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皮层
表皮是皮肤的最外层。在显微镜下,表皮按细胞形态,由外往里可分为角质层、透明层、颗粒层、棘层和基底层五层,透明层仅存在于掌跖,因此大多数部位皮肤只有四层,而在皮肤最薄的部位仅有角质层与基底层二层。表皮底层有感觉神经末梢,但表皮中无血管、淋巴管及肌肉。表皮的完整性、厚度、质地和水合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皮肤的美观和皮肤的生理功能,表皮的健康攸关皮肤的健美。
表皮的细胞由角质形成细胞和树枝状细胞(黑素细胞、朗格汉斯细胞、麦克尔细胞等)构成。其中,角质形成细胞又称为上皮细胞或角朊细胞,占表皮细胞总量的95%以上,是表皮各层的主要构成细胞。角质形成细胞在分化和成熟的不同阶段,细胞的结构、形态、大小及排列均有变化,最终在角质层形成富含角蛋白的角质细胞而脱落。表皮分为五层就是根据角质形成细胞各阶段分化的特点而划分的。黑素细胞具有分泌黑色素功能,朗格汉斯细胞具有免疫细胞功能,麦克尔细胞具有分泌神经介质而参与皮肤触觉功能。
1.角质形成细胞(keratinocyte)由外胚层分化而来,是表皮的主要构成细胞,数量占表皮细胞的80%以上,在分化过程中可产生角蛋白(keratin)。角质形成细胞之间及与下层结构之间存在一些特殊的连接结构如桥粒和半桥粒。根据分化阶段和特点可将分为五层,由深至浅分别为基底层、棘层、颗粒层、透明层和角质层。
棘细胞层有分裂功能,可参与表皮的损伤修复,还具有一定的吸收长波紫外线(UVA)作用。位于基底层上方,由4~8层多角形细胞构成,细胞轮廓渐趋扁平。细胞表面有许多细小突起,相邻细胞的突起互相连接,形成桥粒。电镜下可见胞质内有许多张力细丝聚集成束,并附着于桥粒上,棘层上部细胞胞质中散在分布直径为100300nm的包膜颗粒,称角质小体或0 dland小体。
颗粒层中的酸性磷酸酶、疏水性磷脂及溶酶体等构成一个防水屏障,使水分既不易从体外渗入,也阻止了角质层下水分向角质层渗透。
【颗粒层组成】
颗粒层由2-4层梭形细胞组成,可以进一步向角质层分化,与角质层共同组成表皮的防御带。
颗粒层细胞之间连接紧密,主要起保水作用。位于棘细胞层浅部,一般由3-5层扁平细胞或梭形细胞组成,是进一步向表皮细胞分化的细胞,由于它在正常表皮细胞和死亡细胞之间过渡,因此也称过渡带。
【颗粒层的主要作用及养护】
折射紫外线、防止水分流失、防止细菌进入。
角质层中的兰格罕细胞能够分泌免疫物质,防止细菌进入;含有晶样角素,可以曲折阳光,减弱紫外线的伤害,但其极易被盐、碱所破坏,因此必须在颗粒层水分达到65%-70%以上才能起作用。
能为颗粒层提供水分和营养的护肤产品为水和乳液,只有当颗粒层中水和营养满足所需时,才能起到阻挡紫外线的作用。
生物化学研究表明颗粒内富含组氨酸蛋白,颗粒层中含有矿物质,以钙最多。颗粒层上部的细胞内的“膜被颗粒”向细胞间隙释放磷酯类物质,是邻近细胞间不易分离,称为防水屏障,使表皮水分不易渗入,也阻止体内水外渗,常温下呈封闭状态,防止水分流失及细菌感染。
遇热会产生裂隙而吸收营养。皮肤能合成糖原,成年人皮肤内含糖约80mg,主要分布于颗粒层,糖尿病人皮肤含糖量会增高,故易受细菌和真菌感染,人体摄入过多糖份,也会促使衰老加速。
4.透明层(stratum lucidum)
透明层仅见于掌趾部位,具有防止水、电解质与化学物质通过的屏障作用。位于颗粒层与角质层之间,由2~3层较扁平的细胞构成。细胞界限不清,易被伊红染色,光镜下胞质呈均质状并有强折光性。
透明层通常位于易受摩擦的部位,以及皮肤较厚的部位,身体皮肤较薄的部位可能仅存在少量或不存在透明层。由于手掌和脚底都是处于长期受压、摩擦的状态,因此透明层存在于手掌、脚底可以起到缓冲作用。另外,透明层在正常状态下能抵挡一些化学物质、微生物、致病原等进入表皮,起到皮肤屏障作用,同时透明层有较多疏水的蛋白可以结合磷脂,能锁住营养物质、电解质、水分等,避免这些成分流失,维持人体表皮的正常生理功能。当表皮遭受轻微创伤时,也会使透明层受伤,一般使用碘伏、酒精消毒即可。
当透明层受伤后,可能会影响皮肤的屏障功能,继而创口部位接触细菌等致病原,可能会出现炎症,患者应当及时到医院皮肤科、感染科就诊,然后进行相应的处理。
5.角质层(stratum corneum)
位于表皮最上层,由5~20层已经死亡的扁平细胞构成,在掌跖部位可厚达40、50层。细胞正常结构消失,胞质中充满由张力细丝与均质状物质结合而形成的角蛋白。角质层上部细胞间桥粒消失或形成残体,故易于脱落。
角质形成细胞是从基底层产生的主要细胞这些细胞随着时间推移分裂和迁移到皮肤表面到达表皮外层后,转变为无核的扁平细胞,富含蛋白,称之为角质细胞。此过程称为分化。角质细胞不再有生命力,它们已经停止分裂,留在角质层直到被去除,这个过程称为脱屑。
角质层的主要作用是保护其皮下组织,防止皮下组织遭受感染(infection),脱水(dehydration)以及抵抗化学(chemical)和外力(mechanica)所带来的压力。角质层的细胞内含有角蛋白(keratin)。它有助减少水分蒸发,甚至能吸收水分,使皮肤保持湿润。由于角蛋白的吸水作用,不少动物(包括人类在内)的皮肤在浸泡于水中一段时间后会出现起皱的现象。角质层一般介乎10至40微米不等,取决于其对应的身体部分需要多少保护。例如手掌、脚掌等与外界接触、磨擦较多的部位,角质层会较厚。
角质细胞间通过桥粒连接、层叠交错,使角质层形成致密结构,这种致密而牢固的结构被称为“砖墙结构”,角质细胞为“砖块”,细胞间质为“灰浆”。角质层是与皮肤美容关系最密切的结构之一,维护角质层的健康是皮肤保养的重要一环。
(1)角质细胞角质细胞的结构是角质化细胞套膜结构,内层为角蛋白包膜,外层为脂质包膜,内含有调节角质代谢的转谷氨酰胺酶等活性酶。
(2)细胞间质细胞间质主要含脂质与天然保湿因子(NMF)成分。
①胞间脂质:主要成分是神经酰胺、游离脂肪酸、胆固醇。神经酰胺
是主要的功能脂质,具有疏水和亲水双性。
②天然保湿因子:是存在于角质层内发挥水合保湿作用的一系列低分子量物质的总称,包括游离氨基酸、吡咯烷酮羧酸、乳酸、尿素、离子等。
(3)皮脂膜皮脂膜是皮脂腺分泌和角质细胞崩解的润泽脂质与汗腺分泌的汗液乳化形成的覆盖于皮肤表面的一层透明的弱酸性薄膜。其主要成分为具有保湿作用的神经酰胺、防晒作用的角鲨烯及抗炎作用的亚油酸、亚麻酸及脂质成分。皮脂膜对于阻隔皮肤水分蒸发、维持屏障功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4)角质层的五大功能
①保护功能:角质层结构的致密性与坚韧性能有效防止外界物理、化学、生物性有害因素的侵袭,如抗摩擦,阻隔微生物入侵,缓冲、耐受酸、碱等化学物质侵害等。
②吸收功能:角质层是半通透膜,是皮肤吸收的主要途径,脂溶性和水溶性物质均可通过角质层吸收。
③防晒功能:角质层能吸收大量的中波紫外线(UVB)和少量的短波紫外线(UVC),保护机体免受日光的损伤。
④保湿功能:角质层内含有的天然保湿因子和脂质等物质,使角质层的含水量保持在20%左右,稳定的水合状态是维持角质层正常生理功能的必需条件,使皮肤光泽有弹性。当角质层含水量低于10%时,皮肤就会出现干燥症状。水合状态与角质层的厚薄及NMF、脂质的含量密切相关。角质层越薄,保湿力越差;NMF发挥水合、锁水作用,含量越多,保湿力越强;脂质阻隔水分蒸发,缺少则皮肤干燥。
⑤美学功能:角质层的状态及适当的厚度直接体现皮肤的美观。角质层过厚,皮肤透亮度低,光泽差,皮肤颜色发黄,会显得粗糙、黯淡无光,同时毛孔易形成堵塞,外观与触感粗糙;角质层过薄,皮肤屏障功能不完整,防御功能减弱,易受到外界刺激因子的侵害而出现皮肤潮红、毛细血管扩张、过敏、色素沉着、皮肤老化等问题。
中国:如妃、敷尔佳、润百颜、伊肤泉
日本:Pola、晓姿、IDOL Smile、花嫁新娘(Today'sBridal)、PDP
法国:菲洛嘉(Filorga)、FILLMED、德尔实(DEERSI)
瑞士:法尔曼、瑞妍、依思佩尔(Easpeer)、达美伽(Dermica)
比利时:2B(BioBeauty)
以色列:科蕴兰(Christina)
美国:修丽可、DMK
德国:柯诗美思(Cosmech)
波兰:珂兰芮娜(Clarena)
西班牙:悦碧诗
意大利:舒适地带(comfor tzone)
韩国:氧丽可丝、德玛贝尔、秀肤生、素秀茉莉、素瑞施、伊安秀、德莱博、雷慕、德媄娜、医萃多、兰多美、好必秀、安博翠(Ambertree)、be'balance、BNC、丝莱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