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专业的书画艺术品收藏学习、交流、交易平台,满足普通大众“亲近艺术、感悟生活”的文化空间!集书画交流、研讨、鉴赏、养生、文论于一体,旨在弘扬我国优秀传统书画艺术,宣传高端书画人才,打造优质的书画艺术交流平台。
怎样才算精准临摹
(外一篇)
■杨耀扬
杨耀扬 别署杨非柳生,上海人。中国书协楷书委员会委员、上海市书协常务理事兼楷书专委会副主任、《书法报》教学栏目特约评改人、上海蒲溪书画研究会会长(法人)。
书法作品获全国第二届中青展“优秀作品”,全国第四届中青展“获奖作品”。入展全国第四、五、六届书法篆刻展,全国第三、七、八届中青展等。2010年起两次被中国书协学术委员会推为“当代中青年书法家创作档案作者”之一。2012年获“书法报提名全国中青年实力书家”,2017年参加“书法报·书画天地当代楷书十二家”特展。近年参加中国书协主办的展览有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览特邀名家作品展、中国书法年展全国楷书名家邀请展、伟业: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书法大展、征程:迎接庆祝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书法大展等。《国展几乎看不到大楷》一文被评为全国第九届书法篆刻展览论坛入选论文,出版有《当代中国楷书名家作品集·杨耀扬》等著作五种。
楷书节录《淮南子》条幅
规格 69cm×34cm
学习书法,个中秘诀就是精准临帖。成功的书法教育经验说,就是盯住一个点画(不是一个字),反复地临摹、无数遍地临摹,达到十分相似才能罢手。所以学习书法初始两三年,就要谈什么“意临”,要融合自己的审美意识发挥个性特点等等,那都是好高骛远、自欺欺人之说。有两件事对我触动很大,一是两年前,我有幸被邀到河南新安参加中国书法年展的开幕式。在楷书论坛上,山西大学的杨吉平教授回忆他的老师林鹏,说有一次一位林老师的学生请教一个临摹与创作的问题,学生说:无休止的临帖,会不会“进去”以后被框住“出不来”?当时林老师的回答震惊四座,反问那位学生说:你进去了——没——有?那一刻我听到这句话时,真有一种被刺着的感觉。“你进去了没有?”“你到底进去了没有”,我们学书法的人都应该经常这样扪心自问啊。没有“进去”就不要谈“出来”,没有深厚的传统根底就不能奢谈风格面貌、创新发展这样的事。
楷书坐读中堂
规格 138cm×69cm
第二件事是去上海博物馆参观。在书法馆看到一个长卷眼前一亮,我心里在说“宋四家”写得就是这么好啊,突然又想怎么上博工作人员出差错了,怎么把“苏黄米蔡”的作品放到明代来了?一看展标大吃一惊,居然是祝枝山的作品,是祝枝山临摹宋四家的。祝枝山强大的功夫可以骗过我们的眼睛,这是一个怎样的临摹功夫啊。但是我们看祝枝山的作品,他的那种狂草,似乎和“苏黄米蔡”的外表一点都沾不上边。韩天衡先生的那句话说得好,创新是万岁加一岁。书法艺术是串联起来的长链,是有传统再有其后的所谓创新,它像链子一样一环紧扣一环。
行书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条幅
规格 69cm×25cm
把晋唐小字写大的问题
■杨耀扬
书法的品读,由原来书斋雅玩变成了现在高堂大轴的展览环境,这个环境的改变导致今天的书法人要努力学会写大字。我曾经在西安碑林拿了尺子去量那些经典法帖的字径,量了以后仍然感到非常吃惊:著名的《集王圣教序》和虞世南《孔子庙堂碑》的字径仅在2.3厘米左右。最大的是颜真卿,他的《勤礼碑》和《颜氏家庙碑》也仅仅在3.2至3.5厘米之间。这样的大小放在今天只能算是中楷。中国书协楷书委员会开会时都认为“把帖派的小字写大”是一个问题,也是一个很大的难题。比如说“钟王”的小楷,一放大结构就散掉了,精神内涵的呼应也没有了。所以在楷书历史上很难见到把“钟王”、文徵明、王宠小楷写大并取得成功的例子。再比如褚遂良的《雁塔圣教序》《大字阴符经》等,这种线条纤细秀逸的风格,写3至5厘米的中楷最为得体,自然天成。但若你把“褚楷”写到15厘米那般大小的对联字,那是难上加难,这方面历史上很成功的例子也没有。所以你每天写《集王圣教序》,每天写王羲之的《传本墨迹》,你就只能创作核桃般大小的小行书小草书。如果突然间把王羲之的字放大到10厘米以上写,那这个创作一定是痛苦的。个中的答案是,明代王铎在书法史上最大的贡献,就是把“二王”的风格写成高堂大轴。现在写字人谈经验,基本形成这样一个共识:你要写“二王”一路的大字行草,不写“明清”是不行的。
楷书节录刘勰《文心雕龙》小品
规格 43cm×21cm
而对于帖派楷书小字如何写大,笔者以为选择的帖本要尽可能满足以下三点:
一是帖本字的点画要粗重,例如苏东坡《司马温公神道碑》、钟繇《荐季直表》和颜真卿《大唐中兴颂》等。
二是点画之间要有笔势的流动,例如智永的楷书和赵孟頫的大楷。
三是拓本本身的点画很粗重,又经千年浸洇颇多漫漶。如此拓本不仅能有想象发挥空间,更为宝贵的是,写大字楷书的诀窍就是“中间窟窿要写小”。这次大唐气象——上海图书馆藏唐碑善本展上,其中一张约六尺整纸拓片《东方画赞碑》就是这样一件尤物,但见字大如斗,饱满漫漶之点画塞满画面(我藏的东方画赞碑出版物根本没此气象)。我为之倾倒,不能离去。
转自:书法报
▼祝福所有点击“在看”的您健康、快乐▼
转载声明:本文系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为了让更多的人有机会欣赏和收藏名家作品,中国书法微信平台每周日推出各类艺术家的优秀的作品,以满足普通大众“亲近艺术、感悟生活”的需求!欢迎大家关注本微信公众号中国书法(微信号:ChineseCalligraphyAF):中国最专业的书画艺术品收藏学习、交流、交易平台,互相讨论学习。
欢迎您加入“中国书法”平台,也欢迎您加入“青年文摘”微信公众号和“读者在线”微信公众号。希望可以通过您的帮助加快平台的影响力,我们会努力的做好平台的服务工作,欢迎您提出宝贵意见。
有人用微信聊天,有人却在微信中学习,成长。下面是最HOT公众号,赶快试试新的关注方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