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妈"组合拳"与安倍三箭:预期后劲有多重要?

文摘   2024-09-26 18:50   中国香港  

这是我在《发现叙事》上刚录的一期播客。想了想还是把文字稿总结出来。

大家都知道了。9月24日,也就是2024年秋天一个平凡周二的上午,我们的央妈祭出了降准降息等多项政策“组合拳”,引发全球市场关注。《发现叙事》节目就来发现一下外媒的叙事,同时也聊聊我的一些想法。

先说结论,外面的叙事八个字就可以总结:短期给力,长期存疑。外国友人觉得这次出手力度明显超出预期,体现了中国政府稳定经济增长的决心;但对于政策能否解决中国经济深层次问题,还是持谨慎保留态度。

彭博社、CNBC、金融时报等主流媒体,以及主要金融机构的评论,大家的用词我总结了一下:大多数是“迫切性”(urgency)、“大刀阔斧”(aggressive steps)、“超预期”(bolder-than-expected)、“格外引人注目”(stands out)等词来形容。但也有人说,这不是那些关注香港/中国市场的人一直在等待的“大招”(not the bazooka)。嗯,的确,这更像是一套“组合拳”,总让人感觉还没结束,不是一拳K.O.的那种。

(叙事总结完整版请大家阅读高金智库公众号《中国央行一次性打出降准降息等多项政策“组合拳”!外媒从叙事角度如何评述?| 高金即评》)

更有意思的是,就这2、3天,就有超多市场传闻,彭博小作文也是一篇接着一篇。说,北京正在考虑更大规模的财政刺激,力度空前,号称中国史上最强“三支箭”:要增加公共预算支出,要新增专项债;要增加民生补助,要给“穷人”发钱;要增加地方税权,要大规模减税等等。这感觉已经不是三支箭了,简直是万箭齐发,好像国庆节前要“万箭穿心”、放弃假期的节奏。

我们先不评论上面的小作文儿,还是得先让子弹飞一会儿。关于这些政策的具体内容和影响,我昨天晚上也和文老师、郑老师录了一起播客在《墙裂坛》,没什么准备的聊了聊,大家之后可以听听他们的分析。这里还是从叙事的角度来聊聊。

01

说到”箭”、“三支箭”,大家会想到什么?

不用太多提示吧,当然是当年的安倍经济学、“安倍三支箭”啦。那我们就从叙事角度看看什么情况下“三支箭”、或者“万箭齐发”不work。还是泼点冷水,防患于未然。

当年,也就是2012年,在安倍晋三推出"三支箭"之前,日本市场的情绪其实和我们现在差不多,都属于历史的垃圾时间。日本历届内阁虽然尝试推出了许多刺激政策,包括各种财政与货币扩张政策的混合,导致政府债务占GDP比重不断攀升,从1991年的67.48%上升至2011年的229%,但当时的日本经济却仍然停滞不前。原本的"失落十年"逐渐延伸为20年,后来就变成了30年。回到2012年看日本,经济的前景似乎没有最黯,只有更黯。

2012年,安倍晋三再度当选自民党总裁,并在当年年底的众议院选举中领导自民党夺回执政权。这时,日本经济似乎出现了转机。

安倍在竞选过程中就表示,要重经济;他强烈认为长期通缩与日元升值会从根本上动摇了"努力的人能够得到回报"这一日本社会的信念基础。于是就提出了著名的"三支箭":大胆的金融政策、灵活的财政政策、还有促进民间投资的增长战略。这就是载入史册的三管齐下政策组合拳,也被称为"安倍经济学"。

"安倍经济学"提出后,马上引发广泛讨论和关注。看好的声音有,看衰的声音也不少。但无论如何,它确实为安倍内阁带来了极高的声望与支持率,改变了日本民间对通缩的预期。当年的朝日新闻一年后调查结果:安倍内阁在提出"三箭"后的支持率为62%,内阁刚成立时的59%——其中投票的大部分原因是:政策对了。

安倍在人民面前接受检验,用前两箭成功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并让大家对第三箭产生了强烈的期待。安倍当时的目的也是希望能从满场加油呐喊声中打个全垒打,让第三箭准确命中目标。

但是问题来了。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不能用一个大火箭筒bazuka一炮了事?为啥还得扭扭捏捏的放三箭呢?和人家美国大型迫击炮一炮把市场轰晕相比,射箭真是有亚洲特色,就像绣花。

为什么要这么费尽心机呢?如果日本经济的再生是政府与民间的共同利益,为什么双方不能一开始就通力合作,一起放个大炮呢?

这个问题还得让博弈论回答:一般在经济政策的设计和执行过程中,不管哪个国家,里面都有很不对称的“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的矛盾和冲突。就像"囚徒困境":即使对两位犯人来说,同时选择抵赖对双方都好,满足集体理性;但在个体理性的驱动下——也许“屁股”坐的位置不一样,也许理念不一样,也许面对的压力不一样,也许KPI不一样——最后两个囚徒都会选择坦白,这就是最后的均衡结果。所以博弈论认为,要解决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的冲突,需要设计一种机制,在满足个体理性的前提下达到“集体理性”。不管这个“集体理性”会变成什么样子。

从当时的情况来看,"安倍三箭"或许正是这样一种机制。

02

我们回忆一下"安倍三箭"都有啥:

第一支箭是"大胆的金融政策"。重返执政后,安倍马上与日本央行通力合作,对抗通缩,扭转日元强势。很快日本央行就与政府发表联合声明:将通胀目标由1%提高至2%,并宣布进行无限期买入资产操作。2013年3月,黑田东彦和岩田规久男分别出任日本央行的总裁和副总裁。4月,推出了新一轮突破性的金融政策,对啦,也就是如雷贯耳的“量化与质化货币宽松(QQE)”政策。

当年日本的QQE政策主要内容包括:

在量的方面(quantitative):采用基础货币控制:日本央行每年将增加50万亿日元的长期国债持有。

在质的方面(qualitative):延长国债到期期限,将长期国债购买对象从以往的最长3年期,扩充至包括40年期在内的所有期限;增加实物资产持有比例;日本央行每年将增加1万亿日元的指数股票型基金(ETFs)和300亿日元的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J-REITs)。

是不是觉得很熟悉?我们央妈昨天宣布的非银回购做法,是不是和安倍第一支箭有异曲同工之妙?人行前天的姿势就是舍弃了亦步亦趋、小心谨慎的步态,在美联储确认降息之后开启"大招",向资本市场直接注入资金,这和安倍三支箭中的发行货币、增持股市如出一辙。

黑田推出的QQE政策是日本金融政策的一次重大历史转变,无论是规模还是内容都采取了相当激进的措施。QQE政策基本上是从三条路线包抄:1. 是降低长期利率,提升资产价格溢价;2. 是引导投资向股票等风险资产转移,增加企业贷款,实现资产配置再平衡;3. 是改善市场及民众对通胀的预期,借此摆脱长期的通货紧缩。大家自己可以判断有多相似。

第二支箭:"机动的财政政策"。目的是支撑短期的经济景气,并为具有永续成长可能、或有前景的领域提供及时性和创造需求的优先策略。推出两个主要政策:"迈向日本经济再生的紧急经济对策"和"为实现良性循环的经济对策"。

具体的做法是提出了规模达2,270亿美元的财政package,包括灾后重建与防灾、支援产业成长与创造财富、安定民生与活化区域经济等。这是自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时推出56.8万亿日元"经济危机对策"以来最大规模的财政刺激方案。预估提振日本经济增长2%,创造60万个工作机会。

后来安倍发现把中小企业忘了,于是又追加“配套政策",公布了规模达13万亿日元的"为实现良性循环的经济对策"。

03

带目前为止,都很不错,整个日本大家都非常振奋,也不想过国庆节了。要一鼓作气咸鱼翻身,重振雄风。目光也齐刷刷滴看向了最后万众瞩目的第三支箭:经济增长战略。

安倍经济学第三支箭的核心是:移除企业成长的阻碍,特别是松绑法规造成的障碍,以提升经济的实际生产力。2013年6月14日,日本政府公布了"日本再兴战略":以产业振兴、刺激民间投资、放宽行政管制、扩大贸易自由化为主要支柱,还计划在东京等大都市创设"国家战略特区",吸引外国投资和人才。

但问题来了:这种大而空的成长战略,日本历届政权都有推出过,只不过大家的用词和噱头不一样。因此,当安倍政权推出再兴战略时,民众及企业——没什么反应,反应并不佳,因为大家认为与过去政权推出的内容大同小异,没什么不一样的、耳目一新的、各界期盼的关键政策。

第三只箭没有闪亮登场,尴尬了。怎么办呢?

当然第一反应是日本政客的标志性动作:检讨。安倍政权马上检讨过去1年来再兴战略执行成效,严格审视定量指标、去除抽象的表述;又重新推出了修正版”再兴战略“。

新增长战略中,安倍利用民众高度的支持率反击既得利益团体的反弹,在医疗、农业、就业等领域均提出了一些挺实在的重大改革措施:增强了外界对第三支箭由"虚"转"实"的期待。

尽管如此,最后结果依然虎头蛇尾,多年以后,当大家评论安倍三支箭时,大多数人的印象还是:倒在了第三箭上。

04

日本的故事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第三箭最为重要。前两箭的金融、财政措施都是"暂时性"的对策,也就是短期。如果要实现经济的活化或永续发展增长,非得推动增长战略不可。更重要的是,为了能顺利推动相关改革,必须要让前两支箭点燃的各界期待持续下去。

一旦各界对安倍经济学的期待感不再、甚至失望,想要使日本经济再生的努力就可能遭受严重挫败。这也是安倍政权在2013年6月推出第3支箭的再兴战略后,于2014年6月再度针对各界意见推出修正版增长战略的原因。

但是有一说一,"安倍三箭"的成效到底如何呢?

从安倍晋三就任首相至2014年第3季度日本经济、金融运行的结果来看,"三箭”还是发挥了一定作用的。日本2012年核心CPI从连续12个月零或负增长,到2013年4月推出QQE政策后开始出现逐步上升;2014年4月开始,各月CPI年增率都在3%以上。当然后来经济增长动能趋缓又呈现下滑趋势。不过当时确实是立竿见影的。物价开始回升,日元贬值,股市大涨,经济也出现了复苏的迹象。但进入2014年后,效果就开始减弱,甚至出现了负增长。

在很多人看来,安倍经济学的独特之处在于"三支箭"共同构成了既作用于短期、又放眼长远的政策搭配。但实际情况却是"三箭"有虚有实:就箭本身而言,前两箭是实的,并且已经射了出去;第三箭放出的时候仍是虚的。

前两箭必须有,必须要向大家证明安倍经济学是玩真的,才有可能让民众在心理及行动上配合改变。安倍当年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如何让短期效果延续下去。第三支箭的落地是关键。如果能在就业和薪资水平上取得突破,让更多民众受益,就能增强大家对改革的信心,从而继续配合政府扩大消费和投资。

但人民的心理永远是最复杂的——不管是哪个国家。在长期对经济失去信心后,即使出现了一些好转,也可能因为一些负面消息而迅速转向失望。

05

“安倍三箭”对我们还是有些启发的:针对问题、讲求策略、短长结合、虚实结合、反映民意、及时调整。

最后,还要有固执的决心和勇气去执行。

我们当前面对的经济困境不会比日本轻微,经济与产业的结构问题同样根深蒂固,人口老龄化危机也迫在眉睫;实在有必要针对问题根源,提出一套完整、可行、令人产生期待的解决方案,让大家有意愿与政府合作及忍受可能的短期冲击,才能真正走出这个大洞。

好了,就说这么多吧,再说就超纲了。


肖小跑
金融世界不讲道理的时候,向文史哲求救,大概率“叮”的一下就扣上了。因为在这里,您才能再次看到“人”:人的情绪,人的荒诞,人的大举动小动作。这里有世界最本质的规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