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桂梅教过的女孩,离“抑郁”有多远

教育   2024-11-09 08:37   广东  

授转自|常青藤爸爸

(ID:ivydad_ivydad)



国庆假期开学不到一周,一个18岁的男孩,走了。他一个人悄悄地跑到学校垃圾场旁的工具棚,再也没有回到人群中。


根据警方通报显示:


现场没有打斗、拖拽等痕迹;


与同学没有矛盾、情感纠纷、债务纠纷或遭受霸凌。


在视频、人证、尸表检查等多方验证下,警方认定这是“自缢身亡”。


简言之,他是自杀的。



他为什么要这么做,根据目前的信息来看,还是个迷。


警方通报中唯一一段与男孩精神状态相关的描述是:


经走访死者生前室友、同学、老师和知情群众等,一致反映向某某沉迷于手机网络游戏,除上交老师1部手机外还藏有另2部手机,平时常表现出精神欠佳、睡眠不足状态,未发现其在校内与同学有矛盾、情感纠纷、债务纠纷和遭受霸凌等情况。好友还反映本学期向某某曾数次在电话上与家人发生争吵后情绪低落。


虽然没有办法推测男孩自杀的真实的原因,但我们依旧可以从这些描述中看到,男孩经常不快乐,也许还有些压抑。


我不禁想起,上个月广州一个女孩在遗书中写的几句话:


“女儿只是太累了。”

“我已经没有力气去做了。”

“学生上学累死累活,等来的只有中、高考。”

“妈妈,我太累了。”

“我这一辈子不努力了。”

……



一个中秋假期,学校布置了近20项作业。被学习压得喘不过气来的女孩,选择了自杀,选择“下一辈子向着梦想努力奋斗”。


她和前面的男孩一样,有面对死亡的勇气,却没有面对生活的力量。


面对种种现实的问题,该怎么给孩子活下去的信念?该怎么让孩子能跨过学习压力这道坎?又怎么能让孩子拥有百折不挠、愈挫愈勇的精神力量呢?


上个月,以张桂梅为原型的电视剧《山花烂漫时》播出了,豆瓣评分9.4,是少见的国产高分剧。在刷剧的同时,我猛地发现,整个华坪女高孩子和老师的心路历程正好可以回答上面的问题。



华坪女高的孩子们面临的困境与普通孩子相比,只会更大不会更小。她们也曾在备考期间因为基础太差、压力过大崩溃过,甚至还有女孩喊出“想找块豆腐撞死”“想找根绳子上吊”这种话。


但最后张桂梅老师教过的女孩却一个个意气风发、鲜活灵动,活出了自己的风采。


她们强大的精神力量,来自哪里?


张桂梅老师的回答是:


“理想、希望、信仰、追求美好的憧憬,这些东西比什么都有力量。”




可这些话实在是太空了,谁都能说,谁都会说,孩子们也听腻了,为何没有产生力量呢?


如果你和我有相同的疑问,建议一定要好好看看这部电视剧。与社会新闻里抽象的、略去细节的描述不同,剧中对张桂梅老师进行了更传神、更细致的刻画。


我们更多的不是看到张桂梅老师说了什么,而是看到她做了什么。


“做”,才是真理从“假大空”变身“成长力量”的关键。


看到生活更好的模样,

就有了憧憬和希望


电视剧里有两个场景,让我一下子就理解了,张桂梅校长为何坚持要办免费女高,为何坚持让女孩受教育了。


第一个场景是,女孩谷雨初三辍学。张老师找到她家里,发现谷雨已经答应要嫁人了。她的理由是“村里的女孩都是这样的”。


早婚早育,打工嫁人,就是谷雨能看到的人生线路,也是她眼里女孩唯一的生活状态。


所以,尽管她成绩不错,还是选择辍学、心甘情愿地嫁人。



第二个场景是,张桂梅带领老师们去山里招生。


一个女老师问两个正在干农活的女孩:


“你们知道山的外面是什么吗?”


女孩一边推磨一边笑着说:


“不还是山吗?”


女老师愣在那里,不知道该说什么。


困住女孩的不止是重重大山,不止是延续数千年的宗法礼教,还有女孩们的自我设限。


看不到生活的其他可能,也让这些女孩失去了走出大山、接受教育的动力。


张桂梅老师,是怎么做的呢?


她给谷雨算了一笔账,大学毕业后每个月工资一千块,不到三年就能挣到3万彩礼钱。



她告诉谷雨,生活费、学费自己都包了,不要担心。



她说到并做到,“天天来直到你愿意上课为止”。



正是张桂梅的提醒和督促,让原本想自暴自弃的谷雨突然发现,原来自己的人生还有选择,原来生活还可以换一种样貌。


她决定继续读书,还对醉酒、家暴的父亲说了一句:


“你生了我,我认这个命,但我不要这个活法。”



看到生活更多可能性的谷雨,决定要摆脱“嫁人生子”的既定命运,用读书改变自己的人生。

正如张桂梅老师所说,山里的女孩不是天生贱命一条,不是注定没前途,而是因为她们压根就不知道人生有多广阔。


她们放弃希望,是因为看不到出路,看不到更好的人生可能性。


说到这里,我不禁想起文章开头,那个女孩遗书里的一句话:


“学生上学累死累活,等来的只有中、高考。”


在女孩眼里,累死累活学习等来的只有考试。而一提到中考、高考,扑面而来的就是竞争带来的压力感。


希望在哪里呢?美好在哪里呢?


这一瞬间,我对女孩的绝望感同身受。


教育的意义,绝不能只等同于竞争。教育的价值,在于塑造人,给人希望和更多可能性。


就像张桂梅老师说的:


“我希望她们提高的不只是成绩,还应该有眼界、心气。




这个“眼界”就是更多可能性,“心气”就是憧憬和希望。


感到被爱和被期待,
理想与信仰就在萌芽


众所周知,升学率是一所高中的重要目标甚至可以称之为“唯一目标”。


很多高中的常规操作有两个:


  • 掐尖;

  • 分快慢班。


总而言之,就是把成绩好的归拢到一起,再加以优质师资资源,能有效重点大学升学率。有了升学率,就有了向教育部门争取拨款的理由。


在所有的高中里,张桂梅创办的华坪女高应该是最缺钱的一个,但却是唯一一个坚持不分快慢班的一个。


进入女高的学生成绩差异特别大,有的连小学知识都没掌握,有的成绩优秀到能直接进当地重点高中。


这种情况下,见效最快的方案就是分快慢班,只要保证一定的升学率和重本率,女高就有亮眼的成绩给外界看。


老师们都赞同分班,但张桂梅老师大手一挥,不同意:


“分快慢班教学?亏你们想的出来。啥叫保住一头啊,那另外一头就放弃了呗。”


有老师解释,说分快慢班就是在实行差异化教学,因材施教。但张桂梅不同意这种说法:


“什么因材施教?这叫逃避责任。只要我在女高一天,永远都不会分什么快慢班。以后女高只有一条路,老师苦教,学生苦学。”


在张桂梅看来,所有的孩子都值得被期待、被看见。所以,在升学率上她的目标一直是“全员上线”。



她的理想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平等地接受教育,堂堂正正地读书,不接受挑肥拣瘦,不接受把人分成三六九等。


天赋高的、聪明的孩子固然好带,可普通的、天赋一般的孩子,同样也应该有被认真对待、努力学习的机会。


不仅是剧内,剧外张桂梅老师也说过这么一段话:


“再重要的考试,也只是一时的成败,不能决定一个人的未来。我们要培养的不应该是学习机器,而应该是一个人,一个有血有肉、知冷知热的大活人。”


平等地爱每一个孩子,张桂梅老师不仅说到了也做到了。


谷雨中途辍学打工,打伤顾客被关进警察局。张桂梅听说后,当天夜里就坐车赶到警察局。


本来很生气的她,听说谷雨是被人欺负了,立即换了口吻:


“我们孩子这叫自我保护。”


听到警察劝告谷雨别再去洗脚城上班了,张桂梅立即说:


“洗脚城上班咋的了,那是她的自由,不是她被欺负的理由。”



一次次的维护和尊重,让谷雨原本黯淡的眼睛里有了光。


另一个女孩辍学去网吧打工后,张桂梅老师听孩子说了一句:


“家都没得了,还考个什么大学。”


就再也没有批评过孩子一句。


因为她这才知道,女孩的爸妈离婚了。过年时,爸爸没有回家过年。她就觉得自己被抛弃了,也没了学习的心思。



张桂梅就跑到了女孩再婚的妈妈家,又跑到了女孩爸爸工作的地方了解情况。她说服爸爸陪女孩买衣服、逛街、聊天,帮助女孩打开心结。


回到学校后,女孩立即找到班里的学霸,立下一个军令状:


“你不是要靠清华吗?那我要考北大,看我们哪个提升得快!”



尽管现实里直到现在,华坪女高也没有考上清北的孩子,但这个军令状更大的意义在于,让一个原本要辍学、只想要自生自灭的女孩,找到了人生的理想。


这部电视剧的每一集都非常好看,也很适合带着孩子一起看。


剧中对张桂梅老师的刻画日常又生动,让我看到了她在“严厉”和“刷题”之外“温和有爱”“智慧灵动”的一面。


也正因如此,她教过的女孩即便起点很低、困境很多,但依旧有一股昂扬的生命力。


她和她们一起打破了女孩只能嫁人生子的轮回,打破了上千年重男轻女的思想,打破了禁锢灵魂的宗法礼教。


对我们来说,张桂梅老师更是做了一个优质教育者的范本,一个激活孩子生命力的模板:


平等地爱和看见每一个孩子;

公平地给每个孩子以期待和关注;

让每个孩子看到生命的精彩和多种可能性。


有了这些,那些在学业压力、人际压力、情绪压力之下难以喘息的孩子,也许就能多一些生存欲望。


-END-

出处:常青藤爸爸。该公号由哈佛、耶鲁大学毕业,在世界顶级投行工作多年的奶爸运营,旨在分享科学育儿知识和高质量的教育资源。



每日美图分享
设计者:by 一碗宇宙(小红书同名)


PS:我们分享的美图,都是由尖叫团队超“油菜花”的设计小哥哥小姐姐们制作的。如果喜欢,可以随手下载来做壁纸或者分享到朋友圈(未经授权,请勿商用哦)

推荐阅读

尖叫童年
我们不仅学习做父母,更需要学习做孩子的亲密朋友,在玩乐中引导他们探索、观察和思考。 尖叫童年满世界地收集各种玩法和游戏(涉猎自然、科学、艺术、英语、旅行等),拉近和孩子间的距离,实现真正有质量的亲子陪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