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生熙:博白新文化和新教育的先行者

政务   2024-10-07 17:48   广西  


100年前的1924年,对于博白而言,绝对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年。在这一年,博白第一次拥有图书馆、中学、女子学校,还举办了首届学生体育运动会以及学生成绩展览会和学术比赛……一时间,博白大地的文化教育事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蓬勃景象。这一切都与一个人密不可分,他就是博白新文化和新教育的先行者——陶生熙先生。

陶生熙(前排左五长衫者)1926年在广州和博白留穗青年合影。

陶生熙(1872—1948年),字伯明,毕业于广西官立师范学堂,晚清秀才。曾任博白劝学所所长、教育局局长等职,在执掌博白教育期间,他锐意推行新教育,致力于繁荣文体事业,一些决策影响至今。

“博白最高学府”的倡建者

1924年2月,在时任博白县教育局局长陶生熙的主持下,原博白县立高等小学堂升级为博白县立初级中学,即今天的博白县中学,当时是博白唯一的中学,所以又有“博白最高学府”之称。从此,博白县结束了没有中学的历史。

值得一提的是,王力先生就读于博白县立高等小学堂时,校长正是陶生熙。同样是100年前的1924年,王力、王贞谔、梁存真等一批博白进步青年乘船前往广州、上海等地求学,惜才如金的陶生熙专程饯行,还为他们举行了欢送仪式,彼时鞭炮齐鸣,锣鼓喧天,醒狮舞动,场面恢宏,足见陶生熙对博白进步青年的重视。后来,这批青年在学业、事业上都做出了一番成就,证明了陶公的慧眼识珠。1984年,博白县中学成立60周年,王力先生应邀写了一篇纪念文章《童年的回忆》,文中写道:“我印象最深的是语文课,当时叫做‘国文’。国文老师是陶伯明先生和冯章全先生。”伯明正是陶生熙的字。不少博白县中学的老校友在毕业数十年后撰文,也纷纷提及陶生熙先生对自己的教诲,感恩之情跃然纸上。

成立100年来,博白县中学筚路蓝缕,为博白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学校至今已毕业6万多名学生,他们报效国家、服务社会乃至造福人类。

博白教育文化的开拓者

陶生熙在20世纪20年代主政博白教育期间,除了博白县中学之外,还创建了博白县博白镇第一小学、博白县实验中学、博白县第三高级中学(即原博白县师范学校)等学校。近年来,博白数所知名学校相继举办百年校庆纪念活动,正是20世纪20年代全县不断兴办学校的结果,这与陶生熙热心推行平民教育息息相关。1922年,博白县城区、东平、沙河三镇就各设县立高等小学校一所,水鸣、凤山、龙潭三镇则各设两所。到了1924年,又在成立县立初级中学的同时附设师范班一班,培养师资力量。同年春,博白县立女子小学校宣告成立。在这年暑假,博白集中教师学习国语,此后掀起国语教育的热潮。陶生熙还积极推动平民夜校的设立,对普通民众进行识字扫盲教育。1926年,在陶生熙的主持下,博白第一份教育刊物《白州教育》问世。

在陶生熙的努力下,博白不但在教育事业上加快了发展,文化体育事业也开辟了新天地。1924年秋天,博白举行了第一届体育运动会,并在1926年、1928年举办了第二届、第三届,同时还举办了中小学生成绩展览会和学术比赛,其间,学生们在晚上表演话剧,又开创了学生上台表演节目的先河。1924年,在博白籍著名华侨李光前的大力资助下,博白县立图书馆成立,其址正是在今天博白县委大院内鼎鼎大名的“解放楼”,已被列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25年,经陶生熙同意,抽取博白宾兴馆(科举时代的教育机构)和经古书院的产业收入,用于补助博白籍学生的学费。次年,又利用庙宇作为校舍办新学,庙产、神会产作为办学经费。这些措施大大解决了财政有限、教育经费捉襟见肘的窘迫,得益于此,青年入学蔚然成风。与此同时,博白各高级小学校以及县立初级中学相继招收女生,这又是当地开天辟地的创举,为妇女解放、男女平等思想的传播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值得一提的是,在20世纪20年代,思想开明的陶生熙延聘进步人士到博白县中学任教,并支持他们的工作,革命活动从此在博白县中学风起云涌。时至今日,“桂南革命摇篮”“白州文化先锋”已成为博白县中学引以为傲的两块金字招牌。

终生深耕杏坛的教育家

因为支持和帮助过革命人士,陶生熙1931年被当局免职,遂背井离乡去了广东,先后担任遂溪县、宝安县教育局局长。后来,又回到广西,先是担任省立初中军训第二大队普通科专任国文教员,后又在养利(今大新县内)、隆安两县任职,之后又回到了自己一手创办的博白县立初级中学任教。此后,他潜心教学,深受同事尊重和学生爱戴。为表彰其对教育事业的贡献,广西省政府曾在20世纪40年代先后两次对陶生熙进行嘉奖,颁发“勇字服务奖状”。博白县中学还曾于1946年建造“陶公亭”以资纪念,美术教师冯宗潮也专门为陶生熙塑像。

晚年的陶生熙仍坚守三尺讲台,为博白县中学效力。1948年11月,他因胃病复发,医治无效,溘然辞世,享年76岁。噩耗传出,弟子、同事、亲戚、朋友无不悲痛惋惜。弟子王贞双在《鬱林日报》和当时的校刊《博中生活》发文《我们的悼念》,就代表了博白县中学师生的心声。

陶生熙祖籍宁潭镇,后定居于县城郊的江南村,他的葬礼也在江南村举行。博白县中学全校1000多名师生送别,教师臂缠黑纱,学生胸前佩戴白花,神情肃穆悲伤。众人先在学校操场集结悼念,后徒步来到南流江畔,再分批搭乘小船抵达对岸的江南村。葬礼上,气氛肃穆,哀思悠悠。送别队伍排成长龙,所有人都心情悲痛,默默无语。如此阵仗,显示出人们对这位为教育鞠躬尽瘁的教育家的无比崇敬。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虽然陶生熙先生已经辞世数十年,但后人却不忘其恩德。1999年,在博白县中学建校75周年之际,校友献资铸造陶公像并重建陶公亭,以传久远,供师生、校友及社会各界人士瞻仰。

今日博白,人文蔚起,英才辈出,陶公定然含笑九泉!


▌本文来源:玉林新闻网  秦海



博白宣传
展示世界客家大县博白县社会、经济发展成果,与您领略博白发展新貌,风土人情。发布好声音,传递正能量,服务广大人民群众。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