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办、国办《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方案》印发以来,辽宁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有序推进方案落地,各项工作取得实质进展。
2024年,辽宁省将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作为对各市的林长制考核指标;大力推进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建设,着力提升农民合作组织化程度。
目前,辽宁省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送审稿)已编制完成,并征求了14个市委、市政府,沈抚示范区和18个省(中)直单位的建议和意见,正由辽宁省司法厅对实施方案进行合法性审查。
林改后,朝阳凌源市以封山育林为主,生态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绿色乡村比比皆是。图为群山环绕的凌源市河坎子村
阜新市彰武县四合城林场职工进行樟子松嫁接红松
丹东市宽甸县青椅山镇碱厂村药用芍药、 八股牛竞相绽放,林农在鲜花丛中除草
本溪市桓仁满族自治县老黑山村林农采摘榛子
抚顺市清原县湾甸子镇后楼水库
辽宁省本溪满族自治县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为契机,着力推进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有力巩固了林改成果,助力辽东绿色经济区建设。
创新东北林业产权交易中心运营模式。为了进一步规范森林资源流转,打破林权交易服务平台事业单位体制限制以及资金、技术、人才壁垒,探索了政府履行监管职能、企业依法市场运营模式,与沈阳农村综合产权交易中心合作,共同研发了东北林权交易网络服务平台。同时,成立了辽宁森惠生态产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将国有和集体森林资源流转交易纳入平台监管运营,鼓励和引导林农将森林资源流转入场交易。
创新林业发展经营机制。分林到户后,林地经营分散性、碎片化,林农缺乏产业发展资金、管理技术薄弱。针对这一问题,本溪县探索“林场+集体+农户”经营模式,鼓励和引导林农合作入股,经营收益由林场、村集体、林农按5∶2∶3的比例进行分配,促进场村合作共同发展。目前,本溪县清河城实验林场与清河城镇东阳村完成合作造林240亩,营造树种为红松,成活率在95%以上,预估红松一个经营周期经济效益可达2253万元。该模式不仅壮大了村集体经济,也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程度,实现了均权均利、规模经营、多方共赢。
本溪市本溪县清河城镇林农晾晒红松塔
创新林业投融资机制。东北地区林权类抵押物生长周期长、难于管护,一旦形成不良资产,后续的评估、处置都比较麻烦,导致金融部门在办理林权抵押贷款业务时存在诸多顾虑。本溪县通过引进社会资本,成立了具有收储功能的辽宁红松林科技有限公司,为林权处置难问题找到了突破口,助推了林权抵押贷款业务健康有序发展。
辽宁省桓仁满族自治县着力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化解阻碍集体林区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有效激活发展动能。
完善“三权分置”机制。桓仁开展了林地经营权流转,完善了林权不动产证核发,探索创新了林业贷款融资模式。县邮政储蓄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市商业银行桓仁支行、锦银村镇银行均开办了林业贷款业务,为林农和涉林企业发展林下产业、购买林地林木、加工人参、造林等经营活动提供金融服务。目前,全县共办理林权抵押贷款376笔,抵押面积9.1万余亩,累计发放贷款4.8亿元。
发展林业适度规模经营。首先,创新林业专业合作社经营模式。全县拥有林业专业合作社118家、合作社联社1家,对小农生产和带动能力不强的林业专业合作社,采取联合与合作等形式,把小农户生产引入现代林业发展轨道。其次,发展壮大家庭林场。全县共成立家庭林场36家,总经营面积超过15万亩。组织家庭林场编制《森林经营方案》,实行采伐限额单编单列。第三,拓宽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内涵。发展了一批以“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为经营模式的新型林业经营主体,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更加紧密。第四,组建“两山”林场。以6家国有林场控股、32个行政村入股的方式,成立桓仁满族自治县两山林场有限公司。
积极支持产业发展。首先,推动发展林下经济。目前,全县发展林地药材65.5万亩、干坚果经济林106.39万亩、山野菜15.25万亩,林蛙放养面积稳定在300万亩,每年发展林业种苗7000多亩。其次,提升林产品附加值。5个产品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桓仁山参成功申报国家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10个林产品被评为辽宁省名牌林产品。全县有以参药为主的企业211家,参与山参购销企业177家,参与种植企业126家,参与加工企业112家。第三,促进乡村旅游。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基本实现了资源得保护、农民得利益、社会得效益的目标。
辽宁省北票市印发了《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方案》,召开动员会议进行工作部署,并将改革任务纳入绩效考核。
全市以林地经营权流转为突破口,推进林业产业规模化发展;强化示范基地引领,推进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试点乡镇、村,北票市大力培育新型林业经营主体。鼓励和引导林农以入股、托管、合作等形式,把分散在单家独户的无林地、有林地、无力经营管理和碎块状林地吸纳到林业专业组织中来,实行规模化、专业化、精细化经营管理,探索效益分配模式,让林地资产有效增值。
全市选定3个乡镇4个行政村作为试点,通过示范基地引领,带动林业产业规模化高质量发展:
上园镇靠山屯村大果沙棘产业试点基地。采用“村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社+林企+林农”模式,同时建设沙棘深加工企业。林农将林地经营权入股或托管于合作社。林农栽植管理的,收益分配林农占六成;林企栽植管理的,收益分配林农占四成。村集体则占有合作社中5%的股份。目前,示范基地已与林农签订合同43份,流转林地5000多亩,全部栽上大果沙棘。加工企业已投入生产。
大三家镇庙下村金丝王枣产业试点基地,采用“合作社+林农”模式,林农将林地以托管、入股等方式与村集体合作社合作。目前,示范基地面积已达2500亩,正常年景每亩产金丝王枣约500公斤,每亩收入约1万元。
大三家镇三家村山杏嫁接改良产业试点基地,采用“村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社+林农+国有林场”模式,由国有林场将林农需要改造的山杏地的经营权进行托管。目前,示范基地已完成山杏嫁接100亩5000余株,预计每亩产山杏核200公斤、收益2000元,比改良嫁接前每亩增加收入1000元。
林光互补产业试点基地,以“光伏企业+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林农”的模式,将林农手中的林业用地流转到合作社,规模发展光伏和经济林。目前,林光互补基地试点项目两个六兆瓦的600亩地块已在凉水河乡下湾子村落实,栽植大果沙棘约100亩5000多株。林农流转林地,每亩收益200元。预计沙棘盛果期每亩可收益3000元,全部归合作社和村集体所有。
4个基地的共同点就是把林农手中的林地以入股或托管的方式流转到合作社,由合作社统一规模经营,既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又增加了农民收入。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编辑:李圣薇
初审:李燕
审核:苑铁军
投稿邮箱:
zglssbrm@163.com
直播合作:
010 8423 8472
010 8423 9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