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感慨鲨鱼裤“可外穿抗风,也可内搭保暖”“终于有了既保暖又时尚的秋裤替代品”。而皮肤科医生则提醒,鲨鱼裤将皮肤紧紧包裹,长时间穿可能导致皮肤无法正常新陈代谢,也会影响血液循环,且更容易增加体癣、毛囊炎等皮肤病风险。
01 鲨鱼裤还有更多潜在健康风险
"鲨鱼裤"通常采用合成纤维制成,质地看起来会像鲨鱼皮一样略带光泽感,为了更好地展现腿部曲线,不但需要高强弹性,内里还要加绒,以达到又修身又保暖的效果,所以才被称为"鲨鱼裤"。
去年冬天,就有过年轻女孩长期穿鲨鱼裤得了“怪病”的新闻报道。为了达到瘦腿效果,浙江姑娘小付特意买小一号鲨鱼裤穿,后来得了“怪病”——一吃完饭就腹痛,其他时间又一切正常。为此,她还专门检查了肠胃,结果都没问题。后来,她的腿上又出现一些红色丘疹,经医生诊断,所患的是毛囊性丘疹,这和她长时间穿着过紧的鲨鱼裤有关。
医生解释,像小付那样饭后一到两小时内会腹痛,并且反反复复发作,跟长时间穿紧身裤有关,这在十几年前流行穿紧身牛仔裤时比较常见,所以也被称为“牛仔裤综合征”。在听了医生的建议后,小付停止了穿鲨鱼裤,果然,饭后腹痛的情况就消失了。
另外,冬季皮肤干燥,长期穿鲨鱼裤也容易因为摩擦发生毛囊性丘疹。过紧的鲨鱼裤会压迫下肢,引起血液循环障碍,如果保暖不当还会引起寒冷性脂膜炎(即大腿外侧出现青紫性肿块,肿块发硬且痛感强)。
有皮肤科医生提醒,下肢受到紧紧的束缚,容易导致一些跟血液循环相关的皮肤病产生。比如紫癜类的血管炎,包括淤积性皮炎等;而皮肤容易因为包裹太紧不透气造成细菌、真菌感染,引起瘙痒,也容易甚至是体癣、股癣、毛囊炎等问题。
“牛仔裤综合征”可不只限于消化和皮肤问题,由于下身长期紧裹,加上牛仔裤面料不透气,还可能会引起男性的精子数量下降、女性的妇科炎症等。
不要以为,偏爱鲨鱼裤、紧身牛仔裤的往往是年轻女生,其他人不必担心“紧身裤综合征”发生在不追时髦的自己身上。
其实,“紧身裤综合征”还有一个学术名,叫做股外侧皮神经卡压综合征,也叫感觉异常性股痛。这种疾病的主要表现是大腿前方、外侧的麻木、疼痛,还有人描述会有一种烧灼感和酸胀感。
之所以被戏称为“紧身裤综合征”,是因为它的发生与着装有着高度相关性:一百多年前,当时欧洲的贵族名媛、绅士们流行束腰服饰,这种病症逐渐增多,并开始被重视,后随着流行转变,它的发病率也很快降低;现代社会中,不少人喜欢穿戴紧身服饰,裤兜里装有钥匙、手机等硬物,这种疾病的发病率又有升高趋势。这提醒了我们一点:其实不少中老年人因为身体发福,裤子不合身了也不自觉,加上活动量减少,更容易长时间久坐,更需注意警惕“紧身裤综合征”。
冬天里,除了裤子不宜太紧之外,领口、袖口和袜口也不宜过紧。因为冬天周围血管收缩、血液循环较差。穿高领毛衣、围巾勒太紧可能会引发“衣领综合征";而袖口过紧则会影响周围静脉回流,导致远端肢体肿胀、发紫;如果裤腿、袜口过紧,可以导致下肢肿胀、发麻发凉,甚至引发静脉血栓、肺梗塞等风险。
所以,尤其是以下单品,在冬天选择时要留多一份心。
1、高领毛衣
颈总动脉末端和颈内动脉起始部的交界处有一个膨大部分,这就是颈动脉窦。颈动脉窦内有特殊的感觉神经末梢,能够明显感受到外界的压力,它是一个敏感的人体感受器,可以调控我们的血压和心率。
如果我们的衣领太高、太紧、太硬,或围巾、领带等紧束过度,都可能引发“衣领综合症”。除了衣领过高或领带过紧之外,颈部突然转动或仰视、起立和其他迅速的体位变动、情绪激动等都可能会诱发颈动脉窦综合征。
在寒冷的冬季,保暖内衣备受中老年人的厚爱。不过,值得提醒的是, 不少保暖内衣采用复合夹层材料制作而成,虽能起到较好的保暖效果,但透气性差。出汗后,汗液中的尿素、盐类等不容易挥发,容易引起皮肤瘙痒,造成接触性皮炎、湿疹等。
所以老年人选择纯棉内衣较好,如果一定要穿保暖内衣也别贴身穿,可以在里面套一件纯棉内衣打底。
冬天不想穿秋裤,用它来打底?虽然瘦腿袜和静脉曲张袜是同一种原理,但如果长期穿着,会导致下肢血管长期受到挤压,血管功能衰退,出现下肢静脉曲张、静脉炎、脉管炎甚至老烂腿等多种下肢周围血管疾病。
由于瘦腿袜里往往含有氨纶,并不是很透气,有可能造成皮肤过敏,尤其是易过敏的人士,建议最好不要常穿塑形丝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