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壁母校的校庆和嘉年华活动跟学校这几年的发展一样,一年比一年精彩,由衷高兴。
今年校庆恰逢环境学院周集体老师的荣休,返校校友们听了周老师的“最后一课”,一下子思绪回到学生时代,感慨万千。周老师开创了大连理工大学环境微生物的研究方向,在理论研究与工程应用方面都做出了出色的工作。我也毕业于“周组”,潜移默化中受到周组多个老师的影响与教导,倍感荣幸。
只有用全人类的知识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够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这是伟人毛泽东的语录。无论我们是不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都应当用全人类的知识丰富自己的头脑,要丰富头脑,就需要以一定的逻辑思维不断的学习和汲取知识,还需对知识进行思考和再加工。周老师说道:如果像一位不善管理的仓库保管员,所有东西进门倒,恐怕是东西放时放不进去,用时取不出来!而反观我们的图书馆,我们的中药铺,再多的书本和药材都井井有条的按照一定逻辑关系放置,好放易取。如果知识是无穷大,我们的逻辑关系也是无穷大,就永远放不满,永远便于用。所以,我们需要建立一个具有特定逻辑关系的大脑记忆库来接受人类的全部知识,而when,where和what的逻辑思路(何时何地何事)可以最简略的语言最快捷的方式让交流对象获得最多的信息。
周老师以自己于1987年制作的生物蛋糕为例讲述微生物学学习的逻辑与方法,这个蛋糕有很多种切法,每种切法都具有逻辑关系,方便学习记忆掌握运用。最常见的一种分法就是依据生物的形态与结构来分类:界门纲目科属种,通俗的就是: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等等;第二种分类方法是依据我们的研究层次或者深度分类:生态学、生理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等;第三种则是按照人们应用生物的领域不同分类:普通生物学、工业生物学、医学生物学、环境生物学等等,如此的横竖分类使我们清晰地了解环境微生物学在生物学中所处的地位,更容易学习掌握。虽然这个手绘的课件已有近40岁的高龄,现在用来上课仍行之有效、简单明了。
从大工环境学院走出来的很多人仍在教育的事业中发光发热,团结、进取、求实、创新的校训镌刻在每个校友的心中。作为年轻一代,不仅要向老一辈的学者们学习他们对教书育人和科学研究的执着与热爱,亦要努力在万千诱惑和疑惑中坚守信念与本心。
希望我们都能以宽广与无私的胸怀面对知识和教育、面对师友和人生。
附:周老师的最后一课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