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前的今天,“邱小姐出嫁了”

政务   2024-10-16 09:38   江苏  




“邱小姐”这个名字

淑女又文艺

乍一听

还以为是对某位女士的称呼

而事实上

她是我国的第一颗原子弹!



1964年的今天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震惊世界

时隔59年

那声惊天动地的巨响

依旧令人难忘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中国成为继美国、苏联、英国、法国之后

第五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

这一声东方巨响

让中国人挺直了腰杆子

我们也用事实向世界庄严宣告

中国人民依靠自己的力量

掌握了原子弹技术

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




原子弹爆炸试验

保密工作做到极致


1964年,在进行原子弹爆炸试验的关键节点,深知敌特工作特点的周恩来对整个试验过程的安全保密工作尤为重视,严抓到底。


1964年9月23日,距离我国国庆15周年还有一周时间,周恩来在中南海西花厅召开了一次小型会议。


会上,周恩来周密地部署核试验的各项准备工作。为了绝对保守原子弹试验的秘密,周恩来向与会人员规定了严格的保密纪律,特别指出,要规定一些暗语、密码。他说:“保密问题,不能假手许多人。我这次小病(指8月10日至20日因病住院做手术),传得很广。”还以自身教育大家说:“邓颖超是中央委员,因为她的工作与试验无关,所以不能告诉她。”


△原子弹爆炸试验成功后张爱萍(右一)向周总理报告


时任副总参谋长的张爱萍中途有其他工作,刚要准备离去,却被周恩来叫住,毫不客气地指着其衣服口袋说:“搜一搜嘛,看看里边有没有纸条,你参加外事活动,首次核试验的只言片语都不能带出去。”


随即,在周总理的督导下,在会议室许多双参会者眼睛的盯视下,张爱萍实实在在将自己几个衣兜都仔细地掏了一遍。


在座的人员喟然感叹,周总理保密观念如此之强,真是一代楷模。


因为首次核试验的原子弹是圆形,大家同意,将原子弹取名为“邱小姐”。


于是,原子弹爆炸试验当天,如果真有美国情报人员监听,恐怕真是一头雾水,因为对话是这样的:


邱小姐在梳妆台……

八点钟梳辫子……

邱小姐住上房……


在敌对势力听来,中国有哪个姓邱的领导人嫁女儿么?


其实,这都是事先商议好的暗语——正式爆炸的原子弹密语为邱小姐,原子弹装配为穿衣,原子弹在装配车间,密码为住下房,吊到塔架上的工作台为住上房,原子弹插火工品,密码为梳辫子,气象的密码为血压,起爆时间为零时。


△1964年10月16日15时,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原子弹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业

要造原子弹

首先要有材料

铀就是开启原子弹制造的第一把钥匙

1954年10月

勘探人员在中国广西省富钟县

发现了铀矿石

它对中国原子能事业的战略决策

作出了贡献



为了这块

将要开启中国核工业发展道路的石头

十几名地质队员付出了生命


1955年1月15日

中共中央书记处召开扩大会议

提出了

中国建立和发展原子能事业的战略决策

自此以后

一批批专家和科学骨干

隐姓埋名

奔赴核武器研制和试验一线

中国航天之父、导弹之父

钱学森



钱学森

1911年12月11日生于上海


△1929年考入上海交大时的钱学森


1929年7月

钱学森考入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1929年9月9日

钱学森报到入学那天

由父亲钱均夫陪同

来到位于上海徐家汇的交通大学校园
  

△钱学森(后排左一)


钱家父子俩先到注册处办理入学登记手续

填写了一份入学登记表

这份登记表仍然珍藏于交大档案馆

据表可知

钱学森注册号为469

英文名字Tsien Hsu Sen

入学年龄19岁

籍贯浙江杭县

通讯处是上海麦特赫斯脱路(今泰兴路)张园1187号

入学前高中是“北平大学附属中学”


△钱学森大学毕业照


1980年,上海交大老师金悫

将一份保存近50年的考卷捐给了学校

卷首时间为1933年6月

课程是水力学

试卷的考生就是钱学森

这次考试,他6道题全部解答正确

只在最后一题

公式推导中“Ns”漏写了一个“s”

被扣去4分



1929年,钱学森以第三名的成绩

进入上海交通大学学习

从三年级开始

他每学期平均分数都超过90分

毕业时,他的总分名列机械工程学院第一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

宣告成立的喜讯传到美国

钱学森希望早日赶回祖国


然而

美国却以各种方式阻挠他回国

钱学森被迫参加了

一场接一场的听证会



当时的美国海军部副部长放狠话

“他知道所有美国导弹工程的秘密

一个钱学森抵得上五个海军陆战师

宁可把这个家伙给枪毙了

也不能放他回中国去”

面对美国人的威胁

钱学森毫不犹豫回答

“我效忠中国人民”

钱学森回国后

陈赓大将曾问他

“中国人自己搞导弹行不行”

钱学森霸气回应

“怎么不行?

外国人能搞的,难道中国人不能搞?

中国人比他们矮一截?”

陈赓大将听了以后非常高兴

“好极了,就要你这句话!”


1956年10月

由钱学森受命组建的

我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机构

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

55岁的他作为试验总技术负责人

亲眼见证了两弹结合试验的成功

从此,中国的核导弹

终于具备了威慑与实战能力



由于钱学森的毅然回国

中国导弹、原子弹的研发

至少向前推进20年


△ 钱学森在发射现场指导


2009年10月31日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钱学森逝世


“两弹一星”元勋中唯一的烈士!

郭永怀


1968年12月5日

周恩来总理

正在中南海怀仁堂接见外宾

这时,一位秘书急匆匆地走进来

将周总理请到会场门口

对总理耳语几句

总理脸色一变,站了起来


一架伊尔-14飞机

在北京机场着陆时坠毁

机上十几人只有一人幸存

周总理听到了其中一人

未能幸免已经殉职的消息后

当场痛哭失声……

这个人叫郭永怀



1957年

苏联同中国签订了《国防新技术协定》

明确承诺向中国提供

原子弹数学模型和图纸资料

然而就在1959年

苏联政府单方面撕毁协定

撤走了全部在华的核工业专家

连一张图纸也没有留下

关键性技术的缺失

使得中国的核工业骤然间陷入瘫痪


在钱学森的推荐下

主抓原子弹研制的

二机部副部长钱三强

主动登门拜访了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副所长郭永怀


1960年3月的一天

钱三强突然来到郭永怀的办公室

请他来参加国家的一项绝密任务

两人关起门一聊就是三个小时

正是这次会面

将郭永怀与中国的核武器研制

紧紧联系在一起



郭永怀临危受命

出任核武器研究院副院长

分管设计部

并出任场外试验委员会主任委员

他踏上了青海这片荒凉之地

组织力量开展原子弹的结构设计

强度计算、环境试验和

引爆方式等多方面的研究工作


郭永怀与实验物理学家王淦昌

理论物理学家彭桓武

共同构成了

中国核武器研制最初的三大支柱



1962年

在指导原子弹研制的同时

郭永怀还受聘于国防部第五研究院

参与导弹的技术攻关

此外

在北京同步进行的

人造地球卫星项目

也离不开他


郭永怀一人

横跨核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三个领域

因此他与其他人最大的不同

就是要频繁往返于各地


出于安全的考虑

周恩来总理多次叮嘱科学家们

尽量不要坐飞机

但在郭永怀看来

飞机能节约很多时间

可以及时赶到每一个工作现场

他常对大家说:

“我搞了一辈子航空,不怕坐飞机”




△60年代,郭永怀手拿爆炸成型试件


1968年12月4日

在数月攻坚之后

热核武器研制获得重大突破

为了不耽误研制进度

郭永怀决定当晚乘飞机赶回北京

参加第二天早晨的会议

当天,飞机失事

郭永怀在生命的最后10秒里

还用自己的躯体

保护中国的核事业

牺牲时年仅59岁……

见证“两弹”研制成功的全过程

王菁珩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的研制基地

是位于青海的221基地

原221厂厂长王菁珩

见证了“两弹”研制成功的全过程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后

举国欢腾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


回忆起巨大的蘑菇云

在罗布泊腾空而起那天

王菁珩说“心情平静”

他回忆,当时保密工作很严

“我暗暗地高兴,因为保密需要,

也没有什么‘号外’,没有庆祝会”

当时,221厂的很多单位并不知道

原子弹是在这里研制成功后

总装出厂到罗布泊试验的



那时,大伙儿心里还压着一个担子

那就是尽快研制出氢弹

“我们要把成就感、高兴

转化为攻克氢弹的动力”

在氢弹研制过程中

王菁珩和同事承担了

关键的能量传输裂变材料产品的精加工

他说,为早日实现目标

大家那会儿总是“加班加点干”

科研人员攻克了一道又一道难关

终于,1967年6月17日

伴随着一声巨响

中国第一颗氢弹空投爆炸试验成功!



中国人仅用了两年零八个月

就实现了从原子弹到氢弹的跨越


“两弹”研制成功后

王菁珩和221基地的职工一起

继续在金银滩挥洒青春热血

而当战争的阴影逐渐淡去后

1987年6月,国务院和中央军委

作出了撤销221基地的决定

历时5年多,完成核设施退役处理工作后

王菁珩和所有隐姓埋名奋斗了

30多年的职工一起

满怀不舍地离开了这片土地



金银滩上艰苦卓绝的两弹事业已成往事

但“两弹一星”精神却被传承了下来:

守卫山河的国之重器在传承迭代

载人飞船一次次飞上太空

中国空间站已迎来多批“客人”

王菁珩非常欣慰

他想告诉当年并肩作战的战友们:

“我们在221厂的付出是值得的

是值得永远怀念的!”


巨响的背后‍‍

无数英雄与戈壁黄沙为伴

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

“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

今天,让我们用最炽烈的感情

向先辈们致敬!


@幸福东台 姊妹号集合,长按二维码关注。



监制丨小东  编审丨小鹿

主编丨小飞  编辑丨小新

幸福东台
东台市委宣传部公众微信,市委市政府发布权威消息唯一官方微信平台,欢迎互动。关键词提取内容:“火车”—东台火车站最新时刻表;“汽车”—东台汽车站最新时刻表;“公交时刻”—最新公交运行时刻表;“公交线路”—公交停靠站名;“舌尖”—舌尖上的东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