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渊源
节
气
立冬一词最早可追溯到《周礼·天官冢宰》一书中,记载了古代帝王定制农时的庙仪,其中提到“立秋及去薪于宗庙,立冬及归馔于社庙”,说明了立冬是归庙祭祀的一个重要时间点。在古代农耕社会,立冬不仅是季节转换的标志,更是农事活动的重要节点。随着《周礼》的影响,立冬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个节日,人们开始通过各种仪式和庆祝活动来表达对冬季的敬意和期待。
天文历法
节
气
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九个节气,是冬季的起始,也是汉族传统节日之一,作为干支历戌月的结束以及亥月的起始;时间点在公历每年11月7-8日之间,即太阳位于黄经225°。此时,太阳位于赤纬-16°19'。立冬过后,日照时间将继续缩短,正午太阳高度继续降低。
气象变化
节
气
立冬时节,气温会显著下降。冷空气活动频繁且强烈,导致白天的最高气温和夜晚的最低气温都会大幅降低。降水的形式也会发生改变。在北方地区,降水更多地以雪的形式出现。而在南方地区,虽然下雪的情况较少,但雨水会变得更加清冷,甚至可能出现冻雨。此时,风力往往会加大,且风向多为北风或西北风。寒风凛冽,风不仅带来了寒冷,还会使空气变得更加干燥。立冬后,日照时间会明显缩短,白天越来越短,黑夜越来越长。太阳的角度变得更低,阳光的强度和温暖度都有所减弱,空气湿度下降。
物候现象
节
气
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立冬,意味着生气开始闭蓄,万物进入休养、收藏状态。其气候也由秋季少雨干燥向阴雨寒冻的冬季气候过渡。立冬时节,我们所处的北半球获得太阳的辐射量越来越少,但由于此时地表在夏半年贮存的热量还有一定的能量,所以一般还不会太冷,但气温逐渐下降。在晴朗无风之时,常会出现风和日丽、温暖舒适的十月“小阳春”天气。
农事活动
节
气
立冬时节的农事活动多种多样,通过对树种防寒、精耕细作、摘果采收、牧草管理、饲养管理和种植植物等活动的精心安排和努力,农民们为下一季的农作物生长和生活方式做好准备,为农业的持续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立冬时节的农事活动不仅是一种传统,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将这些农事活动保持并继续发扬下去,对于我们了解农耕文化、珍视土地资源具有重要意义。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我们应该传承和创新这些传统的农事活动,以适应农业的现代化发展需求。让我们共同努力,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我国农耕文化的传承和保护贡献力量。
气节习俗
节
气
立冬是中国民间非常重视的季节节点之一,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冬季是享受丰收、休养生息的季节。立冬在古代社会也是“四时八节”之一,是个非常重要的节日,在中国部分地区有祭祖、饮宴、迎冬等民俗。同时,立冬也有吃饺子、吃甘蔗、吃生葱等食俗。
立
冬
迎冬
迎冬是立冬时节的重要风俗,主要体现在贺冬、祭祖祭天和补冬三个方面。贺冬,也称为“拜冬”,起源于汉代,宋代时人们会更换新衣,庆贺往来,如同过年。
立
冬
吃饺子
北方地区,立冬时节有吃饺子的传统习俗。这一习俗源于“交子之时”的说法,大年三十标志着旧年和新年之交,而立冬则是秋冬季节的交替。
立
冬
吃甘蔗
立冬时节吃甘蔗的风俗主要流行于潮汕地区,当地有“立冬食蔗齿不痛”的说法。在立冬这一天,潮汕人喜欢吃甘蔗,认为这样可以保护牙齿、不上火,并且具有滋补作用。
文学诗词
节
气
咏廿四气诗立冬十月节
唐·元稹
霜降向人寒,轻冰渌水漫。
蟾将纤影出,雁带几行残。
田种收藏了,衣裘制造看。
野鸡投水日,化蜃不将难。
-END-
编辑:严炜翀
设计:曾婉婷
初审:温艺涵
复审:焦根平 胡嘉芮
终审:周景报 曹梦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