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9月9日,伟大领袖毛主席逝世,追悼会上,李讷和李敏站在毛主席遗体的身边,痛哭流涕。
很多人疑惑,如此重要的场合,却不见毛主席唯一还在世的小儿子毛岸青。
难道,毛岸青没有来送送父亲吗?
事实上,毛岸青没有以毛主席儿子的身份,出现在毛主席遗体身边,而是以人民群众的身份,混迹在前来吊唁毛主席的人群中,深深地朝自己的父亲鞠了一躬。
毛岸青为何要离父亲的遗体那么远呢?
要知道,毛主席一生为国为民,失去挚爱和手足兄弟,甚至白发人送黑发人,存世的儿子就只剩下了毛岸青。
按理来说,毛岸青是仅存于世的“独子”,毛主席理应更加疼爱,但令人不解的是,毛主席对毛岸青,确是避之而无不及,双方只有书信的往来。
这究竟是何原因呢?
毛岸青,是毛主席和杨开慧的次子,出生在一个动荡不安的年代,也是毛主席为中华民族的革命事业和生死存亡的关键时期。
因此,毛主席离开了家,直到毛岸青24岁,父子俩都未曾见过一面。
1946年,毛岸英先一步回国,前来探望毛主席,毛主席很是高兴。
尤其是得知,在苏联学习的毛岸青的生活情况后,立即提笔写了一封满是思念的信,寄给了毛岸青,劝他安心治疗,不要着急,后来父子俩一直没断过书信往来。
1947年,毛岸青学成归来,化名“杨永寿”,到东北锻炼自己,后来,毛岸青又担任了俄文翻译的工作。
1950年,毛岸英牺牲,毛岸青一时之间不能接受,又因小时候落下的头疼、头晕的毛病,精神出现了严重的问题。
毛主席悲痛万分,只好将他送往苏联继续治病,期间,毛主席几乎没有去看过他。
原因很简单,毛主席作为一名父亲,内心充满着怜爱,他迫切希望与分别已久的儿子见面。
但他愧疚未参与孩子的成长,也怕他同母亲和哥哥一样出现意外,毛主席极力抑制内心的情感,回避着毛岸青。
当然,毛岸青也明白父亲的用心,铭记父亲的教诲“多谈科学,少谈或不谈政治,不要抛头露面”。
1960年,37岁的毛岸青和邵华结婚,毛主席心中的大石头落了地,他们的婚姻生活一直十分幸福、美满。
1962年,毛岸青带着妻子邵华,回北京探望了毛主席,又回到了湖南老家,看望母亲为其扫墓。
自此,毛岸青和毛主席鲜少见面,总是互相写信或通过身边的工作人员,了解彼此的近况。
1976年,毛主席逝世,毛岸青得知这一消息,悲痛万分,但他遵循父亲的嘱咐,没有公开身份参加追悼会。
1998年9月,纪念毛主席逝世22周年的活动,毛岸青坐在轮椅上,出现在了公共视野中,这或许是他生前,最受媒体关注的一次。
2007年3月23日,毛岸青因病逝世,消息传开,人们方才惊觉,他竟是毛主席的儿子,大家一起送别毛岸青同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