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汽车集体驶向海外,数字化浪潮正在重塑行业面貌,新智人才也成为变革中的重要力量。在全球化和技术创新的双重驱动下,汽车行业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际遇。
日前,在由嘉定工业区管委会支持,汽车人才研究会和嘉定区人才局指导,科锐国际主办的“新智人才 新质未来—— 2024人才市场洞察系列活动”中,科锐国际汽车及RPO业务总经理李华先生针对汽车领域发展趋势及人才配置变化等方面,分享了一线专家洞察,并就新智人才模型提出构想。
---以下为主要分享内容---
整体出海态势高涨,打响品牌博采众长
今天,汽车产业的发展态势无疑是令人瞩目的。根据市场数据显示,尽管销售同比增速有所放缓,但国内外市场的销售规模差距正在缩小,这一积极变化表明,汽车产业布局正从国内单一市场逐步转向国内、国际双市场。
科锐国际汽车及RPO业务总经理李华先生 现场分享
在全球化浪潮和政策引导等多重因素影响下,中国汽车行业在智能网联、新四化等领域已迈向全球领先地位,整体出海态势高涨。尤其今年前四个月,汽车出口量达到了182.2万辆,预示着全年出口量有望超越去年的500万辆大关。在出口市场上,新能源汽车的出口前三大市场则分别为比利时、巴西和英国。产品类型上,燃油车仍为出口主力,新能源车则成为出口的重要增长引擎,表现亮眼。
对于中国车企来说,出海已是大势所趋,但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也不妨多方借鉴,博采众长。比如,90年代日本车企没有选择单打独斗,而是联动整个产业链一起出海,从金融、供应链乃至雇主品牌等等。当然,目前部分中国车企也有类似操作,未来也相信会有更多产业链上的企业伴随车企一同走出去。
此外,在出海过程中,车企不仅要关注海外市场业务开拓,还要考虑如何融入当地社会,建立良好的雇主品牌。记得某日资车企曾分享过,其出海到美国时发现,参与到社区事工对赢得当地民众认可、以至于打开美国市场而言都是非常有帮助的。我们自己在服务过程中也有类似体会,比如有客户曾向我们咨询,其在欧洲投资设厂经营的过程中常常面临当地工会和民众的挑战,质疑客户的生产对于当地的土壤造成了污染。这家客户就特别希望我们可以为其做一些雇主品牌传播,包括相关人才配置,来帮助他们更好融入当地社会。所以,出海过程常常伴随着这些挑战,需要企业多维度思考和布局。
关键岗位需求不减,人才流动益发多元
根据全网数据显示,过去一年车企的招聘需求下滑,部分岗位数量减少,但要求有所提高,这一变化折射出整体产业需求的减少,这和我们一线业务操作过程中的感受一致。
当然,岗位需求的变化并不是均匀分布的。从地域分布来看,上海、苏州、宁波等长三角城市的职位增长量仍处于前列。而在行业领域中,新能源汽车的招聘需求增长领先:一方面在业务迅猛发展的势头下,新能源汽车招聘需求快速释放;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车竞争日益激烈,车企也寄希望于依托人才储备提升竞争力。在职能类型上,设计/制造、技术研发、生产运营等需求占比均较高。
基于科锐国际年度薪酬报告发现,市场对于关键岗位需求不减,跳槽仍可维持一定薪酬涨幅。伴随着数字化转型,车企对于数字化及营销人才的需求有所增加,尤其是来自国际咨询公司的AI人才,既懂业务又懂项目落地技术的数字化人才成为热门,跳槽薪酬涨幅可达10%-25%;智能网联领域热度有所降低,但对于核心技术人才尤其是智能化架构、智能产品等相关人才需求不减,薪酬目前仍处于高位,需要海内外招揽以补足人才缺口;为新能源汽车所热需的新三电人才也面临着一定缺口,尤其在集成架构和材料迭代方向。对此,科锐国际自身也进行了相关布局,致力于打造长三角地区新三电之电控人才的人才库,以期为行业提供优质高效服务。
此外,汽车行业的人才流动也益发趋于多元化。过去,人才更多是在行业内部流动,比如本土车企之间、合资车企之间、外资零部件到民营主机厂之间等。但是现在可以看到很多互联网、高科技甚至异业的人才纷纷进入汽车产业,尤其是造车新势力中,这为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创新思维。年轻的求职者最为青睐合资车企,而合资和国资车企因其自身人才梯队已经较为完善,更倾向高学历人才,对外吸纳的往往是985、211等背景的高水平人才。
汽车行业人才流动趋势变化
数字化带来深刻影响,产业呼唤新智人才
数字化转型正在深刻影响着整个汽车产业,来自于行业侧、技术侧、用户侧的三大核心力量不断推动着车企的转型升级。行业侧期望借助数字化实现更精准的营销触达、更智能的产品体验和更闭环的产研管理,技术侧致力于不断发展前沿技术以提升业务效率和精度,而用户侧群体的年轻化、需求的多元化则成为驱动数字化发展的另一个限极。
产业的发展、转型、变革,也加速了新质生产力的培育,相应也需要能够熟练运用新质生产工具、创造生产价值的新智人才。大家目前从产学研各个角度都在谈新智人才,但究竟什么样的人才称之为新智人才,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基于对各行业一线观察和总结,我认为“创新思维”与“技术革新能力”是构成新智人才的两大核心要素。即新智人才需要拥有复合多元的能力,不仅需要具备专业及跨专业知识结构,能够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同时还要拥有国际化视野、超前创新思维等,以应对产业发展中出现的各类挑战。而关于新智人才的培养,可以通过校企合作、跨学科培养、全产业链培养、内部培训和继续教育等多种途径来实现,要建立系统化的思考和设计。
科锐国际新智人才模型
推 | 荐 | 阅 | 读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