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
學習成長
命
孩子3-6岁,是学龄前阶段,也是小朋友上幼儿园的阶段。这个阶段的孩子对他的人生其实是很重要的,很多生活习惯的养成,对团体生活、对陌生人的适应,都差不多是在这个阶段。
一个孩子他对艺术、对音乐、美术的兴趣,对一些语言、数字、数学这方面的兴趣,都是在这个时候开展出来。所以这个阶段对孩子的发展是重要。但是孩子的发展有很大的部分是依赖学校;幼儿园给予的一些引导,给予的一些教育,幼儿园提供的环境,环境给予的刺激,还有老师的条件、老师的素质、老师的能力,虽然说家长也是少不了的会给孩子带有影响力,但在这个阶段家长可以轻松一点。早上起来把孩子整理好,送到幼儿园,然后到傍晚 下午4点以后再去把孩子接回来,在这之间家长有一个喘息的机会。
有些妈妈会利用这个机会开始去做学习,或者去再度的进入职场,找一个适当的工作来做。所以3-6岁这个阶段,对孩子来讲,对父母来讲,对整个家庭来讲,它是一个新的阶段。
我在台南最早的时候开父母读书会、成长班,就是在幼儿园开的。有一家幼儿园请我去带他们的父母,距离现在已经差不多将近25年、30年之久,那时候的一些父母,他们的小孩在幼儿园,现在这些孩子都大学毕业了,甚至都已经工作、结婚的都有。
对幼儿园这个阶段的父母我接触的很多,所以我很想谈的是:父母在面对孩子的3-6岁时,父母的心情,父母的态度。
首先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要接受孩子就是孩子;孩子不成熟,孩子容易犯错。再来3-6岁这个阶段的孩子是情绪化的,就是他高兴的时候他会很高兴,那种喜形于色,他会乐到眉开眼笑,甚至手舞脚蹈这样的一个地步。但是当他一点受挫、一点不如意,他可能就会哭闹,哭的泪汪汪的,甚至有些小孩还会耍赖,蹲在地上、躺在地上,然后跟你闹上大半天。
所以我想这个阶段的孩子很重要是,孩子可以是孩子,是因为你尊重、你接受,你允许他是这个样子。
如果他太高兴,你就叫他不要高兴;他太悲伤,你就叫他不要悲伤;他要哭,你就不准他哭,那这个孩子就会「不像孩子」,因为当他的情绪不能自由表达的时候,他就会压抑然后他会转移。
有很多孩子在幼儿园里面,他表现出来的可能是他从家庭里面吸收来的,在家庭里面他压抑下来的,可能到外面,到幼儿园去发泄出来。我曾经听过一个家长讲过,他说他在幼儿园看到一幕:有一个小女孩在哭,因为什么事情而哭不知道,反正这个小女孩就是在哭,但是从远远的一个角落有一个小男孩,他本来在玩他的游戏,当他听到这个小女孩在哭的时候,他就放下了他的玩具,然后他就走过来,然后给那个小女孩一个巴掌。
我们就会很纳闷,这个小男生怎么会这样?我相信这是他从家里吸收来的。也许他在哭,或者他的弟弟妹妹在哭,也许爸爸妈妈就是过来给他一个巴掌。所以他就觉得说,哭的小孩就是要被打,所以当他看到小女孩在哭,老师没有打她,那他就来打她。
对这样的一个情况,父母要有心理的准备,或者心理的调适,也就是我刚刚讲的,允许孩子是孩子。
很多这个时候的父母会有一种病态,这种病态绝大部分的父母都会有,是什么?
这个病态就是完美主义。
父母的眼中容不下一点点的瑕疵,觉得他的小孩就是要完美、要是最棒的,最好的,但是因为是人,因为是孩子,所以总是不完美。然后父母有一种莫名其妙的冲动,或者莫名其妙的一种使命感、责任感。就是「我有责任、我有使命要让这个孩子完美」。
所以在生活中,我们就会经常看见父母不断的在提醒孩子,「吃饭吃慢一点啊」,「赶快吃啊」,「或者是走路不要在地上拖」,「你可以走快一点吗?」「不要走那么会快,慢慢走就好了」,「讲话不要太大声」,「你可以讲话稍为大声一点吗?」
你就会发现孩子左也不对右也不对,太高兴也不对,太安静也不对,总是觉得好像不太对劲。所以我常常开玩笑跟现在的父母说:「为什么小孩子会那么难教,为什么教小孩会那么苦恼,那就是因为你孩子生的不够多!」
— 生命學習成長 —
— 关注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