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志是坟墓内或坟墓上的碑文,分"志"和"铭",一般为记述死者生平或悼念性的文字。埋葬死者时,刻在石上,埋于坟前。一般由志和铭两部分组成。志多用散文撰写,叙述死者的姓名、籍贯、生平事略;铭则用韵文概括全篇,赞扬死者的功业成就,表示悼念和安慰。但也有只有志或只有铭的。可以是自己生前写的(偶尔),也可以是别人写的(大多)。主要是对死者一生的评价。
墓志铭在写作上的要求是叙事概要,语言温和,文字简约。撰写墓志铭,有两大特点不可忽视,一是概括性,二是独创性。墓志铭因受墓碑空间的限制,篇幅不能冗长,再说简洁明了的文字,也便于读者阅读与记忆.因此,不论用什么文章样式来撰写墓志铭,均要求作者有很强的概括力。汉朝大将韩信的墓联为:"生死一知已;存亡两妇人。"寥寥十个字,高度概括出韩信一生的重大经历。(节选自《应用写作》月刊1996年第6期《墓志铭写作摭谈》)
东魏《张满墓志》,全称为“魏故司空公兗州刺史張君墓誌銘”,拓片北京图书馆藏,正书原刻,河南省洛阳市出土的文物,原石现藏沈阳博物馆。全志书风萧散天真,十分有韵味。
《张满墓志》采用正书书写,笔势宽博流美,书法浑然一体。近人梁启超曾评价此体从郑道忠志演变而来,但有意追求拙朴,不如郑道忠志自然。其不仅是历史研究的对象,也是书法爱好者和研究者的宝贵资源。它的书法风格对于研究东魏时期的书法艺术具有重要意义。
誌蓋 | 魏故司空公张君墓志
誌文 | 魏故司空公衮州刺史張君墓誌銘。祖暉,輔國將軍天水太守特進中書令。父德,使持節都督冀滄殷三州諸軍事中軍將軍冀州刺史。君諱滿,字華原,南陽西鄂人也。漢相留侯之苗裔。君幼挺黃中,早播眸照,經目必記,歷耳不忘,求籍人間,閱書肆裹,不知雨風,豈悟坑穿。遂能學窮墳素,才單辭藻。由是響振雒中,聲高許下。九貽府辟,五來州召。君方結繩爲樞,編蓬起室,逡巡王命,優遊翫道。屬勃海王權衆晉川,東出釜口,夢想才良,同興霸業。君以家貧母老,義無擇官,懷刺投袂,委質幕府。聲蒙引納,驩然若舊,雖魏王徒跣而接子遠,沛公攝服以禮食其,比事校情,無以過也。兼驃騎法曹參軍,換平遠將軍奉車都尉。竇固因季舅而居之,曹植乃仲弟而不可。轉儀同開府中兵參軍,掌等記。文同宿構,辭並立成,託乘後車,侍謀帷幄。羣兇告殄,巨禍云亡,誠無先登後拒之效,信有文墨囗筆之勞。錫土新城縣開國,食邑五百戶。朝廷除王丞相,君亦尋補府屬。元瑜以文章見徵,子通由博識致命,言之此授,非君莫允。妖寇作逆,蝟聚咸陽,相公尔日親乞征討,天子降敕詔王罷行。公私路阻,間諜未至,欲事動發,先須訪採。昔仲華前軍入秦,君叔太中伐蜀。卽除君前將軍太中大夫,乃令馳馹,覘彼形勢。君徑到賊所,宜其禍福。逆黨守迷,終然莫反。尋卽報命,具陳事機,千陝盡地,久淵聚米,掌內目中,一何相類。俄遷衛將軍右光祿大夫加散騎常侍丞相長史。子尼被留,後事皆委;季才見仗,庶無反顧。今昔假異,准況寧殊。未幾,從驃騎大將軍。杜茂勳降五校,劉隆績復三齊。各以功格一代,德流萬古,當時縻此,猶用爲榮,而君來踐,實符物望。建忠王万俟普撥,旣等隗囂,據河西以狼顧;又似孫淵,跨遼東而鵄張。命師日損,誘之不復,散則天下清夷,聚則遠邇鼎沸。以君語通書革之國,言辯刻木之鄉,遂輕傳告曉,示導成敗。霧解雲除,翻爲我有。爵移郡公,位轉特進。賈復謝執金吾,傅喜辭大司馬。褒寵盛德,始登玆授。酬君庸烈,方之更美。太山嶮岨,瑕丘空曠,朝野推擇,僉議攸屬。除袞州刺史,餘悉如故。君褰帷陳禮,下車布政,放囚赴期,逃吏伏罪。伯達舊臨斯部,文行昔莅此蕃。懸牀癈杖,足相陵亂。方當逐扶搖而高翥,循康衢以遐征,此理茫昧,云亡奄迫。天平四年五月九日薨於州解。其年十一月十二日葬在山陵北。紹贈使持節侍中都督恒定幽燕四州諸軍事驃騎大將軍恒州刺史司空公尚書左僕射。陵谷或易,名德無窮,且雕且琢,粗記餘風。其詞曰:湯湯汜水,藹藹穀城,奉履標敬,見石知靈。累仁爲本,積德相並,世數雖遠,繼踵公卿。若人桀出,是曰民英,清規素範,雅操端貞。勤如映雪,厲比聚螢,遂拾地芥,寧存滿瀛。賦政六條,揚囗千室,飛蝗莫反,去珠還出。西景鯈徂,東川更疾,一隨化往,萬事長舉。送我何行,龜書囗囗,白日蒼茫,佳城鬱律。先後幾何,古來非一,稅駕於此,松風蕭瑟。謚爲恭惠。
墓志是中国古代丧葬制度持续发展的产物,有固定的形制和专门的文体,主要记述死者姓名、卒年和生平事迹。墓志滥觞于秦汉之际,发展于魏晋,完善于北魏,兴盛于唐,延续至明清,经历了由砖造墓志到石刻墓志,由碑形墓志到方形墓志的发展历程。
墓志始于秦汉,发现最早的有秦劳役墓瓦志和东汉刑徒砖志。秦汉之时,墓志少见亦全无系统。三国时期,魏王曹操提倡俭朴、薄葬,禁止树碑为个人立传,一般的士大夫阶层遂将死者的生平及歌颂文辞镌刻于一较小的石面上,此石置棺内随葬,后经出土,称为墓志。有的文辞用韵语结尾的称"铭",也称"墓志铭"。墓志的书法往往能体现当时的书法水平,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古代碑帖鉴赏》费声骞。
墓志,是存放于墓中载有死者传记的石刻。它是把死者在世时,无论是持家、德行、学向、技艺、政绩、功业等的大小,浓缩为一份个人的历史档案,以补家族史、地方志乃至国史的不足。也是墓志断代的确证。
墓志铭包括志与铭两个部分。关于它的起源,纵说纷繁,但墓志铭真正成为一种文体应该始于南朝,正如清朝汪汲在其《事物原会·墓志铭》书中就这样认为,比较可信。
明代徐师曾在《文本明辨序说》中说:“按志者,记也;铭者,名也。”志是用散文记叙死者姓名、字号、籍贯、官级、功德事迹的。铭是用韵文概括志的全文,并对死者致以悼念、安慰、褒扬之情,是委婉抒情的。但也有只用碑记(文)或碑铭的。
铭本是记载、镂刻之意,它开始是刻(或铸)在铜鼎上;以后也刻在石碑、金属板等器物上,或以称功德,或引申借鉴,逐渐演变成独立的文体。刘勰著的《文心雕龙》中有《铭箴》篇;萧统编选的《昭明文选》中有班固等人的铭文五篇;吴楚材、吴调侯编选的《古文观止》中有刘禹锡的《陋室铭》,至今传诵。
铭文精短活泼,或用骚体,或类五、七言诗歌或似佛家倡语,或同警世格言,妙语珠玑而不浮华,蕴藏哲理而不晦涩。这是墓志铭及其它座右铭在记功、记物等铭文的特色。明孔贞运《明兵部尚书节寰袁公墓志铭》:“按状:公讳可立,字礼卿,别号节寰。(袁可立)先世居凤阳,始祖荣,国初以战功屡调坚城卫百户,即今睢阳卫也,遂徙于睢,代以德望著。”
喜欢 请点 在看 分享朋友圈 也是一种 赞赏
The more we share , The more we ha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