通过智能系统,我们可以全天候监控居家残疾人的活动数据,对于精神类残疾患者还设置了‘电子围栏’,一旦超出日常活动范围,系统会自动报警,并且有专员解决残疾人的求助呼叫。”负责人向调研组介绍道,除了智慧赋能,该公司还为残疾人提供洗浴、理发、健康监测等上门服务。

“近年来,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要让智慧助残在托养服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全国政协委员、哈尔滨工业大学副校长范峰表示,用科技赋能的力度以及精准服务的温度,一定能够助力更多残疾人全面融入社会生活,共享经济发展成果。

“重度残疾人的托养照护问题依然是重度残疾人公共服务工作中的短板。”程凯建议,要抓紧研究制定重度残疾人托养照护服务指导意见,明确党委领导、政府负责、职能部门牵头、群团配合、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建立统筹重度残疾人托养照护服务工作体系,做好行业规划管理和政策衔接,扩大服务覆盖面。“实践证明,‘托养一人,解放一家,造福一片’。”

“织牢织密残疾人社会保障网,要尽力而为也要量力而行。”全国政协常委、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副主任钱锋指出,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考虑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循序渐进,从而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





残疾人美好生活底色不断擦亮





调研路上,全国政协委员、国家京剧院院长王勇注意到,在街巷中、树荫下、江畔旁,常能看到载歌载舞的残疾人,他们脸上洋溢着的幸福笑容,让他深受感染。“这就是残疾人幸福生活的具象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类扶残助残实践积极回应残疾人教育、康复、文化等方面的需求,让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成果更多惠及残疾人,残疾人美好生活底色正在不断被擦亮。

“这一年多,孩子变化特别大,今年9月我们就准备上小学了。”7月4日,黑龙江省康复医院,小力(化名)母亲高兴地告诉调研组,孩子一年前因为脑干出血陷入重度昏迷,“三个月之后才醒过来,刚开始情况很糟糕。”

在康复医生的指导下,经过一年的训练,小力的平衡能力显著提升,功能障碍程度也得到了有效缓解。“现在生活自理和沟通交流都没问题,孩子也爱笑了。”小力妈妈脸上虽有些疲惫,但语气里充满对未来的希望。

5天时间里,调研组走访了多家康复机构和医院,很多残疾人像小力一样,因为有效的康复治疗,生活品质得到了大幅提升。2021年至2024年4月底,全国共有2769.76万人次残疾人得到基本康复服务,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覆盖率稳定在85%以上。

细心的委员们发现,一路调研下来,特殊教育学校听障孩子的数量普遍在减少,由于招生难,一些学校的听障班甚至已经取消了低年级班级。“这说明康复效果越来越好,进普通学校的孩子越来越多了。”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理事长龙墨感慨地说,“康复是残疾人最迫切的需要,这对孩子的一生很重要,也是最大的价值所在。”

“我国康复事业正处于快速成长期,康复需求巨大,人才是关键。”龙墨建议,要从教学源头抓起,提升和保障康复医学快速发展。“将康复医学设为医学门类下一级学科,破解康复医学快速发展的瓶颈。”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福利会副主席张晓敏把此行的关注点放在辅助器具适配上,“这是残疾人康复服务的重要内容。”张晓敏介绍,截至目前,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均已建立、实施辅具适配补贴制度,为残疾人在新时代过上更高品质的生活提供了保障。他建议,要在做好基本型辅具补贴制度的前提下,突出残疾人个性化、便捷化的辅具需求,不断拓宽辅具补贴制度对象覆盖面,让好政策更好地惠及残疾人。





“热感受”还要“冷思考”





如果说,康复是对生命的重建,教育则是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更好融入社会的基本途径。调研过程中,残疾儿童的茁壮成长深受委员们的关注。

7月5日上午,在哈尔滨市特殊教育学校,一位正在读书的听障男孩引起了杨洋的注意。男孩今年读初一,小学时一直在普通学校就读,因为跟不上教学进度,家长决定把男孩转到特教学校。

“中国聋人协会曾做过相关的统计,这样的回流生不在少数。”杨洋认为,“能进入普通学校学习,证明孩子具备这样的基础。但之所以回流,一方面可能有孩子个人的原因,另一方面,残疾儿童在普通学校的归属感、参与感等方面还面临诸多挑战。”

为此,杨洋建议,要督促各级各类教师系统学习特殊教育和融合教育的课程和理念,尊重并理解每个孩子的特殊性。“遵循教育具有长期性和发展性的特点,才能真正让融合教育融入普通学校并走实行远。”此外,杨洋表示,应充分发挥志愿者队伍的作用,鼓励其常态化提供服务,促进并陪伴残疾儿童更好融入普通学校。

当天,在校园不远处的活动室内,伴随着活力动感的音乐节奏,一股朝气蓬勃的青春气息扑面而来。在老师的带领下,来自听障班的孩子们手拿花球,舞动的身影整齐而流动。

在欢快的音乐声中,全国政协委员、民革黑龙江省委会副主委张莉却在一旁红了眼眶。和记者的眼神接触上,她低头擦了擦眼角,“被这些孩子乐观向上的精神感染了。”

调研途中,委员们有很多“热感受”,“还要静下心来‘冷思考’。”这成了委员们的共识。7月4日晚间,为了更好地为全国政协将于9月中旬召开的双周协商座谈会做好建言资政的准备,委员们围坐一桌,谈体会、说感悟。“回去后,还要再学习、再调研,争取把更多有建设性、有操作性、有实效性的意见建议带到座谈会上去,为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作出贡献。”张晓敏的发言,道出了委员们共同的心声。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也是每一个残疾人朋友的梦,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全国政协常委、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副主任阮成发表示,人民政协要充分发挥专门协商机构的独特优势和重要作用,积极建言资政,广泛凝聚共识,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共谋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残疾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来源: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审核:何章、刘敏

编辑:蒲梦岭

热文推荐

7月第二波残疾人招聘岗位来袭,点击了解→

王晓晖:深刻领会全面把握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坚定用以统揽四川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工作

四川残联
深化“量体裁衣”式残疾人服务,推进残疾人事务治理现代化,建设残疾人幸福美好生活。代表残疾人共同利益,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团结帮助残疾人,为残疾人服务;履行法律赋予的职责,承担政府委托的任务,管理和发展残疾人事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