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悠悠妈德国育儿
带着父母从国内回到德国的第二天,悠悠就开学了。
我们当然不能错过她的开学典礼。
德国孩子成年之前只有小学和中学两次开学典礼,小学毕业分流进入文理中学后,要在同一所中学一直读到19岁高考毕业,没有中考,一半的童年时间都在这所中学度过。
开学礼拜(Gottesdienst)在教堂进行,随后步行至学校,孩子们进入教室,只上了一节课就放学了😹
开学第一天
刚开学进度还很慢,孩子们头几天都在自我介绍,互相认识,玩团建游戏,熟悉环境,如由班主任老师带着去食堂吃饭,参观学校图书馆等等,回家也没作业。
按照老师给的长长的list买了一大堆文具和不同规格和颜色的作业本和文件夹,花了50多欧!
话说每年开学,德国文具店都挤满了一手拿纸、一手拎购物篮的父母,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有个黑人爸爸看到我反复查看手上的list和货架上的练习册,忍不住噗嗤无奈地笑了... 我很有默契地回笑了他一眼。
大概是因为作为外国人,我们都觉得这情形很滑稽吧。学校为什么不发本子,非要家长一个个去买呢?
买本子的时候一定要小心核对,因为作业本的规格实在太多,每一科目的老师要求又都不一样,一不小心就会买错!
此外,德语数学英语三个科目都要求家长自费购买了一本练习册,共花费33欧。
开家长会时班主任老师专门为额外买练习册这事解释了半天,让我十分惊讶!
“我们觉得这些练习册很好,是专门与教材搭配使用的,练习题很有针对性。孩子们学完课本内容,做练习册可以更好巩固学到的知识。”
这些难道不是常识吗?上学不做练习册,那不是学完就忘了?老师耐心跟家长讲解练习册的用途,是尊重家长知情权的体现,还是怕有人不愿意买所以需要特别说服他们?
答案我不得而知...只是觉得德国老师要家长买个练习册貌似相当小心翼翼。在国内,老师规定买什么不就买什么?家长还敢质疑老师的要求么?
5年级的科目一下就多起来了,除了德英数,还有政治经济、生物、地理、哲学、艺术、音乐和体育,一共10门课。哲学和宗教二选一,我们选了哲学,就不用上宗教了。
德英数一周5节,体育一周3节,其余都是一周2节。
我翻看了一下课本,难度和小学相比确实陡升了,学习内容既广泛又有深度,感觉悠悠上完5年级,已经要懂得比我还多了......
(可惜课本还没来得及拍照就被悠悠都背到学校去了,以后有机会拍照给大家看)
特别是哲学课,讨论了很多伦理问题,都没有标准答案,但能促进思考。上学一周,悠悠说她最喜欢的课就是哲学课!😁
讲真,我打算把悠悠的课本全部看一遍,过程中相信我也能学到很多新东西!同时也给孩子做个好榜样,妈妈活到老学到老,不懂就学!
如果孩子在学校学的东西我都不知道、不了解,不能和她进行高质量的讨论,我教育孩子的话又怎么会有说服力呢?
德国学校的课本是循环利用的,不是每年发新书,而是一本书用完了还要传承给下一年级的孩子。
悠悠收到的课本有三本是全新的,她是第一个使用者,而另外几本都是旧书,她已经是第2、3、4个使用者了。
神奇的是,德国课本只能看,不能写 不能留下任何使用痕迹。我看好几本课本已经经手两三个孩子了,内页看起来依旧很新。
我很好奇,不能在课本上做笔记划线,不知道德国孩子是怎么学习的?相信我以后一定会有更多有趣新奇的内容和你们分享
对于课本的损坏赔偿,学校也有明确规定。如果你拿到的是新书,破损了但还能用,要赔偿书籍价格的50%;毁损至不能使用或者丢失,需赔偿100%。
如果拿到的是二三手旧书,破损赔偿25%,毁损赔50%,丢失赔100%。
如果拿到的是三四手旧书,破损不用赔偿,毁损赔25%,丢失赔50%。
论旧书循环利用制度,德国人是认真的!从小教育孩子爱惜书籍和物品,一定要包书皮。
不负责任地对待课本的话,会有罚款等着你哟......
悠悠每天骑自行车上下学,从我家到学校有一条林荫小道供骑行者使用,10分钟到学校。
每天早上那条小道上全是骑车上学的孩子。学校里也停满了自行车。上了中学,绝大部分孩子都骑车上下学。
马克思带悠悠骑了几天,熟悉了路况,悠悠就要求爸爸不要跟着她了,她想自己一个人骑,因为路上经常会碰到同班同学,而同学们都没有家长陪同
马克思对悠悠说:“好,我跟在你后面10米远的地方骑,不离你那么近。如果我看到你跟同学打招呼,能够结伴骑行的话,我就调头回家。”
小妞急于长大,急于证明自己可以胜任很多事情,而我们还不太适应,想要护送她更久一点...
学校为孩子们提供了丰富的课后兴趣班,要求每个孩子至少选择一项参加(不收费),每周两节课时。
有编织、缝纫、烹饪、创意工坊、桌游、舞蹈、新闻记者、吉他、吹奏乐器、乐高编程、篮球、足球、其他球类运动、乐团、园艺、科研...
我一看有十几种选择,悠悠是不是应该尝试点以前没尝试过的项目呢?比如新闻记者?马克思也觉得这个很酷,但表示悠悠不一定会喜欢。
我满心欢喜地想和小妞讨论一下,结果她来了一句:“就没有烹饪课吗?我想选烹饪。”
“有烹饪,但是还有很多其他选项啊,你要不看看其他选项?”
“我不想,我就想选烹饪。”
“哎,烹饪平时家里也可以做啊,不就是做披萨、烤蛋糕、泡芙之类的,没必要在学校学,在学校就学点在家学不了的项目啊!” 我苦口婆心劝说改变悠悠的想法
可是她已经坚定地在表上填好了自己的选择,根本不听我说...
她的第二选择是创意工坊(画画、手工等),但是我估计选烹饪的人不会很多,所以她的第一选择肯定能得到满足。
经常有人问我是怎么做到教育上看起来一点不紧绷,和孩子像朋友一样相处的?自己是学霸,我真的没有期望孩子考入名校吗?↓↓
坦白讲,我心里当然有期望,孩子若能上名校,拥有好工作,获得成功和高社会地位,做父母的当然开心啊。
然而,我从来没有对悠悠说过我的期望。我不希望用我的期望去绑架她的人生,对她造成心理压力。
我认为,我的期望是我的期望,而她想过怎样的人生,应该由她自己决定。
有的人觉得成功赚大钱,成为人上人才是幸福。
但有的人不需要这些,也觉得生活幸福。
悠悠属于后者,她不喜欢竞争,不和别人比较,不要强不争输赢,不需要别人的过多关注,但是活得很自在。
别人爱干嘛干嘛,她不FOMO,不觉得别人做了什么,她也要去做什么,否则就好像错过了什么似的。
她不需要别人的夸奖也一样感觉良好,内核稳定,无需从外界索取认可。
她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有条有理,不紧不慢,对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有很明确的想法,只把时间花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上,至于那些“错过了的体验”,她觉得错过就错过了吧,反正也无所谓。
我在她身上看到了非常难能可贵的自洽和松弛,这正是我所追求的境界,也是我给姐妹俩起名悠然的初衷,而她已然达到这种境界,我不想破坏她天生拥有的快乐能力。
要鸡娃,还得看娃是否拥有被鸡的体质!
这么多年我观察了很多成功人士,看他们的采访,发现像谷爱凌、郑钦文、李娜那样天生要强、非常渴望赢的性格,才适合鸡。因为他们可以把压力化为动力,把打败别人视作自我激励的手段。
而没有这样的性格硬鸡,是很容易把娃鸡出心理问题来的......
因此,鸡不鸡娃,怎么鸡,还得根据自家孩子的性格和能力来决定。
悠悠这样性格温和敏感、没有野心的孩子,不适合鸡,要爱。
她喜欢运动,但是我感觉竞技体育不太适合她。没有争第一的强烈渴望,不可能在竞争残酷的竞技体育中杀出一条路来。
小妞跳舞攀岩骑马都是因为喜欢,做让自己开心的事。虽然偶尔也参加比赛,但享受的是比赛体验,并不执着于结果。
不过,我并不太担心她的未来。她有属于她自己的灵性和魔力。
小时候被人打,悠悠从来不还手,只会站在原地哭。但是她的好朋友总是会出面替她赶走欺负她的人。
在学校才艺表演,她的朋友们总是让她站C位,她是怎么做到的,我也不知道...但可以肯定的是:绝对不是靠话多和强势。
幼儿园几年不见的两个朋友,报名中学时人家妈妈还发短信来问我给悠悠报哪个学校哪个班,她们的女儿非常想和悠悠报同一个班,对她念念不忘...
虽然她是话不多,不爱抛头露面的i人,但是她却总有几个爱说话、活泼外向的e人好朋友愿意罩着她,帮她说话...
人缘这么好,情商又高,相信她以后的人生不会太差。
她爱烹饪就爱烹饪吧,烹饪牛逼出路也很多啊!米其林主厨厉不厉害?
悠悠以后的路要怎么走,我目前心里还没有明确答案,她还有很多时间探索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呢,而我会帮助并支持她找到自己的热爱。
但我想她应该会避开竞争激烈的常规路径,另辟蹊径走出一条少有人走的路,但也活得不错吧。(推荐阅读我以前写的文章:不想被内卷,我选择另辟蹊径换一条人少的赛道)
我养孩子的目标就是希望她做自己热爱的事,快乐满足地过完一生。
既然悠悠已经掌握了快乐的真谛,那我只需要保护好她与生俱来的松弛感,让她按照自己的意愿做真实的自己,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就好了。
我和马克思作为父母,会努力为她从小提供丰富的生活体验和做选择的机会,允许试错,让她见识大千世界,滋养丰富内心。
至于她长大后选择什么职业、过怎样的生活,是否是我眼中的理想生活,是否符合世俗定义的成功人生,那是她自己的选择,也是我需要做的课题分离。
话说然然的性格与姐姐很不一样,她喜欢竞争,渴望赢,不服输,她倒是有被鸡的潜质 就算我不鸡她,相信她也会自己鸡自己的。
推荐阅读:
带父母从中国飞德国太幸福了,每天都能吃到香喷喷的中餐......
“别人家的孩子”拜倒在8岁女儿的人生观前,她的一句话让我放弃鸡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