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在读书写作的过程中,有哪些人或事对你影响最深刻?
答:往事如昨,记忆仍然簇簇如新。我是1967年出生在海丰县附城镇新南村,9岁时因脑膜炎导致右半身不遂。记得在新南农业中学读初一那年暑假,我头戴草帽,在烈日下前往田园里踩稻茬(即收割后的稻田,横七竖八躺倒在犁翻的泥土上稻茬,及时踩入泥土里浸泡腐烂后能增加肥力),抬起左脚,踏住稻茬往泥泞里使劲,而乏力的右腿任凭挣扎,都徒劳无助,耷拉倾斜的身体酷似一尊“不倒翁”。终于,我恍然大悟:自己是残障人,唯有读书才能改变命运!
有一次,新南农业中学的吕春腾老师把我的作文在班里朗读了,从此点燃了文学火花。于是,我就开始写日记,坚持到彭湃中学、乃至就读中山大学图书情报学系现代化管理专业,差不多是手不释卷,笔耕不辍。大学期间,我毅然把“一日三餐”缩减为午餐和晚饭,省吃俭用,趁着寒暑假徜徉在杭州西湖、武汉黄鹤楼和桂林山水等壮丽河山中,独自践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理念。
在读书写作的过程中,我邂逅到第二位启蒙者——中山大学邬和镒老师。记得邬老师第一次面对面批改我的习作时说:名声上你是大学生,作文仅有小学水平!当头泼冷水后,邬老师以自己投稿失败的经历来鼓励我,无偿辅导,悉心指引,使我在写作道路上有了质的飞跃,逐渐迈进文学的大门。1989年秋,我尝试着向《汕尾报》投去三份稿件,居然发表了两篇作品《中秋絮语》和《哗哗水声遍万家》,心里高兴得好像喝了蜜一样,甜兮兮的!从此,我一步一个脚印,从报刊发表“豆腐块”文章到创作百姓故事、从采风稿件到撰写红色故事,三十多年如一日,兀兀穷心,在文学的道路上跋涉前行,一直坚持到现在。
问:在你的书柜里有一大沓征文获奖证书,哪些证书你最在意?
答:读书丰盈知识,写作磨砺笔尖,读书写作始终伴着我成长,在文学道路上孕育出一个个希望。印象深刻的有2010年,作品《敢为人先的楷模——读<彭湃传>有感》从5200多篇来稿中脱颖而出,荣获广东省委宣传部举办“读一本好书,谈人生感悟”征文三等奖;2012年,作品《幸福始于关爱》获“广东公民爱心论坛”征文一等奖。更为难忘的是2022年,作品《一个都不能落下》获得由《中国作家》杂志社、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宣传文化部等联合举办的“献礼新时代征文”优秀奖。2023年,作品《我的红色情缘》在“强国复兴有我”主题作品征文中荣获三等奖。
问:你创作的红色故事获奖不少,如何做到呢?
答:近些年来,讲好革命故事,传承红色基因成为社会的主旋律。汕尾市委宣传部以及县区有关部门陆续举办红色故事征文,我撰写的作品入选《海陆丰红色故事》37篇,入选《汕尾市城区红色故事》3篇,入选《陆河县红色故事》1篇,入选《海丰县红色故事》4篇,合计45篇,其中一等奖1篇,二等奖4篇,三等奖14篇。其实,在此之前,我写百姓故事之类的散文为主,很少涉及当地红色文化。2018年,我受到彭湃中学校友会邀请,煞费苦心地撰写34个海陆丰红色故事。这次不期而遇的经历,我歪打正着,因此积累了不少革命题材。随后,我参加汕尾市委宣传部举办的红色故事征文,驾轻就熟,倾情用心去寻找感人的细节,布局谋篇。记得在写《骁勇战将张远南》时,在众多史料中只能找到张远南的零星素材,还有另外一个张养南的丁点儿事迹,究竟是否同一个人?在朋友一次无意的话聊中,我从张远南儿子的嘴里找到了答案。原来,张养南是张远南在家乡的昵称,他的弟弟张亚统在赤石大安峒战役中牺牲,还有一位弟弟叫张炳华,在公平的一次战斗中也为革命献身。我重拾信心,坐在电脑前写作,写到张远南在罗輋战役中负伤仍坚持激战,眼眶不由得湿润了,一篇《骁勇战将张远南》脱稿而出,获得第三辑《海陆丰红色故事》征文三等奖。看来,只有感动自己的故事,才能感动别人。
实际上,读书写作是相互影响,能够促进文学爱好者的不断进步。有一天,我在翻看订阅几十年的《作家文摘》时,在纪实版看到了《周恩来与聂绀弩的情谊》这篇文章,其中有一段描写聂绀弩在海丰的经历。我如获至宝,撰写出《聂绀弩的海丰情缘》,荣获第三辑《海陆丰红色故事》征文二等奖。这件事情让我认识到,只有不断读书看报,从中汲取营养,创作的道路才会越走越宽阔。
问:今年,你申请中国作协会员过程中,有什么难忘的经历?
答:中国作家协会是每一个文学爱好者向往的神圣殿堂,我从来都不敢奢望能加入中国作协会员。说来真巧,去年有好几位熟悉的文友晋升为中国作协会员,我想自己与这些文友的创作成绩不分伯仲,为什么不敢去尝试呢?2024年1月24日,我开始着手中国作协会员申请的入会注册,填写个人简历等信息,并把公开出版独立创作《乡情的味道》《那一抹风景》和《左撇子碎记》三本散文集的出版社、字数、出版日期等详情都填报了,第一次提交上去,期待能实现梦寐以求的夙愿。2024年2月11日,我的申请遭到驳回,其理由是:申请信息填写有误,请修改后重新提交。我当头挨了一棍,不知道哪里信息出错?我就请教去年成为中国作协新会员的文友。原来,至少要提供10万字以上的作品复印件以及报刊封面,并要填写历年来作品的名称、字数、发表时间、报刊名称、国内刊号。刚好,2月11日是农历正月初二,人家高高兴兴地欢度春节,我却忙碌着翻箱倒柜,掏出一沓沓色泽变黄的刊发作品,统计每一篇作品的准确字数,选择代表性发表作品100篇,共有18.8万字,随后“提交”,显示申请中国作协会员的材料有效。
2024年3月8日是网上申请最后一天,我不由得焦虑起来,已经申请了20多天,居然杳无音信,可人家申请没几天都通过了。3月8日上午10时23分,我犹豫着把第一次申请被驳回的进度截图,通过电子邮件咨询中国作协会员处:广东省海丰县吕珠满申请中国作协会员为啥没有结果,是否没有收到重新提交的信息?
投石问路,很快就立杆见影。当天上午11时14分,中国作协会员处回馈:您好!现在没看到您再次提交的申请。原来自己根本没有重新提交,为了抓住稍纵即逝的最后机会,2024年3月8日下午2时59分,我尝试着第二次申请,满怀希望地重申提交。回首往年,中国作协新会员是在金秋时节公布名单,今年的好消息来得特别早。2024年6月12日17时33分,中国作家网发布中国作家协会2024年新会员名单,我果然是榜上有名!掐指算来,我是较早提交申请中国作协会员,却在截止日期最后一天重新提交,并获得了通过。好事多磨,只要我们有梦想,就要勇敢地前行。
问:你对未来的创作计划和目标是什么?
答:自己荣幸地成为中国作协大家庭的成员之一,是对过去文学才华和创作成果的肯定,更是一种鞭策。站在新的起跑线上,我将笔耕传统文化,完善多年积累《丽江河畔是故乡》书稿,为文化赋能,乡村振兴尽点微薄之力。另一方面,我的阅读和书写将永不停歇,继续挖掘创作汕尾的革命故事,弘扬红色基因,激励人们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踔厉奋进。
编辑:孙靖雯
责编:林志鹏
审核:吕业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