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柱:“功夫菊”催生“产业链”

民生   2024-11-16 18:13   贵州  

眼下,走进贵州省天柱县渡马镇共和村,200多亩“功夫菊”进入采摘期,黄澄澄的菊花竞相绽放,散发着沁人心脾的清香。村民正忙着采摘成熟的菊花,一幅优美的田园丰收画卷徐徐展开。

“自从我们这里种植了‘功夫菊’,不仅自己有了收入,村里更是多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正在采摘菊花的共和村村民尹秀东开心地说。“我们这里的菊花产业可是大有可为呢!除了自家的菊花田,我还会到村集体的菊花基地去务工,每天差不多能赚100来块钱。这样既不用出远门,又能照顾家里,真是两全其美。”
而像尹秀东这样的村民,在共和村还有很多。他们通过参与“功夫菊”的种植和采摘,不仅增加了家庭收入,还为村庄的乡村振兴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功夫菊”产业已经成为了共和村的乡村振兴大产业。

那么,“功夫菊”这个名字又是怎么来的呢?共和村党支部书记唐安厚向我们介绍道:“我们以甘溪的功夫文化为底蕴,给这种菊花命名为‘功夫菊’,这样不仅能凸显我们村的文化特色,也使得我们的产品在市场上更有辨识度。”
2016年,共和村从江西省婺源县引进了菊花产业,为打造“一村一品”的特色,共和村将“功夫菊”定为主导特色产业来发展,按照精品种植原则,全程山泉水灌溉,施有机肥,打造出“功夫菊”标准种植基地,如今,终于培育出了深受市场喜爱的“功夫菊”。

白天基地采摘忙,每当夜幕降临,“功夫菊”烘烤车间内又是另一幅忙碌的景象,工人们将采摘的菊花进行分摊、烘干、分类、包装。包装后的“功夫菊”,以其优质的品质,受到了市场的热烈欢迎,按照散装每斤就能卖到300元。
好品种、好产品、好品牌,有了这三好之后,如何将它们转化为真金白银的收益?为此,共和村村集体迅速调整了发展策略。

为扩展商品销售渠道,共和村聚焦“花经济”,以菊兴业探索出了一条“菊花+电商”的特色发展之路。充分利用“甘溪”国家3A级旅游景区独特资源优势,在景区新建天柱县功夫村网络实践基地,以“春节”“五一劳动节”“国庆节”等旅游旺季为契机,策划运营“功夫村”“再见江湖”音乐节暨游园会活动,邀请县内网络直播达人、“网络大V”、新业态组织等群体,通过“短视频+直播+现场展销”的形式,展销“功夫菊”礼盒、精品罐装“功夫菊”等创意精品包装产品,将“游客”变成“顾客”,让村民和村集体经济实现“双增收”。2024年,在网络实践基地开展网络直播16场次,现场展销8场次,网络销售“功夫菊”产品8万余元。
“我们通过成立天柱县‘功夫菊’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按照‘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组织建成9个功夫菊烤房和加工厂,总面积达700平方米,通过申请SC商标认证,进一步开拓‘功夫菊’销售市场和渠道,打造集育苗、种植、采摘、加工及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推进特色产业提质增效。”唐安厚说。
近年来,渡马镇根据“一村一特”产业发展规划,指导村内种养大户、返乡创业青年等积极创办家庭农场,发展家庭经济。由村集体经济组织帮助协调土地流转、提供菊花苗及种植技术培训,并通过订单收购的形式,将农户自行种植的“功夫菊”按市场价进行回收,统一进行加工、包装和销售。如今,“功夫菊”旅游地标产品已初显规模,甘溪侗寨也实现了“功夫文化+研学”“功夫文化+农耕体验”“功夫文化+休闲”等“功夫+”的发展模式。截至目前,渡马镇共和村采取集中连片种植“功夫菊”300亩,辐射带动周边种植300亩,打造了600亩功夫菊“四联双增”示范基地,年产量达30万斤,加工销售产值800万元左右,推动村集体经济和群众双增收,惠及农户60余户200人,每年吸引游客前往打卡游玩1.3万余人次。

【书香天柱】天柱籍作家姚瑶获奖 | 第十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揭晓

【古祠新韵 人文天柱】三门塘太原祠:不忘来时路

退伍老兵当“家长” 书写发展新篇章——记天柱县蓝田镇东风村党总支书记杨顺烈

绿色养殖引领乡村振兴——天柱县康程生态养殖有限公司蛋鸡养殖侧记

▌  稿件来源:图/金可文 文/杨鸿斌  
▌  本期编辑/ 一审:张紫薇
  二       审:吴尊泉
  三       审:舒   卫   
  新闻征集热线:0855-7528950

(转载请注明出处,并保留LOGO)

金色天柱
传播天柱主流信息、权威政务信息、重大活动、宣传思想文化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