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课堂是真互动?AI辅助深度互动十种方法+七类课程实例

文摘   教育   2024-11-30 16:00  
教学是一项极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其中最大的挑战,个人认为是,如何和学生深度互动。
尤其在AI时代,如何与学生进行真实、有效的深度互动,成为了教育者亟需解决的问题。
传统课程老师像在唱独角戏一样,但现在一些老师,为了参加教创赛,或者申报一流课程,在课堂上进行浅度互动甚至是虚假互动,这似乎比唱独角戏也好不了多少
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一对一指导教创赛和申报一流课程的实际体会,提出课堂深度互动十种方法,并新工科、新文科、新医科、新农科、基础课、课程思政、产教融合类课程为例,具体说明如何与学生进行深度互动,同时探讨AI如何为这些互动提供新的可能性。
你的课堂是真互动吗?四种虚假互动现象
课堂互动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生生之间通过语言沟通、情感表达、行为反应和文字传递等方式引起师生行为和心理之间朝着知识探究的积极方面转化。但是在现实课堂教学中,只有形式、没有行为和心理积极变化,为了互动而互动的现象屡见不鲜,具体有以下四种虚假互动。
1.“跟风”式互动
目前,不管是教学创新大赛,还是一流课程申报,在其评价标准中都将课堂互动作为“好课”的重要指标之一。所以,许多教师为了迎合这一标准,产生了“为互动而互动”的跟风式心理,使得教学过程只注重形式而偏离了教学目标。

01

国家级线上一流课程评审指标

02

线下一流课程评审指标

03

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评审指标

课堂教学策略的选择需要教师依据具体的学科、具体的知识或问题及具体的情境而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但是,在现实课堂中有些教师为了课堂的“热闹”“气氛”而采取了不适合的互动形式,如有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回顾上一节课或前一个知识点的学习内容,采取自己复述让学生回答“是不是”的互动形式,这种没有思维含量,只是对识记性知识的互动不是真正的互动,也不是深度学习。对于应用性知识的教学,许多教师只满足于一些浅显的互动,也就是教师经常关注“为什么”(置疑),而缺少“是什么”(置境)的提问,使得学生难以接近问题的核心,难以形成深度学习。

在 AI 时代,这种现象可能会因教师过度依赖某些智能教学工具提供的互动模板或形式,而忽略了教学目标的深入挖掘。例如,有些教师使用智能互动平台时,只是机械地按照平台预设的简单问答环节进行互动,如让学生回答一些基于教材内容的浅层选择题,而没有结合课程核心知识与学生的实际需求设计有深度的互动问题,使得教学过程徒有互动的形式,却偏离了教学的本质目标。

2.“程序”式互动

“程序”式互动是教师主宰课堂下的一种互动形式。许多教师习惯于教什么、怎么教由自己说了算,教师为了顺利地向学生灌输知识,喜欢将符号知识预设成若干个问题情境和封闭式的问题,学生在教师的控制下开展探究、讨论等互动学习。由于教师已经对问题进行了预设、问题又是非开放式的,所以,这种课堂互动是在教师控制下的虚假互动。

如,教师事先设计好了实验的方法、步骤,学生只需要按照教师的设计,按部就班地演示一遍就可以了,这种看似学生参与的探究活动,实际上由于学生没有真实参与,所以无法培养学生掌握探究问题的规律和方法及在探究过程中培养起来的实事求是、坚韧不拔的科学精神。

还有部分教师为了完成事先设定的教学进度和教学目标,无视在教学过程中生成的问题,管制学生在互动过程中的思想和行为,对于超出自己预设的思想和行为进行干预和压制。

“程序”式互动的课堂不是师生思想碰撞火花的课堂,不是学生智慧之旅,也不是师生真实探究知识、表达情感、思辨争论和生成创新之地。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的思想没有得到真实的表达、思维没有得到进阶、学习能力没有得到提升,只是教师为了互动的一种课堂“程序”。

在 AI 助力教学的背景下,部分教师可能会更加依赖预先设计好的智能教学程序或软件。例如,在实验课程中,教师利用 AI 实验模拟软件,按照既定步骤让学生进行操作,学生虽然看似参与了探究活动,但实际上只是在执行预设的程序,缺乏真实的思考与创新。而且,当学生在互动过程中提出超出预设的问题或想法时,教师可能会因为要遵循既定的教学进度和程序,借助 AI 工具快速跳过或压制学生的这些思维火花,导致课堂互动成为一种缺乏活力与深度的虚假程序。

3.“替代”式互动

课堂教学中经常出现为了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教学难点有效突破,教学目标完美达成,教师将复杂性高、推理性强、难度较大的问题交给“优秀”的学生,问题探究等互动部分被成绩“优秀”的学生“包场”,而其他学生则只能参与一些低层次、识记性和聚合性的简单问题的互动,教师对这些游离于真正课堂互动之外,无法真正参与到课堂互动中,只能被动接受知识的学生不闻不问。

“替代”式互动普遍存在于课堂教学中,这种情况看似由于学生个体、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差异导致部分学生的课堂互动被“替代”,实际上是由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没有“照顾”到每一位学生,没有将互动问题的坡度设计得更小一点,将互动的问题更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将更多思考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教给学生。“替代”式互动看似学生问题,实则是教师没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缺少教育情怀,教师心中没有学生,学生学习的积极心理就不会被完全激发。

在 AI 时代,智能辅导系统或学习平台可能会加剧这种差异。例如,一些自适应学习平台根据学生的初始测试成绩和学习表现,为学生推送不同难度层次的学习任务和互动内容。对于基础较弱的学生,平台可能推送过于简单的互动练习,而对于优秀学生则提供更具挑战性的任务。这可能导致教师在课堂互动中,进一步将关注点偏向于能够更好地应对高难度互动内容的优秀学生,而那些基础薄弱的学生则更难以获得教师在互动中的引导与支持,从而使 “替代” 式互动的问题愈发严重。

4.“无序”式互动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创设的探究问题比较松散,模糊,学生难以准确理解教师的用意,导致课堂互动比较随意。教师没有及时对互动给予必要的提示和点拨,导致课堂互动远离教学目标和学科本质,不能聚焦问题的核心,这种课堂互动环境看似开放、轻松、自由,实则是“无序”和“无效”的课堂。

这些问题在 AI 环境下可能会因信息过载而更加严重。例如,当教师让学生利用互联网或智能学习资源进行探究时,如果没有明确的引导和提示,学生可能会被海量、碎片化、不准确甚至错误的信息淹没,导致课堂互动更加随意无序。

建立在开放和自由的空间中的课堂互动能让学生的思想得到自由绽放,沟通合作有效开展。但是,自由不是无序,建立在一定轨道上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同时,只有有序的课堂互动才会避免不道德、不真诚、不真实的课堂互动,才会让互动发生在学生的思维和态度上,才会让学生在能力、方法和价值观上得到发展。

AI辅助课堂深度互动十种方法
1.问题导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思维活跃度和洞察力。例如:在哲学课上提出一些哲学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如“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当然,最好是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如“上大学的意义是什么?”。AI可引导学生从不同视角探讨“AI是否具有道德意识”。
2.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例如:在商业课上,让学生组成小组,共同按照所学知识模拟并经营自己的公司。这里要注意学生的经验基础,否则也是浅度的互动。AI可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分组,让团队共同制定营销计划。
3.案例研究:让学生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中深入思考更广阔范围问题的解决。我从企业进入高校十多年来,一直深度实践案例教学,很多学生(包括本科生、MBA和企业高管)告诉我,说我的案例教学让他们深受启发,而不少老师的案例教学“太浅了”。最近我在案例教学中,针对一些非常复杂问题,也引导学生借助AI寻求创造性的更为系统的解决方案。
4.角色扮演:锻炼学生的表演能力和角色接受力。例如:在外语课上,让学生扮演曾经造成过历史性影响的人物,用所学外语来逼真地演绎角色。教师可以利用 科大讯飞等AI 语音识别与合成技术,让学生先将自己的台词用外语录入,然后通过语音合成功能生成标准的外语发音示范,帮助学生纠正发音和语调。同时,利用 AI 图像生成工具,如 通义千问,根据学生扮演的角色生成相应的历史场景图片或视频片段,为学生营造更加逼真的角色扮演环境,增强学生的代入感和表演的生动性。
5.项目实践: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来深入学习和掌握知识。例如:在计算机科学课上,让学生参与开发软件项目进行实践,帮助他们理解软件开发的流程和技术。学生可以利用 AI 代码自动生成工具,如 GitHub Copilot,辅助编写代码,提高开发效率。同时,借助 AI 项目管理工具,如 Jira 的智能版本,对项目进度、任务分配、代码质量等进行实时监控和管理,及时发现项目中的问题并进行调整。教师也可以利用这些 AI 工具了解学生在项目中的进展情况,为学生提供更精准的指导和支持。个人认为比较好也是一直在深度实践的方法是,将项目实践贯穿课程全过程。
6.艺术表现:让学生通过音乐、舞蹈、戏剧等艺术形式表现自己的学习成果。例如:在音乐课上,让学生演奏自己喜欢的曲目,锻炼音乐技能和自我表现能力。学生演奏自己喜欢的曲目时,教师可以利用 AI 音乐分析软件,如 Melodyne,对学生的演奏进行精准分析,指出音准、节奏、情感表达等方面的优点和不足。同时,利用 AI 音乐创作工具,如 Aiva,为学生提供创作灵感,帮助学生对原曲目进行改编或创作新的音乐作品,拓展学生的音乐创作思维,提升艺术表现能力。
7.构思探究:让学生在课上自由思考,构建想法和实现模型,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在物理学课上,让学生自由构思并制作一个简单的实验器材,通过实验研究一项物理定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 AI 虚拟实验平台,验证构思的可行性,优化实验方案。然后,在实际制作过程中,利用 AI 3D 建模软件,如 Blender,辅助设计实验器材的结构和形状,提高制作的精度和效率。
8.展览展示:让学生通过展览、展示等多种方式来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例如:在艺术史课上,让学生通过画廊展览等方式来呈现自己对某个古代艺术时期的研究成果,让其他同学参观欣赏。教师可以利用 AI 图像识别与标注技术,如 Google Cloud Vision API,帮助学生对展览作品进行详细的标注和介绍,包括作品的年代、风格、作者背景等信息。同时,利用 AI 虚拟现实(VR)或增强现实(AR)技术,如 Unity 的 AR 插件,为观众打造沉浸式的观展体验,使观众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作品背后的历史文化内涵,增强展览展示的效果和影响力
9.报告与辩论:让学生通过报告、辩论等方式,深入探讨各种问题,并表达自己的观点。例如:在社会学课上,让学生探讨某一社会问题的解决方法,并就不同观点进行辩论。学生在准备辩论内容时,可以利用 AI 文献检索与分析工具,如 EndNote 结合 Web of Science 数据库,快速查阅大量相关文献资料,构建坚实的论据体系。在辩论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 AI 语音转文字技术,如讯飞听见,实时记录学生的辩论内容,便于后续分析和评价。
10.游戏互动与反思:这是我的创业管理课程经常采用的方法。教师可以设计各种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和互动,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例如:在人文史学课上,让学生在研究某个历史时期时,“地图游戏”反思自己已有的知识储备,整合思考如何更好地总结所学知识。教师可以利用 AI 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如 ArcGIS,创建更加丰富、精准的历史地图场景,包括地形、城市分布、历史事件发生地等信息。学生在游戏中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历史时期的地理环境与历史事件的关系,通过与地图元素的互动,如点击地点查看事件详情、拖动图标模拟战争路线等,深入了解历史知识。
如何深度互动:七类课程具体实例
下面以新工科、新文科、新医科、新农科、基础课、课程思政、产教融合类课程为例,说明如何和学生深度互动。
1.新工科:计算机网络
(1)问题导向式教学: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机网络的相关问题,如网络安全、网络协议等。教师可利用 AI 网络分析工具,如 Wireshark 的智能分析插件,引导学生深入探究计算机网络中的复杂问题,如网络攻击的检测与防范机制、网络协议的优化策略等。
(2)合作学习:让学生组成小组,在网上进行计算机网络实验和项目实践。通过小组协作,共同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借助 AI 团队协作平台,如 Trello 的智能版本,对小组任务进行细致的分解、分配和跟踪。
(3)案例研究:引入实际案例,让学生分析解决方法并进行讨论,如SSL(Secure Sockets Layer)握手协议安全漏洞问题。可利用 AI 威胁情报平台,如 Recorded Future,获取详细的攻击信息和相关的安全态势分析。
(4)角色扮演:模拟计算机网络攻击事件,让学生扮演攻击者和受害者,体验安全防范的重要性。可利用 AI 网络模拟软件,如 GNS3 的增强版,创建高度逼真的网络攻击场景,包括多种攻击类型和复杂的网络拓扑结构,让学生更加真实地体验网络安全防范的重要性和实际操作流程,提升应对网络安全事件的能力。
(5)项目实践:让学生自主设计和实现一个小型网络系统,从硬件选型、架构设计到系统实现,全面深入地了解计算机网络知识。学生可利用 AI 网络设计助手,如 Cisco 的 Network Assistant 的智能规划功能,进行网络拓扑结构的初步设计和设备选型的推荐
(6)构思探究:让学生自主构思一个网络安全问题,通过实验和模拟的方法进行分析和解决。学生可利用 AI 安全知识图谱工具,如 Cybersecurity Knowledge Graph,帮助学生快速了解相关的安全知识体系和技术应用,拓宽解决问题的思路。
2.新文科:历史文化
(1)问题导向式教学:引导学生提出对历史文化的问题,如何将历史文化转化为当代的文化价值。教师可借助 AI 历史数据分析工具,如 Digital Humanities 的文本挖掘软件,对大量历史文献进行分析,挖掘出与当代文化价值相关的历史文化问题,如 “从历史数据看,古代文化交流对当今多元文化融合有哪些启示?” 引导学生利用这些数据和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
(2)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课程中分组,共同参与历史文化研究,交流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思考。利用 AI 语言翻译工具,如 DeepL,帮助学生跨越语言障碍,研究不同语言背景下的历史文化资料,促进文化交流与合作。
(3)案例研究:分析历史文化事件的社会影响,如对当代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可利用 AI 社会网络分析工具,如 NodeXL,构建历史人物、事件与社会结构之间的关系网络
(4)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历史人物,通过角色扮演更深入地了解历史文化。利用 AI 历史场景还原软件,如 Unreal Engine 的历史场景插件,根据历史文献和考古资料,创建逼真的历史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人物的生活环境、社会背景和思想情感,从而更深入地理解历史文化。
(5)项目实践:通过实地考察,进行以历史文化为主题的旅行,学生自己策划行程,体验不同文化地区的文化背景,实现实践认知和文化交流。可利用 AI 旅游规划软件,如马蜂窝的智能行程规划功能,结合历史文化景点的详细信息和交通、住宿等数据,帮助学生制定更加合理、丰富的旅行计划。
(6)反思和总结:课程结束后,学生总结体验到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文化对当代文化的影响。学生可利用 AI 文本分析工具,如 Lingo3G,对自己的学习笔记、旅行感悟等文本资料进行分析,提取关键主题和观点。
3.新医科:防治疾病
(1)问题导向式教学:提出各种防治疾病的问题,如如何预防肥胖症、控制糖尿病。教师可利用 AI 医学知识图谱工具,如丁香园的知识图谱,提出关于疾病防治的前沿问题,如 “基于 AI 大数据分析,如何制定个性化的糖尿病防治方案?” 引导学生结合最新的医学研究成果和临床案例进行思考和讨论。
(2)合作学习:让学生分组,合作分析各种防治疾病的情况,调查当地的信息,制定有效的防疫措施。可利用 AI 远程医疗协作工具,如好大夫在线的团队会诊功能。
(3)案例研究:以特定的人群防控为主题进行案例讨论,分析防疫措施和疾病传播途径。利用 AI 医学影像分析工具,如联影医疗的智能影像诊断系统,对案例中的医学影像数据进行分析,如分析肺部疾病患者的 CT 影像特征,结合患者的临床信息,深入探讨防疫措施和疾病传播途径,提高学生对疾病诊断和防控的实践能力。
(4)角色扮演:学生扮演医生或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让患者更好地了解健康知识。可利用 AI 医学模拟人,如挪度的高端模拟人产品,进行真实感十足的医患沟通和疾病诊断模拟操作。
(5)项目实践:让学生参与社区或学校的防疫宣传,发挥自己的医学知识和沟通技巧。可利用 AI 传播效果评估工具,如百度指数结合社交媒体监测工具,分析宣传内容的传播范围、受众反馈等信息,根据评估结果优化宣传策略,提高防疫宣传的效果和影响力
(6)反思和总结:课程结束后,学生总结体验到的防治疾病的有效措施和方法,并提出新的方案和建议。学生利用 AI 医学文献综述工具,如 NoteExpress 的智能综述功能,对课程学习过程中的医学文献、案例分析、实践经验等进行全面梳理和总结,提取有效的防治疾病措施和方法。
4.新农科:生态农业
(1)问题导向式教学:引导学生提出生态农业方面的问题,如如何平衡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可利用 AI 农业大数据分析平台,如阿里云农业大脑,引导学生提出关于生态农业的关键问题,如 “如何利用 AI 分析的气象数据和土壤数据精准安排农作物种植计划以平衡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 通过平台提供的海量数据,学生能够深入了解生态农业中各种因素的相互关系,从而激发更具深度和针对性的思考与讨论。
(2)合作学习:让学生分组,参观农场、研究生态农业,共同讨论和解决遇到的问题。可借助 AI 农场管理 APP,如智慧农场助手,学生可以实时获取农场的各项数据,包括农作物生长状况、病虫害预警、灌溉施肥建议等。小组成员基于这些数据共同探讨和解决遇到的问题,如根据病虫害预警制定绿色防控方案等。
(3)案例研究:分析成功案例和失败案例,分析影响生态农业的因素。可利用 AI 案例对比分析工具,如 CaseCruncher,对不同案例在土地利用效率、资源循环利用、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平衡等多方面进行详细对比和深入剖析。
(4)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农民、政府官员、环保志愿者等角色,模拟各种生态农业场景和情况,并讨论解决方法。可利用 AI 情景模拟软件,如 AgroSim,模拟环保志愿者推广生态农业技术时遇到的挑战与应对策略,通过这种沉浸式的体验,增强学生对生态农业系统中不同角色的理解和应对复杂问题的能力。
(5)项目实践:让学生亲手体验农业生产和生态保护,通过栽培有机蔬菜、植被修复等方式体验生态农业知识。可借助 AI 农业物联网设备,如智能灌溉系统和环境监测传感器,实时监测土壤湿度、养分含量、空气质量等环境参数,根据 AI 算法自动调整灌溉和施肥策略,实现精准农业生产和生态保护的有机结合,提升实践效果和科学管理水平。
(6)反思和总结:课程结束后,学生总结生态农业的特点和优势,并就如何推广和实现生态农业提出建议。学生可利用 AI 数据分析工具,如 Excel 的高级数据分析插件,对实践过程中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总结生态农业的特点和优势。例如,通过分析产量与投入成本、环境指标变化的数据关系,深入理解生态农业的可持续性。
5.基础课:数学分析
(1)问题导向式教学:提出数学问题,在数学分析的基础上进行解决,如“曲线的切线是什么?”教师可借助 AI 数学教育软件,如 GeoGebra 的 3D 数学功能,提出更具直观性和挑战性的数学问题,如 “如何利用 3D 图形直观理解多元函数的极限与连续性?” 通过软件的动态演示和交互功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索数学问题的本质。
(2)合作学习:让学生分组,共同解决数学分析问题,交流各自的思路和解法。可利用 AI 在线数学协作平台,如 Mathigon 的团队解题空间,学生可以实时共享解题思路、绘制数学图形、进行公式推导等。
(3)案例研究:引入经典数学问题,让学生分析解决方法并进行讨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 AI 数学可视化工具,如 Desmos 的动画功能,对不同解法进行动态演示和比较,深入理解各种解法的优缺点和内在逻辑,拓宽数学视野和思维方式。
(4)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数学家,模拟数学问题研究的情境和过程。可结合 AI 虚拟实验室,如 Simulink 的数学建模环境,模拟数学问题研究的情境和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数学家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
(5)项目实践:让学生独立完成数学分析作业和练习,巩固自己的数学分析能力。学生可以利用 AI 智能辅导系统,如作业帮的数学分析专项辅导功能,对遇到的难题进行即时解答和详细讲解。
(6)反思和总结:课程结束后,学生总结数学分析的理论知识和解题方法,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加强练习。学生利用 AI 学习分析平台,如 Coursera 的学习分析仪表盘,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全面回顾,包括学习时间、答题准确率、知识点掌握情况等数据。
6.课程思政:道德与法治
(1)问题导向式教学:提出道德和法治背后的问题,如如何保护人权和公正法治。教师可利用 AI 社会热点分析平台,如百度舆情的思政专题分析功能,提出与道德和法治相关的热点问题,如 “在 AI 技术应用中如何保障个人隐私与数据安全,体现法治精神?” 
(2)合作学习:让学生分组讨论和分析社会道德和法治问题,探讨如何在社会生活中实现道德和法治目标。可利用 AI 在线讨论平台的分组讨论区,学生可以方便地进行文字、语音甚至视频交流。
(3)案例研究:引入典型案例,如社会公正、民主与法治的冲突及相互制约的情况,让学生分析社会道德和法治现状。可利用 AI 法律案例数据库,如北大法宝的思政案例库,学生可以获取丰富的案例资料,包括案件事实、法律适用、判决结果等详细信息。
(4)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法官、律师和公民等角色,模拟法庭审判和诉讼情况,并讨论一些敏感问题。可利用 AI 模拟法庭软件,如法翼的智能模拟法庭系统,创建高度仿真的法庭审判环境,包括法庭场景、角色服装、证据展示等元素。
(5)项目实践:通过座谈会、文章写作等方式展开社区和学校的公民道德和法治宣传,提高公民素质和法制意识。可利用 AI 传播效果评估工具,如微信指数结合问卷星的数据分析功能,对宣传内容的传播范围、受众反馈、行为改变等方面进行评估。
(6)反思和总结:课程结束后,学生总结社会道德和法治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并发表自己的观点和建议。学生可利用 AI 文本分析工具,如 Aylien 的文本情感分析功能,对自己在讨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和项目实践过程中的发言、文章等文本资料进行情感倾向和价值取向分析。

7.产教融合:创业管理

(1)真实项目驱动:与企业合作,引入真实创业项目或模拟创业项目,让学生全程参与项目的策划、执行和评估。可利用 AI 市场分析工具,如艾瑞咨询的创业版分析平台,对市场需求、竞争态势、行业趋势等进行深入分析,为项目的策划和定位提供数据支持。

(2)一对一辅导:建立创业导师制度,邀请具有丰富创业经验的企业家或校友作为导师,为学生提供一对一或小组形式的辅导。导师可根据学生的创业项目和个人特点,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解决创业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同时传授宝贵的创业经验和智慧。可利用 AI 导师匹配平台,如领英的智能导师推荐功能,根据学生的创业项目类型、个人特点、技能需求等为其精准匹配具有丰富创业经验的企业家或校友作为导师。

(3)创业沙龙与分享会:定期举办创业沙龙和分享会,邀请成功创业者、投资人、行业专家等分享他们的创业故事、经验和教训。可利用 AI 社交网络分析工具,如 Gephi 的活动社交图谱功能,分析参会人员之间的社交关系和互动情况,为创业者搭建更广泛的人脉资源网络,促进创业交流与合作。

(4)模拟创业竞赛:组织模拟创业竞赛,鼓励学生组队参赛,提出具有创新性和可行性的创业项目。通过竞赛的形式,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项目管理能力,同时为他们提供展示自我和获取资源的平台。可利用 AI 竞赛管理平台,如挑战杯的智能竞赛管理系统,对竞赛报名、项目评审、团队组建等环节进行高效管理。在竞赛过程中,为参赛学生提供 AI 创业计划书生成工具,如 Bplans 的智能计划书模板,帮助学生快速构建创业计划书框架并填充内容。

(5)反馈与迭代:在创业管理课程中,注重学生的反馈和项目的迭代。鼓励学生不断反思和总结自己的创业实践,根据市场反馈和导师建议进行项目调整和优化。可利用 AI 反馈收集工具,如 SurveyMonkey 的智能问卷设计功能,定期收集学生对课程内容、教学方法、项目实践等方面的反馈意见。

温馨提示:若需“一对一”教学创新大赛指导,请加“肯学君”老师微信。


一对一指导内容:


  • 总体教学设计和赛道选择(专家视角:如提供总体教学设计思路和选择合适赛道的建议)
  • 教学大纲提升评委视角:按照总体教学设计,完善大纲关键点及细节)
  • 课堂实录教案优化(学生视角:提供引导学生深度参与的具体教学实施思路,支撑总体教学设计,体现“两性一度”)
  • 教学创新报告打磨(评委视角:标题凝练、痛点挖掘、方案匹配、成效突出、细节完善)
  • 现场PPT汇报与问答演练评委视角:标题再凝练、提纲再对标、教学再设计PPT优化、多元沟通训练、问答预演
 欲知详情,点击下面链接:
教学创新大赛1对1指导+沉浸式工作坊纲要


如果该文有启发,请给肯学君来个点赞、在看收藏分享,星标/置精彩内容不错过~

肯学君
聚焦“教创赛、一流课程及教学创新”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