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本土化布局,百年外企助力中国药企穿越周期

职场   2024-11-08 21:45   北京  

艾万拓,一家拥有百年历史,旗下产品组合高达600多万种的巨型企业,选择在医药寒冬里对中国市场逆势加码,助力中国药企的出海之路。


过去两年多,医药产业一直处于资本寒冬之中,全产业链,无论是上游的设备制造商还是下游的工业企业、医疗机构,都在面对严峻的挑战。

面对艰难的时局,不同人做出了不同的判断。一些企业选择裁撤在华业务,精简团队;一些企业看到了机遇,坚信中国市场未来的发展,不仅没有离开,还逆势加大了投资。

艾万拓生命科学就属于后者。其2021年收购了位于中国常州的RIM BIO公司,又于今年9月将总部从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迁移到了高端生命科学产业链集群的前滩,标志着在中国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里程碑。

对于艾万拓这家企业,很多人或许觉得有些陌生。事实上,它是行业里一家举足轻重的企业,起源于1867年,已然跨越百年,旗下更是有着VWR,J.T.Baker,Macron,Masterflex,ACE等多个早在业界享有盛誉的子品牌,拥有的产品组合高达600多万种。

如果用互联网行业来打比方,艾万拓的地位就相当于生命科学供应链界的亚马逊、京东,在设备生产、仓储物流、标准输出多个方面都有着深度布局,嵌入了全产业链条的每一个环节。

这样一家企业的态度,对整个产业都具有风向标般的意味。

艾万拓全球副总裁、中国区总经理王慕阳女士告诉E药经理人,2021年收购RIM BIO,标志着艾万拓在华战略的进一步明确。接下来,艾万拓将利用自己的百年沉淀,在标准、质控等多个方面助力中国药企出海,一起克服行业寒冬。

艾万拓全球副总裁、中国区总经理王慕阳女士

01

生命科学领域的“亚马逊”

想要深入了解艾万拓这家公司,首先要理解一个数字:600万种产品是什么概念?

放在其他行业,对于京东、亚马逊、沃尔玛这样的互联网或零售巨头而言,这个数量级或许不算高。但在生命科学行业,可以说,能碰到的所有需求都覆盖到了。

再考虑到行业标准质控的复杂性,这个数据不光显示出了艾万拓产品覆盖面的广度,更是其强大管理能力的体现。

由生物制药行业本身的特性决定,为取得更好的疗效,就必须对研发和制造工艺提出更高的要求,既要安全达标,同时又要高效运作,支持规模化生产。实现这些,光靠药企自身的力量远远不够,在研发生产过程中还需要成熟的供应商来支持助攻。

艾万拓承担的正是这一角色,其产品包罗万象,从用于实验室研发和分析的耗材、化学品、设备仪器,到制药生产所需的药用辅料及化学品,以及一次性产品和蠕动泵等流体解决方案等都有涉足。

这些产品一部分自主生产,一部分来自对外并购。例如2016年收购Nusil,2017年收购VWR,2021年收购了Masterflex和常州RIM BIO,产业覆盖面的广度与深度不断提高。

以2017年对VWR的收购为例,后者成立于1852年,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生命科学代理商之一,产品线全面,还拥有广大的客户渠道网络。此番收购后,艾万拓成为了业内为数不多的能够提供从实验室、临床到商业化生产,从开发到交付的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之一。

我们是一家能为生命科学公司在全生命尺度上提供解决方案的公司。提供从构建实验室开始,到购置实验室仪器、设备和耗材,再到安全环境管理、实验室仓库管理等全周期的服务。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的产品和服务类目多到令人眼花缭乱的原因。”王慕阳对E药经理人解释。

将这样全面的产品线和服务流程掌控好,需要的是强大的管理能力。而作为一家起源于1867年的公司,艾万拓吸收了自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来迭代的一系列管理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利用中国完整的上下游供应链优势,独特的本土化需求,再结合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将这一整套复杂的流程掌控得恰到好处。

资料显示,艾万拓目前有全球员工14000余名,这一庞大的网络,由200多个生产、分销、服务、研究、技术及销售中心共同编织而成,业务版图覆盖全球30余国。客户方面,世界上最大的20家制药公司均有艾万拓的业务覆盖。

02

深耕中国,赋能中国生命科学

在中国,艾万拓的发力时间并不算长。从2009年艾万拓前身Mallinckrodt Baker全资子公司在上海成立,正式入华算起,到2019年在上海成立客户创新及支持中心,已经过去了十年时间。

为什么会出现十年的“空白”?一个原因或许是,彼时中国还处于仿制药时代,药企对生产标准和创新的要求远不如现在严格,基于成本考虑,也很少会选择真正按照国际标准来搭建实验室、购置设备。

王慕阳对E药经理人坦言,2009年到2019年的十年间,全集团的投资和经营侧重点都在欧美市场,客户群体则以大型MNC为主。

但随着2015年药审改革、2017年中国加入ICH、2018年港股开通18A、2019年科创板开板……中国风起云涌的创新药时代逐渐到来,药企对国际供应商的需求越来越多了。

自2019年在上海成立创新中心开始,艾万拓这台大型机器就开始了对中国的发力,2021年收购常州RIM BIO更是一个标志性事件,其在中国的战略进一步明确了起来。

对于中国的医药产业,2019年是一个标志性年份:除了科创板开板,当年还可以说是中国生物仿制药时代的元年。复宏汉霖的利妥昔单抗生物仿制药,百奥泰生物的阿达木单抗生物仿制药,齐鲁制药的贝伐珠单抗生物仿制药相继获批,终结了中国生物仿制药“纯进口”时代。

面对这股浪潮,艾万拓在生物制药领域积累多年的的研发和生产经验,可以助力众多企业进行成本优化和效率提速,继而让中国的生物药研发生产水平再上一个台阶,双方一拍即合是顺理成章。

创新中心落地后一年多时间,艾万拓又迎来了一个挑战——新冠疫情。彼时国内药企过于依赖海外供应链的弊端暴露:一方面物流受阻,另一方面海外企业产能有限,导致下游企业只能排队接受供货,等待时间动辄以月计甚至以年计。

如何在满足国际标准的同时快速释放产能?经过思考后,艾万拓选择了以收购的方式来一步到位解决问题。RIM BIO是江苏常州一家专注于为制药企业提供一次性生物工艺袋和组件的制造商,成立于2003年,此前一直以对欧美出口为主。与之相比,国内许多做一次性品牌的公司基本都成立于2012年后。近十年的先发优势,意味着RIM BIO早已通过了全球生物制药法规与质量的考验,能从各个维度保障中国药企的质量需求。

收购完成后,RIM BIO常州生产基地成为了艾万拓在AMEA(亚洲、中东和非洲)市场的首家一次性系统产品生产基地,与其在美洲和欧洲已有的一次性系统产品生产基地组合成了更为完整的全球供应网络,供应重点也调整为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市场。

同时,在艾万拓的赋能下,RIM BIO的产品线也得以拓展,从一个单一的一次性出口加工制造企业,进化成了一个服务于中国医药市场的整体解决方案提供者。不光更有助于艾万拓本土化战略的推进,又保障了高质量要求,实现了供应链的快速响应,还兼顾了产品的性价比。

RIM BIO只是艾万拓在华收购战略的开始。接下来,艾万拓将凭借其全球一流的研发,生产,分销和客户服务资源网络,结合中国完整的上下游供应链优势,寻找更多优质标的,给中国市场量身定制更多高性价比的产品和解决方案,为中国生命科学行业注入新的活力。

03

助力中国生物医药企业出海

近十年来,国内生物医药行业的发展事实上只围绕着两个主题:除了创新,就是国际化。

国际化,一方面是创新能力发展到一个阶段后的必然结果,另一方面也是国内医保支付端收紧后的无奈举措。一拉一推之下,出海几乎成为了所有企业的必选项。

十年前,国内药企还鲜有国际化成功案例;十年后,纵使国际化探路仍可用青涩形容,却已渐渐繁茂起来。无论直接出海、合作出海、被并购还是license-out,都有了不少成功案例。

但这个过程并不容易,充满了艰难险阻,不少药企在翻山越岭后,发现了更多或隐或显的关隘。

王慕阳对E药经理人回忆,自己曾有一次参加德国慕尼黑举办的医药展会,发现中国厂商竟然占到了接近40%的比例,都在渴求着海外客户的注意。“但我采访了一些朋友后发现,许多公司的出海效果并不理想,可能需要打开思路,考虑一些更加多元化的合作方式。”

深究许多企业出海不顺的原因,总结下来主要有三点。首先是质量不过关;其次是品牌认知度不够,加上出海时间短,难以在高监管的医药行业取得信任;最后是管理者不熟悉海外国家的法律法规体系。这三点事实上又相互交织在一起,属于同一个命题的不同表现形式。

对此,她的建议同样分为三点。第一,要在生产等过程中提前做好控制,将质量风险扼杀在摇篮里,这就要求在供应商选择方面慎之又慎。

以RIM BIO为例,作为中国本土一次性产品解决方案的首家企业,在过去许多年里一直以出口为导向,满足了美国FDA,欧盟EMA等众多主要市场的法规要求。倘若药企采用RIM BIO的本土化一次性工艺方案,出海自然能事半功倍。

第二,药企出海不要仅靠一腔孤勇,单枪匹马冲锋,最好找到可靠的合作伙伴,除了帮助适应当地法规和质量要求,还能在营销、品牌、市场推广等多个方面进行助力。

最后,是将整个企业的管理理念进行改造,从源头上与国际一流水平对标。艾万拓的质量体系源自欧美的管理体系,更容易匹配国外相关管理机构的法规,配合国内药企满足国外监管机构的管理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虽涌现出了许多细分赛道内的强势企业,但由于发展时间有限,管理理念迭代不足,难以兼顾规模和质量之间的矛盾。规模大了,就难以保证质量;保证了质量,就做不起规模。

“其实稳定不是一种表现,而是一种理念,需要从工厂最初的设计开始,到生产、管理、质控,深入到每一个环节。国内快速发展的一批企业里,虽然硬件比往年有了长足进步,但保障产品质量的稳定性依然是一个很大的难题,主要还是因为管理水平限制,真正到了执行过程中,一些细节方面出了偏差,导致了批间有差异。这一点恰恰就是艾万拓的优势。”王慕阳对E药经理人总结。

倘若艾万拓将这份绵延百年的质量管理理念带到中国,必将从方方面面赋能整个中国医药产业的发展。

而在具体的战术执行方面,未来,艾万拓将进一步加大对中国生命科学领域的投资,提供更多本土化产品。同时也将致力于数字化转型,结合人工智能等技术,全新升级全球官网,拓展电商渠道,为客户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体验。

一审| 黄佳

二审| 李芳晨

三审| 李静芝

E药经理人
我们致力于成为行业意见领袖平台,我们记录和观察行业重大商业事件,展现这个行业的复杂和冲突,提供深刻前沿产业发展趋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