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中国节·端午】兰仓文苑 | 忆端午

文摘   2024-06-10 12:23   甘肃  
点击上方“甘肃礼县文化馆”关注我们

忆端午

年年有端午,岁岁人不同。那思乡,思亲回到了儿时在古村过端午的记忆。儿时的古村气温升高,热风吹雨,山林疏影,芳草香花,鸟鸣虫唱,牛羊惬意哞叫,民风人情古朴醇厚,踏着芒种的时节,又逢端午。

轻盈的时光飞逝,但记忆的闸门日久弥新,不会因时间的沉淀而消逝。记忆中,端午来临,村民们去野外采艾草,蒸花馍馍,包粽子,这时,阵阵苇香鼻扑而来,沁入心田。那湿润的空气中,弥漫着清香淡雅的气息,孩子们也在掐指算着端午的到来。
古村街上,村民家,到处洋溢着端午的节日气氛。后来听母亲说,端午门楣悬艾草,则是为了辟邪,各地姓氏有其不同民俗习惯,但千余年的传承,至今不衰。据说挂艾草,可以驱除阴邪之气,驱除病毒和蚊虫,蕴含祈求家人身体健康的深意。

据《荆楚岁时记》载:每逢端午,荆楚民众采艾草悬挂门户之上,以禳毒气。艾草是一种药用植物,其医用价值很高,有活血温筋之功效,能治疗咳嗽过敏、体虚胃寒、煮水沐浴,消炎止痒,老少咸宜。具有提神通窍、健骨消滞、净化空气、杀虫灭菌的功效。记得爷爷告诉我,端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是全国性的节日,端午吃粽子是为纪念伟大爱国主义诗人屈原。后来随着自己对知识的渴望,才真正了解了屈原是因何投江的。
记得五月初五上午,古村里有一系列的庆祝活动。最常见的活动是搭台唱秦腔,演皮影戏、木偶戏等活动,既为纪念忧国诗人屈原,亦为即将到来的夏收夏种热身操练。
儿时的古村里,家家蒸花馍馍,做面皮,包粽子,空气中氤氲着美食的浓香。早餐吃的就很丰盛,面皮好几种,热面皮,擀面皮,还要有一颗鸡蛋,粽子自然不可少,碱水粽、蜜枣粽等品种。花馍馍摆满一桌,还有染上红色的熟大蒜,大人们会强调孩子们务必吃几葩,以杀灭肠道细菌排泄毒气。中午合家团聚吃大餐,享受端午许多美食。桌上摆满鸡鱼肉各种菜肴。快乐的气氛,美味的食品,丰收的喜悦有机融合,美味爽心,快乐盈怀。

古村里的大人们还会在房前屋后撒上雄黄,会给孩子手腕和脚腕绑上红绳线,带上香包,以防蛇蝎等五毒的侵害。把门前悬挂的艾草收起,留给暑天里煮水给孩子们洗脚和泡澡。
儿时的端午节印记深刻,端午后,天气炎热起来,孩子们在河水边尽情地戏水欢乐。有时还可以从水中抓住一只草鱼和娃娃鱼,收获意外的惊喜。
那时的古村,住的是石板房,牛马耕地,农业生产有很大成分是靠天吃饭,祖辈们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希望能够年年有余。现在的古村,住的明亮的房屋,现代化耕种,科学化种田。硬化的街巷,广场的轻歌曼舞,脚踏美好生活的节拍,在新时代阳光普照下,古村昂扬向上,村民们过上了美好而甜蜜的生活。

































作者简介:

李诚,甘肃礼县人,现居兰州市,高校教师。发表诗歌、散文、理论及评论文章百篇,作品散见于《青年文学家》《甘肃日报》《学习报》《中国教师报》《中国社会报》《中国日报》等报刊和新甘肃客户端、中国青年网、光明网、学习强国、新华社客户端、人民日报客户端等网络平台。






监制:徐 瑞   审核:李 强   编辑薛 婧

甘肃礼县文化馆
发布文化资讯,拓展政务,服务民生,发挥联动传播效应,创建更全民更惠民的文化服务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