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宏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国学养正专栏第二期

文摘   2024-10-07 15:32   山西  

国学养正专栏

第二期

李志宏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

君子之乐唯学唯习

 焦强梅

暑假期间,受乐乐老师之邀,一起参加了《论语》21天公益诵读活动。为了培养孩子们对经典诵读的兴趣,每天共读2个小时。21天下来,不曾想在做公益的同时竟然喜欢上了诵读。

在忙碌的9月开学季,工作室安排了我第一个分享《论语 学而篇》的前六小节。我再次拿起《论语》,深入其中去解去悟,感觉甚是玄妙。

论语 学而篇

《学而篇》是《论语》的开篇之作,纵观人的一生,也不外乎三样事情最重要。即:自我学习,人际交往,提高道德修养,为师者更要从这三方面入手。今天就学习这一方面谈谈自己的感受。

孔子如何形容学习呢?开篇第一个字——学,一句感叹——不亦说乎!在孔子眼中,学习是一件很快乐的事。古人讲,学习重在倡导行动。你只是学了,或者知道某些道理,但是不去行动,不用于指导自己的日常言行,那就不是真正的学习。《朱子近思录》里说:“明道先生以记诵博识为玩物丧志”。其实正确的思维应该是把从书中学到的那些知识运用于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帮助自己解决问题。这样学习的乐趣,是从内在生发出来的喜悦。

学习是学什么?孔门教育先学德,后学文。“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孔子之学,是君子之学。“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强调孝悌是为人之根本。“巧言令色,鲜矣仁。”有才无德者,孔子不齿。在孔子看来,知识在于其次,最重要的在于做人。现在我们的孩子学习,学了很多东西,反而觉得痛苦迷茫,这是什么原因呢?结合孔子思想来看,一是学而不习,缺乏实践;二是本末倒置,缺乏道德的根本。学习既要学,更要习。知行合一,学观乎知,习关乎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对于教师来说,积极认真的去对待每一个学生,每一节课,这就是忠。如果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对于学生的错误不管不问,这就是不忠。前两天在朋友圈看到一段话:“我很想有这样一个朋友。能经常互相问候,问问吃的什么,在干嘛,最近好不好,仅此而已。”我能感受到这位朋友的孤独和渴望。子期亡,伯牙破琴绝弦,管仲和鲍叔牙,他们的友情成为了千古绝唱。“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与人交往,说话要诚实。每天反省自己对朋友有没有不真诚,有没有不信任。若是有所汗颜,那必定会有积极的行动去补救,相信美好的友情也会愈加浓烈。“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又)闻。”子路因为以前老师教的没有做到,都不敢听新课,何况我们。老师的传授只是装进了我们的口袋里,可会不会用,能不能灵活变通,有没有搞清楚来龙去脉,能不能进行再次创造,都需要时时实践,时时反思,熟练畅通,方能生成智慧。

学有所悟而后笃行,愿自己能习古圣先贤之安贫乐道,自检修身,勤劳敏捷,言行举止有礼,符合道义,做一名传统文化的学习者、践行者和传播者。


让自己成为一束光

                                                     李志宏

工作室的“国学养正”专栏,本学期锚定《论语》,旨在让颠沛于生活中的我们,从圣人处找到定海的神针,让浮浮躁躁的心能得到些许的恬静与安宁,在夫子与弟子的一言一行中体悟出育人的智慧。历经开学各项工作的冗杂交错,工作室的成员于9月24日开启了第一次《论语》共学,本次活动由焦强梅老师对《学而第一》的第1章~第6章进行了领学。在学习这六章内容时,我获得如下的感悟:

第一章开宗明义就为我们指明了学习之要“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和“习”是阴阳之道,本自一体,不可须臾离也。作为自然人,“学”具有本能性,从呱呱坠地,我们就开始了自然性的“学”,再到“免于父母之怀”后的家庭亲子教育,学习惯、学养成,所以“学”无时不有,“习”无时不在。可随着年岁增长,本自天然的学习之趣,逐渐让人产生了畏难情绪,甚至变成“少年的烦恼”,没有了快乐,没有了学习的动力和生机。“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孩子们为父母学,为家长学,单单就是在学习中找不到自己,当然学习就会变成任务,目标功利化,从而学习压力山大,有的成了痛苦和悲摧。所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传达出的是树“学”之志,明“习”之乐。同样,我们工作室的成员,是否也能把“学”和“习”贯穿于我们的教学和生活之中呢?学点理论,指导课堂;在课堂中遇到了问题,再在理论中找寻破解之道,这不也是十分“快乐”的事吗?孟子说:“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作为师者,我们不就乐在其中吗?

梅花之香是它经历了三九之寒的考验,是基于生命怒放后的幽远之香。同样,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也一定会感召来更多同道中人,“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这种“惺惺相惜”,可以让我们相互促进、彼此提携,可以让我们奔赴更远的“诗与远方”。“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不正如此吗?我们在教学中,有些学生迷失在“辽阔的教室”,成为教师最熟悉的陌生人,迷航的情况不一,但其中有些是因为师者“不知其心”,而莫能“求其失”;未晓得“长善而求失”,更未达“博喻”之道造成的。面对学生千般“问题”,我们只要怀一颗“包容心”,足矣!“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教师之道即“君子之道”,整部《论语》都在围绕着“仁人君子”展开: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为仁之本,仁爱又是为师之本。仁爱是师的本质,那么它外显于行,无外乎要“为人谋而忠”——我们要进一步明确“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要“交而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要“传而时习之”——我们要不仅要明确“为什么教、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还要强化“怎么教”的问题。

萤火微光,愿为其芒。我们工作室的每位成员,都要尽力通过每周的国学共学,用圣贤文化去擦亮我们的自性光明,聚萤成光,照亮我们未来研学的路,让每位与我们有缘相遇的人,感受这束光,传递这份暖!


—END—

因热爱而集结

传统文化共学

聚焦课题共研

服务育人共进



高平城南小学
学校宣传,为学生及家长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