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报甘头条 | 马家窑,千年彩陶映照文明之光

民生   2024-11-10 12:12   甘肃  
黄河奔腾,日夜不息,千年壮阔。
黄河上游,高原广袤,雄浑土地下,一片片彩陶长眠于此,记载着五千年前的先民生活。

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时间坐标定位到100年前。1924年,瑞典学者安特生来到洮河岸边,在洮阳镇马家窑村,他被新发现的一处彩陶遗址深深吸引,揭开了后世探索马家窑文化的序幕。

马家窑村。宋朝军摄

1944年,中国学者夏鼐在洮河之畔进行田野考古,指正了安特生考证的不足和部分错误,并在其后的研究中正式命名“马家窑文化”。它被评为“20世纪中国百项考古重大发现”之一,这里也成为极具代表性的新石器时代中晚期文化遗址。

岁月又过70年,2014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联合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甘肃临洮马家窑文化研究院,开启了在马家窑遗址、寺洼遗址的10年的考古工作,为中华文明起源和早期发展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四圈漩涡纹彩陶双耳罐。(临洮县博物馆供图)

彩绘线条似连绵水波,红黑色带如山峦起伏。彩陶,是马家窑文化的标志,也是人们认识马家窑文化的起点。这些彩陶器形以盆、钵、壶、瓶为主,纹饰华丽典雅,图案灵动多变,回看彩陶,就好像看到了远古先民多彩的生活图景,看到了熠熠生辉的史前文明。
考古发掘为马家窑文化研究提供了坚实基础,今年是马家窑文化发现100周年,也是马家窑遗址考古发掘10周年。
2014—2017年,研究者们对马家窑遗址进行了四次考古发掘,清理出不同时期诸多遗迹、遗物,并采集了大量自然科学样品,一大批马家窑文化早期马家窑类型的早期聚落重现世间,令人惊叹。2018年至今,研究人员又对寺洼遗址进行了多次考古发掘,发现马家窑文化马家窑时期、半山时期的大量遗存。
10年间,一批文保工作者成长起来。甘肃临洮马家窑文化研究院馆员赵志刚就是其中之一。他从小住在离马家窑村不远的地方,小时候捡到些许陶片,只是模糊知道马家窑文化,当地村民对其价值也不甚了解。“需要系统研究,才能把马家窑文化搞清楚。”赵志刚回忆道。
为了在一层层浮土下找到“蛛丝马迹”,赵志刚练就得眼神更尖、心思更细、更能耐得住性子。一面一人高的土坡,在赵志刚眼里,可能蕴藏着多个文化层的沧海桑田。赵志刚走到一个断面前,左看右看,拿起铲子向表面土层刮去。

“唰——唰——”浮土应声而落,内部土层的真实颜色显现出来,还夹杂着几块细小的陶片。赵志刚拿下陶片,手指轻轻一搓,“这是马家窑时期的!”马家窑文化可以细分为三个时期——马家窑类型、半山类型、马厂类型,十年的经验积淀下,通过一摸一看,赵志刚能快速分清文化类型。

赵志刚(左)在向参观者介绍一个断面上的文化层。宋朝军摄
在寺洼山村的一处发掘地点,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西北工作队队长郭志委手执一张地形图,向来访者讲述着最新的考古发现。

从马家窑遗址到寺洼遗址,每一处发掘点都留下了郭志委的身影。10年前,他从北京来到临洮工作。在政府和合作机构的支持下,郭志委在当地组建团队, 一锹一锹挖,一铲一铲刮,取得丰硕成果。

郭志委在遗址上进行发掘。宋朝军摄
除了调查考古,近年来,临洮县综合推进马家窑文化整体性、系统性保护,积极探索其历史、艺术、社会和文化价值,推动文化传承发展。
为了精准保护,当地形成了镇、村、社和文保员组成的“四级”防护体系。除了专职专业人员,当地动员群众兼任文保员,全县160多个县级以上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都被纳入了日常巡视范围。
人防之外,还有技防。2019年,针对马家窑遗址、寺洼遗址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临洮启动建设安防工程项目。140多个智能监控设备覆盖全部重点区域,每天24时监控实况,内容同步县公安局指挥调度中心,能在第一时间发现违法违规线索。
防得住潜在风险,也要立起来保护氛围。
临洮县人大常委会是全国首批基层立法联系点之一,凭借建设经验,他们开展调研,将专家建议、群众诉求和当地历史文化相结合,主动向定西市人大常委会提出立法建议,就文物保护、项目审批和历史文化品牌建设等阐明详细意见。去年,《定西市马家窑辛店寺洼遗址保护条例》通过并正式实施。全民守护文物的法治氛围更浓厚。
十几名演员身着定制宽袍,走上前台,展示衣服上的马家窑文化特色纹饰,甫一登场,现场观众就报以热烈掌声,情景舞蹈《再现马家窑》获得观众认可。

《再现马家窑》舞蹈舞台照。(临洮县文化馆供图)
20多名演员们来自临洮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2022年,他们开始策划、排演《再现马家窑》。在短短十分钟里,既较为完整地展示了马家窑文化元素,又和舞蹈艺术结合起来。
除了一支舞蹈,一项项特色展陈吸引着全国各地的观众。

在临洮县博物馆,数字智慧展厅和数字文物墙成了热门“打卡地”。在200多平方米的数字智慧展厅里,一名游客把手轻轻放在互动投影触摸墙上,馆藏国家一级文物“四圈漩涡纹彩陶双耳罐”的声画资料就投射在前方荧幕,从多个视角进行讲解。一旁,360度全息投影、滑轨屏也从不同方面介绍着彩陶的前世今生。

临洮县博物馆外景。(临洮县博物馆供图)
大厅里,不少游客停留在数字文物墙前,它是马家窑文化的数字化成果,循环展示着200多件珍贵文物,游客轻触屏幕、拉伸图片,就能放大难以看清的每个细节、剖析文物内部结构。2023年至今,有26.6万余人次的游客亲身走进县博物馆,“零距离”感受马家窑。
不久前,第七届马家窑文化节在临洮举行,来自全世界的研讨者汇聚一堂;《文脉弦歌 薪火相传——马家窑文化考古百年出土彩陶展》在临洮开展,不少珍贵的彩陶文物重返“故里”……
千年窑火未熄,文明曙光再现。五千年后,马家窑文化又一次进入人们视野;一百年里,无数人又走进这片浑厚的高原;十年间,一代代文保工作者写好“寻根探源”的文章。正逢盛世,永葆自信,来自史前文明的浪漫和温柔,在当代绽放出更大光彩。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往期回顾👇



 全市公安工作会议召开 汪尚学出席并讲话

• 陇西县第一条“红色旅游公路”即将建成!

• 定西市融媒体中心再获全国大奖

● 监      制:李  军  ● 编 审:杨晓军   

● 责任编辑:王旭平  ● 编 辑:朱 媛
● 投稿邮箱:dxsrmtzx2022@163.com
● 供稿QQ群:652302153

定西融媒
定西权威的新闻资讯和文化生活互动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