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迷部落】章双双|记忆里的童年时光

文摘   文化   2024-11-21 00:00   江苏  

【第二届汪迷文学奖】投稿选登

记忆里的童年时光

章双双

父母分开后,我跟随父亲生活,可父亲为了生计,为了养活这个家,不得不起早摸黑的出门找活做。虽然说干活的地方离家不远,但当时我还没上学,便把我放在了爷爷奶奶身边,有了爷爷奶奶的照顾,生活上虽说拮据,但挨饿受冻的事跟我已经不沾边了,对父亲而言,他也不需要再干活的时候担心着我。

我和父亲居住的房子离奶奶住的房子有两公里多远,我们常称呼爷爷奶奶住的房子为老房子,老房子所处的地方附近也就六户人家,算起来还有两户和我家是带着血缘关系的。可能他们的祖辈们一直生活在这里,他们呢,也从来没打算离开过这里,去新村落再建起一座房子来。我说的新村落就是父亲和我住的房子的那块范围,方圆几里都是同姓村人。把关系东扯西扯的来看,好像每家每户都有点沾亲带故的,后来听老人们说,我们的祖辈逃难来到了这里,没再奔波便留下来,至于从哪里来的,什么时候来的,老人们也没个确定,我们也就听之任之,不管它了。

要想从新村落走去老房子那,需经过两方池塘,一方池塘在出新村落的村口,另一方则在老房子村落的入村口。他们大小不分伯仲,两方池塘里都养着鱼,是村民们自己买的鱼苗,一年过去,准备过年的时候,几个有经验有力气的男人便组织合力去捕鱼,去年买过鱼苗的村民便互相平分捕上来的收获,最多的是草鱼和鳊鱼,也可能是只养殖了这两种鱼,这我不得而知。如果之前没有买过鱼苗,尤其村中妇女,看着捕上来的鱼,又肥又鲜,便上去搭话让男子卖给她几条,男村民回家问问掌管生活的女主人,同意了,谈好价钱,便卖出几条来。

池塘里的水更多的是雨水,等到水田需要灌溉的时候,离池塘近的水田好像占了便宜,可以直接用抽水机从池塘里抽出水来灌溉农田。离池塘稍微远点的农田,村民想法子开通水沟,将水引入田中。更远一点的农田便不再依靠池塘,这些农田附近有一个从地底下抽出水的抽水机,这是专门有人负责的。而我们小孩最喜欢的就是这抽水机抽水的时间段,从地底下抽出来的水在已经挖好的水沟里流淌着,清澈见底,有些妇女婆婆们知道抽水机在工作,便放下手中的活,提着竹篮,竹篮里装着她下顿要下锅的蔬菜,小跑着来到水源处,找到自己认为最好的位置,开始认真洗着,这比去河滩里省事多了。

当挽着裤腿,将踏着拖鞋的双脚站在水沟中,时间一长,凉的让脚受不了,可我们玩心重的小孩甚至以谁站在水沟里时间长而感到骄傲,好像是在学校里被表扬了一般,如此高兴。从田间经过的村民,来到水沟旁边,放下手中的锄头,蹲下身来,双手合着舀来一清泉,嗖的一声吸进口中,重复几次好像喝的满意了,便又用水洗了一把脸,这时候太阳下,在他脸上已分不清到底哪是汗哪是清水······

除了两方池塘,要走到老村落去,还得经过十几块大小方形的水田,这些水田都是各户村民家的。每年春夏季,村民们会将自己的某块水田作为秧板田,一般这板田会比其他水田面积小,等到板田里的水稻秧苗长得二十公分左右了,也是移植的恰好时候,村民会将长势良好的秧苗插到水源丰富,土壤肥沃的大水田去,各村民在插秧苗时,绝不含糊,认真的拉好尼龙绳作为标尺,一般是七株的苗子为一路,一路和一路之间留有十几公分的水沟,如果问为什么七株为一路,我曾经也对这问题产生过兴趣并实践数次,我想这是祖先们经过了实践得来的,当插秧者双腿在泥土中不动时,若使用的是右手来插秧苗,那右手将秧苗插在左边最远并且不感到手酸,恰到好处的便是第七株。有些人会戴着草帽,脖子上系上毛巾,用来擦汗,一路秧苗插完成后,直起腰来,取下毛巾,用力拧着,只听见水滴哗啦哗啦滴进水田里;有些村民干脆脱去上衣,赤着上身,弯着腰,左脚右脚各有序的向后退,再将秧苗插入空出的土壤中,而双脚踩出的脚印总是会恰好的在两株秧苗之间,让苗的地盘不受干扰。

中午,我和妹妹便兴高采烈地接受任务——送茶水到田间。一上午在田间劳作,烈日下,村民们汗流不止,但却没停下来的意思;茶水一送到,爷爷和父亲咕噜咕噜把杯子中的茶水一饮见底,仰起头将杯中最后一滴水倒入口中,刺眼的阳光让他们无法睁眼。之所以茶水能够一解口渴,还要归功于奶奶的细心,奶奶会提前将刚冲好的茶水慢慢冷去温度,等我们是时候去送茶水时,茶水的温度刚好让喝水人一喝痛快;茶叶是姑姑随着村中几位妇女一起去附近的紫萝山采的野茶,我并不在意喝茶,可好奇山上的茶叶到底是个什么味而放入几片茶叶,冲上一小杯,假装大人的摸样,抿着嘴品着。

妹妹是不敢光着脚丫踩水田里去的,除了水田里的泥巴烂糊糊,黏巴巴的;还有一种会附着在人腿上的虫,会吸人血。一开始你不会有感觉,等它吸得起劲了,你才知会它的存在,习惯了的乡民会用手把它从腿上拉扯开,胳膊一甩,正好甩在了泥土路上,泥土路只有等到下雨天才会出现讨人厌的烂巴巴的湿泥巴,经过这路的人,不一会鞋子沾满泥巴,又沉又重。平时路面很干很硬,在烈日下,一会的工夫,吸人血的虫子就会被晒死;有的村民,在下田时,就准备了一个准备当废品的碗具,见得最多的还是他家孙子喝完的饮料塑料瓶,里面装着盐水,遇到了吸人血虫子,就会把它放进盐水里,听老人们说,虫子在盐水里比晒死来得更痛苦。

虽然我也怕它趴我腿上吸允我的血液,可又很想去学父亲那样体验在水田里插秧的乐趣,当然,这种乐趣是对我而言的。踩在软软的泥巴土里,水田里的水被太阳晒的有些发烫,水下的泥巴却是凉凉的,真是让脚丫走了个运。最终没插上几株秧苗,腿引来了吸人血的虫,从此不敢下水田,后来,竟有了一种皮革软胶鞋,这样一来,踩在水田里就无需担心吸血虫的事了。可到目前为止,我都叫不上那虫的真名来,着实丢人。

上面说的泥土路是连接新老村落的主干路,不走这条路,只能从田间的长满杂草田埂上走过。路是南北走向,在路的东南方不远处,有一口井,井口比起周围的路面来,要低去一米左右的海拔,路面和井口有石板搭成的台阶,有十来层但都很窄。台阶用的石板表面坑坑洼洼,缺角断边的,我猜应是年代久远造成的。石板周围和边缝里生长着杂乱的野草,狗尾巴草居多,零零落落的,很矮,但青苔是不见踪影。

我们几个小伙伴们也经常来这井口附近玩,但也只是在台阶上蹦着跳着,不敢越雷池一步的靠近井口,当时大人们常叮嘱这口井深不见底,旁边没栏栅防护,甚是危险。还像说故事一样的将井神秘化。或许只是让顽皮的我们不去靠近而已。

每当农历,烧香求平安的日子,井口边就会摆放着一处一处的香根,还有已经烧完变成的灰烬,这是村民们来这里摆放佛香求平安的痕迹。村中老人去世了,送他的棺椁去墓地经过这井边的路上,在井边燃起串串炮竹,算是送故人出行,有的即使明知故意绕路也要经过这井,再在井口边摆放好爆竹······遗憾的是,那口井仍带给我一种神秘感,一直困扰着我。


现在的我离开了那个充满乡土气息,又熟悉又陌生的乡村十几年了,走出了校园,步入了社会,也生存于另一城市。偶然回家一趟,趁着自己好不容易空出来的闲暇时间,踏着金色的黄昏,再次走在那条土路上,可是土路变成了水泥路,即使雨天,也不会有泥土黏巴巴的粘着我的鞋,可我想再尝试一次鞋子又沉又重费劲抬脚的感觉,却没人应我?池塘也干涸的见底,干的裂出了缝,不再听说起有人养鱼的事情,想吃了便去镇上买来几条。另一池塘虽说还有水的存在,上面浮着生活垃圾,青苔厚厚的铺在水面上,如果水里有鱼侥幸的活着,这鱼有人敢品尝吗?老村落里的老房子自从爷爷离开我们之后,也变成了几堆土,没有了房子的摸样。村上了年纪的已无劳作能力去下田干活,年轻人也相继出去找活干,水田也慢慢的被闲置下来。那总是抽出清澈凉爽的抽水机还在,只是为什么用大塑料袋把它裹得严严实实的,一层又一层,最上层失去了原有的颜色,灰的发黄。一直让我好奇的那口井也不去了踪迹,新乡村的建设,水泥沟的铺就使那口井也乖乖的让了路,可能被填埋了,填埋的泥土需要很多吧,谁知呢!就连石板台阶也不见了当年的摸样,我找了好久,也没找到狗尾巴草······

一切都变得陌生了,只有黄昏还是原来我们捕捉蜻蜓,陪伴我的黄昏。



汪迷部落工作室

热销图书


《风物集》

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定价68元/本,外地读者如需快递均为邮资到付方式,联系电话:13092061117,支付方式:汪迷部落工作室收款码扫码支付,注明“购买人、快递地址、联系电话”等相关信息。


《风雨集》

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定价68元/本,外地读者如需快递均为邮资到付方式,联系电话:13092061117,支付方式:汪迷部落工作室收款码扫码支付,注明“购买人、快递地址、联系电话”等相关信息。

《永远的父亲母亲》

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定价68元/本,外地读者如需快递均为邮资到付方式,联系电话:13092061117,支付方式:汪迷部落工作室收款码扫码支付,注明“购买人、快递地址、联系电话”等相关信息。


《文学家的秘境》

中国民族文化出版社出版定价86元/本,外地读者如需快递均为邮资到付方式,联系电话:13092061117,支付方式:汪迷部落工作室收款码扫码支付,注明“购买人、快递地址、联系电话”等相关信息。

汪迷部落工作室竭诚欢迎广大汪迷朋友、文学爱好者、基层写作者联系洽谈著作出版、版权合作、代理经营、文学交流等事宜!!!

联系电话:13092061117 陈玉华

【汪迷部落】重磅消息|“第二届汪迷文学奖”征文评选启事

【汪迷部落】章双双|家是港湾

【汪迷部落】章双双|陈其昌老师赠书于我

【汪迷部落】章双双 | 做工摔伤的父亲

【汪迷部落】章双双|听 雨

【汪迷部落】章双双|奶奶的炒米

【汪迷部落】章双双|愿我们珍惜当下,活出精彩

【汪迷部落】章双双|高邮,梦想开始的地方

【汪迷部落】章双双|邮城人家

【汪迷部落】章双双|假小子周华


【投稿注意事项】为让更多外地汪迷朋友文章及时安排推送,高邮本地作者如果在高邮本地其他公众号已经推送的文章原则上不再重复推送,以保证尽可能多地安排推送阅读研究汪曾祺作品的读后感、随笔、评论、论文等,更多地安排推送实践汪曾祺文学主张“小温大爱”、“人间烟火”、“有益于世道人心”的文学作品。作者投送稿件如果10天内未能推送,可自行投送其他平台。

投稿邮箱:385987962@qq.com。

敬请广大汪迷理解支持、相互转告!



本文配图和文字以及音频未注明作者的

敬请作者联系微信君加注

汪迷部落
汪曾祺老,祖籍高邮,文学新声,人文人性,惠泽当代,影响久远。爱汪老、读汪文,爱人生、写人生,组建“汪迷部落”,供大家交流学习,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