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拉特后旗是内蒙古自治区20个边境旗(市)区之一,面积2.5万平方公里,拥有荒漠和半荒漠化草原约2.1万平方公里,是国家构建“两屏三带”生态安全战略格局中“北方防沙带”的关键区域之一。近年来,乌拉特后旗聚焦筑牢祖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坚持绿富同兴,为统筹解决草原过牧问题开良方。
在乌拉特后旗潮格温都尔镇万峰红驼养殖专业合作社的戈壁红驼养殖基地内,标准化骆驼养殖棚圈整齐排列,托养的戈壁双峰红驼个个膘肥体壮,毛色红亮。基地采取托管寄养的模式,与嘎查和周边的100余户牧民签订寄养合同,托管期间,牧民的泌乳期母驼和驼羔由基地负责饲养,但大小骆驼所有权仍归牧民所有,寄养1峰骆驼牧民年纯收益2400块钱,真正实现了“骆驼打工,牧民躺赚”。
集中牧养的戈壁红驼正在潮格温都尔镇高标准“托驼所”内晒太阳。楠丁/摄
“我们在全旗建设了24个高标准牲畜托养所,发展现代舍饲牧业,建立完善的农企利益联结机制,将牧民的牲畜统一饲养,统一管理,抱团创造收益,在减轻草牧场压力的同时,确保牧民不减收益。”乌拉特后旗农牧和科技局局长吉仁都日布介绍。
在本巴图沙漠生态综合治理项目作业区,上百名林业工人正在用草方格沙障进行工程固沙。齐成富就是参与生态治理项目的当地牧民之一。“每天都有230元的工资,这个项目实施下来,我不仅能拿到3万元改善生活,还能为保护草原贡献一份力量。”来自获各琦苏木前达门嘎查的牧民齐成富告诉记者。
正在阴山北麓实施的本巴图沙漠综合治理项目,以雇佣当地牧民为主的施工队伍正在铺设压沙草方格。杨籽鑫/摄
当前正值秋冬造林黄金期。乌拉特后旗阴山北麓生态综合治理、“三北”六期等一系列国家重点生态工程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实施。像齐成富一样更多的牧民,正在逐步告别传统放牧经营,通过投工投劳或主动恢复草场植被等方式在家门口吃上“生态饭”。
“我们通过采取‘以工代赈’‘先建后补’的举措,吸纳牧民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生态项目建设中来,进而逐步形成治沙与致富同步的生态治理可持续发展崭新格局。”乌拉特后旗林业和草原局局长陈玉云说。
为解决好草原过牧问题,乌拉特后旗立足实际,因地制宜推进各项草原保护制度落实。鼓励嘎查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利用牲畜“托养所”从事驼、牛、羊、马等托管经营,牧民通过寄养、务工等方式合作获得收益和分红;鼓励牧民禁牧后就地参与生态建设项目获得收益,也可以通过应聘护边员、林草管护员、护路员等公益性岗位,就地就业增收;鼓励嘎查村通过成立生态建设合作社,参与生态治理的方式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为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留下守边固边力量,确保留守的牧民禁牧不减收、守边能致富,实现草原生态保护利用和牧民增收双赢。
“下一步,我们将多措并举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牧民保护生态环境意识,促进乌拉特草原休养生息,在生态建设、绿色产业协同发展中不断书写乌拉特后旗绿色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乌拉特后旗旗委常委、政府副旗长阿拉腾宝力格说道。
记 者:刘冠骏 白熙熙
编 辑:李 琰 米 乐
审 核:刘冠骏
监 制:娜仁图亚
总监制:戴 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