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冰雪等户外产业发展,有望打破青藏高原“夏季短暂、冬季漫长”的旅游发展瓶颈,此前冬季单一的冰雪观光模式悄然发生改变,高原冰雪旅游、文化、体育等多产业正在实现深度融合◇碧波荡漾的青海湖、金灿灿的油菜花、在辽阔草原上“漫步”的牛羊……环湖赛路线勾勒出的青海美景,向世人展示高原大地草原、湖泊、森林、花海、雪山绘就的大美画卷,成为发展高原特色体育产业的独特优势◇开展公路自行车、登山、滑雪等户外运动,有力促进了当地乡村文旅资源开发,形成相关产业链,助力乡村振兴参赛车手在第23届环青海湖国际公路 自行车赛中骑行(2024年7月11日摄) 潘彬彬摄 7月7日至14日,第23届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如期而至。来自全球四大洲13个国家的22支队伍齐聚“高原蓝宝石”青海湖畔。参赛者从青海西宁出发,越过苍茫戈壁和连绵草甸,途经祁连山下,最终回到青海湖畔,完成环青海湖的骑行竞技之旅。“20多年来,环湖赛的绝美线路让参赛车手和观众们充满期待和喜悦。这项多日赛凭借其卓越的品质,晋升为国际自盟职业系列赛主要赛事之一。”国际自行车运动联盟主席大卫·拉帕蒂安在开赛致辞时说。作为国内举办时间最久、海拔最高、难度最大的自行车标杆赛事之一,环湖赛不仅带动了中国自行车竞技体育发展,也为青藏高原特色体育产业发展探路。立足独特的地理条件和丰厚的生态资源,青海充分挖掘和发挥环湖赛的溢出效应,多措并举发展青藏高原特色体育产业,拓展高原地区创新发展新路径。第23届环湖赛开幕前,一项第三方机构评估数据刷新了人们对这项赛事的认知:赛事综合效益达27.19亿元。“目前,环湖赛已形成以职业赛事为引擎,以衍生赛事为拓展,以产业发展和文化传播为两翼,以全民健身、大众参与为支撑的发展格局。”青海省体育局副局长刘兴海说,青海正延伸产业链、创造新价值、催生新业态,将赛事活动带来的“流量”转换为产业和经济发展的“增量”。夏季,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西海镇金银滩,漫山的金露梅和银露梅装点着草原。2012年,金银滩牧民洛桑尖措在这里创办了以自行车骑行为主的达玉部落,如今已形成集自行车租赁、换乘、服务保障及住宿、餐饮、娱乐为一体的环青海湖自行车旅游综合服务基地,拥有各类自行车1000余辆。“在环湖赛的带动下,青海湖畔的骑行产业如雨后春笋般兴起,打开了一扇面向世界的绿色低碳之窗。”洛桑尖措说,每年的7月至10月,从基地出发的骑行爱好者有近5000人次。从青海湖北岸的海晏县出发,经过青海湖畔的二郎剑、黑马河、刚察等地回到起点,民间骑行爱好者们用骑行的方式丈量大美青海。与此同时,环湖赛带来的关注度,也促进了与青藏高原环境“适配”的登山、冰雪等户外运动产业逐步升温。作为昆仑山脉东段最高峰,海拔6178米的玉珠峰是登山初学者理想的体验地。为充分利用玉珠峰这一独特的自然资源优势打造体育登山运动品牌,2011年,玉珠峰国家登山训练基地在峰北坡青藏公路边的西大滩建成,为各类登山、徒步探险等活动举办提供后勤保障。目前,格尔木市计划实施玉珠峰登山基地改造提升项目,使其具备住宿、餐饮、适应性训练等功能,打造成集登山探险、登山集训、生态观光、旅游休闲为一体的综合性登山训练基地。玉珠峰高寒险峻,岗什卡雪峰巍峨延绵,阿尼玛卿雪山主峰玛卿岗日终年白雪皑皑……青海气候冷凉,冬季长达半年,一半以上地区每年12月到翌年2月的平均气温在零下10摄氏度以下。低气温、水资源充足、雪季漫长等因素为青海发展冰雪经济提供了“气候保障”。抓住全国冰雪运动蓬勃发展的机遇,青海充分发挥自然禀赋优势,冰雪运动迅速发展起来。目前,青海有一定规模的滑雪场超过10个,主要分布于交通相对便利的西宁、海东等地。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说,登山、冰雪等户外产业发展,有望打破青藏高原“夏季短暂、冬季漫长”的旅游发展瓶颈,此前冬季单一的冰雪观光模式悄然发生改变,高原冰雪旅游、文化、体育等多产业正在实现深度融合。立足青海地理及生态优势,将竞技之美融入绿水青山,环湖赛等体育赛事正成为交流之桥,邀天下宾朋赴大美之约,助力青海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每年环湖赛,车手经过青海湖畔时,都能看到成群的普氏原羚在草原上撒欢腾跃。作为环湖赛的吉祥物,珍稀动物普氏原羚的数量已由加强保护之初的不足300只增加到现在的3400余只。颁奖台上,世界各地的车手手握香槟,对着镜头展示手中的小吉祥物——可爱的普氏原羚。“作为一种独特的视觉符号,普氏原羚在传达体育精神和地域文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表达着人们保护好高原生态的美好愿望。”青海天佑德洲际自行车队领队张小龙说。普氏原羚保护是青海生态保护的缩影。“环湖赛见证了青海守护好绿色江源的决心。”青海省体育局局长王霞说,通过组织赛事参与者坚持绿色运动方式,组委会向外界传递了保护三江源、青海湖和沿线生态环境的强烈信号。如今的青海湖,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水质优良率达100%,草地综合植被盖度达60%,湿地保护率达69%,“草-河-湖-鱼-鸟”共生生态链趋于平衡。碧波荡漾的青海湖、金灿灿的油菜花、在辽阔草原上“漫步”的牛羊……环湖赛线路勾勒出的青海美景,向世人展示高原大地草原、湖泊、森林、花海、雪山绘就的大美画卷,成为发展高原特色体育产业的独特优势。立秋时节,驱车沿着215国道行进在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县,雪山巍然耸立,江水涌起波涛,草甸绵延无尽……“来到三江源,感觉心灵受到了洗礼。看着草原上奔跑着的野生动物,我们也要为这片净土做点什么。”今年夏天在曲麻莱县参加玉珠峰登山活动的郑国瑞说,登山时产生的垃圾主要是水瓶和食物包装,出发前向导就要求每一位登山者准备好塑料袋,将垃圾统一带回。记者在海拔5050米的玉珠峰大本营看到,队员们将产生的生活垃圾有序放置在垃圾桶内,后勤保障人员定期将垃圾托运至山下进行集中处理。青海省体育局冬季项目和户外运动管理中心主任李卫东说,每年岗什卡举办相关登山滑雪活动时,体育部门和当地政府坚持生态保护优先的原则,核心区禁止人为开发活动,“通过这样的活动细节,将绿色环保的种子种在每一个人心里。”雨后清晨,洁白的云朵缭绕山间。蔚蓝的天幕下,灰色屋顶的琉璃瓦房反射着银光,一排排富有特色的民居沿着山势错落有致地分布坡上。登高望远,牛心山的积雪清晰可见。依托祁连大草原的壮美风光,今年6月,土生土长的李长峰在援建资金支持下,在村里开了一家名叫天境星空居的民宿。夜晚,游客们在住处就可以和浪漫的星空“对话”。村党支部副书记聂文刚说,在环湖赛等体育赛事带动下,当地生态旅游蓬勃发展,全村273户百姓中,65家利用自家民房开起民宿,“每年7月,很多游客因环湖赛慕名而来,用骑行的方式感受我们这里的民俗风情和草原风貌。”“户外运动是人与自然环境的互动,乡村的自然资源具有独特优势。”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体育学院院长李元说,开展公路自行车、登山、滑雪等户外运动,有力促进了当地乡村文旅资源开发,形成相关产业链,助力乡村振兴。在青海,冰雪经济对促进体育、文旅融合发展和农牧民增收的作用日益明显。岗什卡国际滑雪登山交流大会等赛事期间,周边村镇的牧民成为驮夫,牵着满载行李的马匹,在岗什卡雪山的皑皑白雪中留下一串串脚印,绵延向山巅——他们将赛事装备及物资,从海拔3700多米的过渡营地运到海拔4350米的赛事大本营,每天有近500元的收入。海拔2700多米的康乐滑雪场,年接待游客近10万人次,周边村民的生活也随之改变。马生明家住在康乐滑雪场附近,平时从事家政装修。每年1月至3月,他作为雪场的双板滑雪教练,每月能增收近7000元。“在健身的同时还能增加收入,很不错。”近年来,在青藏高原地区悄然兴起的高海拔登山运动,也让百姓从中得到实惠。“小时候放牧,我们就穿梭在各个雪山之间。”24岁的藏族小伙才丁来自曲麻莱县曲麻河乡昂拉村,祖祖辈辈都是三江源牧民,从小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经过专业培训,去年6月起,才丁加入登山向导队伍。“我们熟悉玉珠峰南坡和周围的雪山,登山是我们的生活方式。”才丁说,当向导一般是“一对一”或“一对二”,一周时间有近4000元收入。36岁的昂拉村牧民才仁塔兴创办了塔兴户外运动服务有限责任公司。从山脚下的孩子,到新一代登山人,才仁塔兴认为,是登山塑造了他的人生。昂拉村党支部书记才丁加说,近年来,在体育部门和当地政府支持下,村里培训了近20名登山向导,还有很多牧民从事后勤保障、司机等与登山相关的工作。仅2023年,昂拉村与登山产业相关的收入就接近120万元。年底,村里会给牧民分红。玉珠峰脚下,岗什卡之巅,来自全球的高原体育追梦者们不断打破坚冰,在多样化基础上寻求共性,见证高原生态之变和乡村振兴之力。王霞说:“我们将进一步开展好徒步、露营等延伸项目,把青海生态优势转化为高原特色体育产业和乡村文旅优势,共同构建青海‘大户外’产业新格局,助力乡村振兴。”监制:贾 平 责任编辑:刘 东
校对:冯昱骅 信息来源:新华社客户端、海北祁连山报公众号
投稿邮箱:hbzrmzfbg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