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证奉新车坪到县城的古代官道

创业   2024-11-30 14:04   江西  
今天的奉新县城到渣村的省道,是建立在奉新车坪到县城的古代官道上,省道是笔直的,但是官道依山依田,有些弯弯绕绕迂回在今日的省道附近。近日,有奉新网友亲自去核实后提供了信息,本人总结如下,或许还有不准确之处,还需要网友指正完善。
奉新县城分上桥和下桥,下桥过河出处,是原书院村。分了东南西三个方向,可谓四通八达。
1、向东,到赤田的桃花铺,瓦窑铺,梁家,穿过梧桐岭进入新建,去南昌,这是官道。
2、往南,去徐家村、沿里村,到高安,这里分了一条官道和茶马道,官道的路线是经黄城村、枥榔铺,沿着黄沙港走,然后过桥到峦冈、马岭,进入水北到高安米岭浮橋铺;茶马道是沿着县城到沿里村的土山岗与黄沙港的冲击平原结合处,由黄城到郑家,然后土溪、殿下、新居、陈家、周家、白湖的老村盘前面的2米宽田埂路,一直到沿里村老村盘前,这条土路仍在,据七八十岁的新居组老村民王志锡指定时候说,原来的青石板在合作社的时候都被人移走了。这条路比较直,建在万亩农田中,西边是上面那几个村组,东面是一些零星的土岗,无人居住,但在古代曾经有人居住。今从白湖村边上,有一条水泥路去黄沙港对面的徐家村,就是去那条通水北的官道,在古代,在60年前,这里有一条90米长的古桥,白湖白湖,因湖得名,白湖村下面的农田,以前有湖叫金湖,有湖有塘,所以这座石橋叫金湖桥,将茶马道和官道连接。这条茶马道继续前走,直达冠下组和高安的六尺桥铺。六尺桥也叫铺里。在白湖这些村子后背是山,在山里修了一条公路,自此,这些村子当中的新居周家陈家白湖4个组,房子逐渐往后山建,与老村相连接后形成了一条长长的村子,村下的老村在茶马道边,沿着坡度抬高的村上又连接了后山的公路。
3、向西,是去上富镇、修水县河铜鼓县、宜丰县。书院往西,赖家地,今日赤岸镇所在地,历富村、八里铺,在八里路距离设铺不知何意,然后到了九梓枫铺,九梓枫的来源,据网友考证当地的余老,其始祖在500年前从奉新北乡的锁石村迁来定居,当时有9棵树,分别是梓木树和枫树,故名。后来又有黄氏迁来。村里还有一口乾隆年间的老井,九棵古树都在古代官道边,但是如今仅剩下一棵枫树,有500年以上的树龄,实在难得一见。余老说,古道就在树下经过,到了田埂上,他指着一段百米长的田埂对网友说,这里以前都有青石板,通往山口,网友拍了一截子田埂路,上面布满了爬山虎,百来年弃用后田埂被不断削薄,没了原先宽度,这些爬山虎没有100年以上的时间难以形成。
过了九梓枫铺的下一铺是山口铺,并非是如今的山口村位置,古代十里一铺,从九梓枫(今日官方误作九子峰)道今日的山口村不足10里,应该在今日的山口塅果园范围,即今日山口村对面的移民村,货车检测站后面。山口山口,自然是在山的进口,经过网友的实地观察,监测站坐落在山的口嘴上,后面的山下与农田结合处荒无人烟,有一条近2米宽的路基,一直向前延伸,走到500米处,一条新修的小水渠伸过来挡在路前面,原路面略微右拐上坡,则是小竹子,无法前进。于是,又绕道公路上,找到一位70多岁的移民,他在1984年搬来附近居住,他引领者网友到了这条古代官道的前面四五里地方,这里是他移民来奉新后的第一个居住地,边上就是官道,以前有青石板,顺着一个大水塘和一片农田,就到了对面的廖家,廖家和他的房子隔田对望。这位移民说,他那时候从大获岭林场解散落户到这里后,卖东西就去车坪买,车坪在合作社时期有大商店,车坪是余家和周家,一个东头一个西头,廖家后面是一片小山林,翻过这片小山林就到了周家余家,也就是车坪铺。
过了车坪铺,前面一站是茶头村,在老车坪村子里面有一条官道去茶头,要过一座青石板桥,桥不长,沿着青石路过茶头村后山,前往南宅,这个南宅在古代并非是一个村,也不是一个村民小组,而是古代农村乡都里划分中的一块大致的区域,包含了唐家潘家等多个古村,这些古村位置与今日还有的略有不同。据某网友告知,上世纪八十年代,他小时候经常去南宅邹家的姑婆婆家,村子不大,有一条青石板街道,那是也只有姑婆婆一人住在那里,其余房子大多数都没人住了,不漏雨的就当做牛棚,邹氏搬到500米外的地方重新建房,现在叫南石。。。。
因为篇幅的问题,后面有空再接着写。
为什么要考察古道。第一是很多的古代文献上涉及古道,比如修水的黄庭坚经常走九仙、上富、渣村的古道,去南昌或者高安玩。苏轼从湖北来奉新高安,也是从铜鼓县的带溪进入奉新百丈,然后走甘坊铺、上富、罗坊、渣村,来到高安华林书院。等等、第二是寻根溯源的需要。以米岭和华林山为例,假如把宋朝之前的播迁算作第一批,那么他们都是优先选在官道附近,因为这些达官贵人还是有不少的社会外交,甚至要去都城的朝廷,所以要便利交通。所以,米岭徐氏(徐孺子曾孙)、郑氏等等这些唐宋年间就迁过来的姓氏家族,都优先选在官道附近,随后的分支播迁,也是首先满足官道边,比如奉新北乡的梁家在梧桐山边的官道上,其祖上从高安迁来,走的必定是经过水北和枥榔铺、桃花铺的这一条官道。奉新上富横桥李家也是在官道上,有华林山下亭山组经过上车余家这一条发自米岭六尺桥的茶马道去修水县,就要经过横桥,因故就落在横桥谋生。当年的唐代李家皇帝后人李然,在奉新岐山登高望见沿里村风水非常好,就安家在沿溪,都里都里,沿溪为里,叫了沿溪里,简化成了沿里。“里”是古代的一个区划计算单位,与今日村民小组不同。李然必然要选择沿溪这个地方交通的便利,去南昌方便。事实上,经过考证,确实如此。
这段古代官道,网友张老师实地走一遍,寻访了多位老人,完全核实出了结果,这为奉新县的地名志勘探和百姓的寻根问祖提供了参考。感谢这些默默无闻的古文化工作者。

筠阳世第敦本堂
讲家史文化,传优秀家风,助力寻根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