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0个节气。古籍《群芳谱》中说:“小雪气寒而将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此时,天地之间的阳气随着气温下降而逐渐潜藏,阴气渐盛,天气越发寒冷,降水形式由雨变为雪,但雪量尚小,大地只是初披银装,故称小雪。
市中医医院的内伤伏气致病学术流派注重《内经》关于伏邪致病,六气皆可化风,五脏皆能生风的学术思想,做到未病先防,以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本篇将在内伤伏气致病理论的基础上,从小雪的节气特征、起居养生、饮食养生、情志养生、运动养生以及运用中医适宜技术养生六个方面,为您详细解读小雪时节中医养生的精髓。
小雪节气,气温骤降,在中医视角中,小雪时节天地阳气潜藏,阴气渐盛,人体的生理机能也随之调整。寒邪在此时成为健康的一大威胁,因其为阴邪,最易损伤人体阳气。阳气受损,则气血运行不畅,经络阻滞。易引发高血压、脑卒中、冠心病、肝肾疾病、腰腿痛及流行性感冒等疾病。
小雪节气,应当顺应自然界封藏的特点,守阴精,藏阳气,以温补脾肾为先。《黄帝内经》中记载的冬季养生之法“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去寒就温,无泄皮肤”。起居上,应当早睡晚起,但不宜起床过晚,睡眠太多,以免阳气不能升发,出现越睡越乏,精神不振的现象。着装上,应按照环境温度及时加减衣物,保持体温稳定,防止阳气从皮肤外泄,避免虚邪贼风的侵袭。虽然天气寒冷,但室内仍需定期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清新。每天可选择在中午阳光较好、温度相对较高的时候,开窗通风 20 - 30 分钟,减少内伤伏气致病的风险,防止呼吸道等疾病发生。
小雪天气寒冷,脾胃功能减弱,易生痰浊,因此不仅要注意温补,还要护脾气以化痰浊。饮食宜选用温润益肾之品,如羊肉、牛肉、鸡肉、栗子、核桃、黑木耳等;还可选用莲藕鲤鱼汤、党参枸杞粥、益智仁粥等进行调养。黑色食物更是小雪养生的特色选择,黑芝麻富含油脂、维生素和多种矿物质,具有补肝肾、益精血的作用;黑豆被称为“肾之谷”,能滋肾阴、健脾利湿;不可过度贪恋烧烤、油炸食品,可以适当多吃些荠菜、南瓜、白萝卜、百合、柠檬、苹果、甜橙等,在补充营养、驱邪毒的同时养阴而清郁火。
情志调养在小雪时节不可忽视。中医认为,情志过度会损伤人体脏腑气血。冬季本就易使人情绪低落,在小雪这个阴盛阳藏的阶段,更要保持平和、乐观的心态。可以通过晒太阳来调节情绪,阳光中的紫外线能促进人体合成维生素D,有助于改善心情。同时,与朋友相聚、聊天等社交活动也能缓解冬季可能出现的抑郁情绪,这与中医强调的“形神共养”相符,良好的精神状态能促进身体健康。
运动养生也有讲究。小雪时节不宜进行过于剧烈的运动,因为剧烈运动容易导致大汗淋漓,使阳气随汗液外泄。太极拳和八段锦等传统运动则是理想之选。促进血液循环,提升阳气,同时又不会过度损耗阳气,符合冬季养生“无泄皮肤”的原则,让身体在适度运动中保持平衡和健康,安然度过小雪时节。
小雪节气容易寒气入体而诱发疾病,可用中医适宜技术通经活络,起到防病保健的作用。
1.艾灸养生:艾灸是一种很好的冬季养生方法。可艾灸足三里、关元、气海等穴位。温阳散寒,增强机体抵抗力,抑制体内伏气。
2.按摩养生:按摩大椎穴、肾俞穴、关元穴等穴位防风御寒,强身健体。同时,还可以通过耳穴按摩进行居家保健。耳穴按摩时,先将掌心摩擦热,再先后按摩耳廓腹背两面,将双手握空拳,以拇、食二指沿耳轮上下来回按摩,直到耳朵发红、发热,然后双手向上提拉耳尖,向下拉耳垂,手法由轻到重。耳穴按摩每日早晚各1次,每次3至5分钟,可通经活络,起到防病保健的作用。
3.中药泡脚:根据个人体质,选用合适的中药泡脚。如体质偏寒者,可用艾叶、花椒、生姜等泡脚,能温经散寒、除湿通络。将中药煮水后倒入泡脚盆中,水温以能耐受为宜,浸泡时间约 20 - 30 分钟。中药泡脚可以促进血液循环,使全身温暖,同时药物通过皮肤渗透,起到调理身体的作用,有助于驱散体内伏气,预防疾病。
4.“膏方”养生,从中医理论讲,此时应该是冬季阴阳交接之时,膏方可以充分调动人体机能,具有营养滋补、预防治疗的综合作用。
知名专家
叶方雄
鄂州市中医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
武汉大学医学硕士,鄂州市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委员,2022年获“鄂州好医生”荣誉称号。擅长各种原因引起的休克,脓毒血症,ARDS、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急性呼吸衰竭,急性心力衰竭,脑卒中等急危重症的救治工作。
小雪已至,冬意渐浓
综合而言
小雪时节是中医养生的重要节点
在这逐渐寒冷的季节里
让我们充分发挥中医养生的智慧
度过一个健康愉快的冬天
如有健康咨询需求
可联系
鄂州市中医医院健康咨询热线
怡和中医护理门诊:027-60662310
公共卫生科:027-60661248
治未病科:027-60661331
专业支持 | 鄂州市中医医院
图片来源 | 网络
策划 | 胡彦 潘秋英 胡叶
统筹 | 姜松洁
组稿 | 张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