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造吗?细节决定拳艺的进步

文摘   2024-11-07 16:45   湖北  

“细节决定成败”是美国已故大演说家、成功学家鼻祖,罗曼·文森特·皮尔的一句名言;指的是细节能决定事件的走向,稍微偏差,便可能使事物变化很大。生活的一切原本都是由细节构成,而细节往往最容易被人忽视,殊不知这不起眼的细节,看在眼里便是风景,握在掌心便是花朵,揣在怀里便是阳光。


习拳亦是如此。表面上看,大家演练的拳架都差不多,甚至您还可能认为,他的拳还没我打的好;然您的一招一势,稍一遇外力,架子就散了,根就被拨了;而他的一招一势,您费尽洪荒之力,也难撼动其根;正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内行与外行的区别,就在于对细节的处理,拳艺进步与否,也在于对细节的掌握。


如果我们始终依葫芦画瓢、囫囵吞枣,不注意细节的修炼,拳艺是很难提高的,这也许就是许多拳友习拳多年,而拳艺仍止步不前的原因之一吧!那么,行拳中我们应注意那些细节呢?今笔者根据自己在教学、随师游学、与拳友交流等活动中看到的普遍现象,择其一二,谈谈个人的看法,供有缘人参考!



1


腰走后弧的细节


大家都知道,行拳走架的运行轨迹是非圆即弧,腰的转换也是如此;如果行拳中的运行轨迹是直来直去,直进直退的,就有违非圆即弧的拳理。如:有的拳友在演示揽雀尾的挤转按时,两臂分开后,身体就直直的往后坐,腰胯上没有动作;如此演练,是很难练出周身一家的整劲,更不可能承受由前向后的推力。正确的练法是:挤势完成后,腰略右转,带动两臂分开,然后松胯,身体在其反作用力的推动下,向后向左旋转,此时腰、胯、裆均走了一个四分之一圆(后)弧线,重心从2点移到4点。



2


纵轴旋转的细节


行拳中,有的动作是以左脚为轴纵向旋转,有的以右脚为轴纵向旋转,有的是以身体中线为轴纵向旋转;所以,我们在走架中必须遵循绕轴旋转的拳理。如:起式完成后,接转左掤,有的拳友直接就右转了,没有下坐屈膝,重心左移的过程,这样演练,气是上浮的,身体是不舒服的,下盘是无根的。



有根的练法是:起式完成后,身体下坐屈膝,收住胯根,成小马步,然后重心左移,以左脚为轴,腰向右转,带动四肢运行。又如:云手的演练,常见有的拳友,左云后马上转右云;这种也是脚上无根,气上浮的练法。正确的练法是:左顾、中定、右朌,或右盼、中定、左顾,也就是说,左右转动必须以中线为轴,不然,练的就是半截子拳,无根的云手。



3


两胯运行的细节


两胯在行拳中有落胯、松胯、收胯、旋胯、托胯、开胯、合胯等胯法,其运行轨迹有外旋里收、里旋内收、∞字圈等细节;我们在行拳中,不仅要知晓这些胯法的运用,还要体现在一招一势中,做到知行合一。比如落胯,常用在动作转换以及动作到位时;又如托胯,常用在需提腿独立的拳势中,如金鸡独立等。有兴趣的拳友,可潜心研究各种胯法的运用(也可来信来访交流),一旦掌握了腰胯运行的这些细节,其拳艺就会发生质的进步,不然,“入门”无望。常见有的拳友,把股腹沟的折叠,误以为是旋转腰胯,以致拳艺始终不进步,还以讹传讹,以此作为评判行拳好坏的标准,真是误人误己。



4


上肢运行的细节


上肢在行拳中有:沉肩、坠肘、坐腕(鼓腕)、舒指、突掌心,臂要旋(内旋、外旋),领劲、以及领劲点的变化,手起肩落肘坠、走手不走肘、走手不走身、两臂对拉等细节。其中有些细节必须落实到招招势势、时时刻刻中。


比如:沉肩、坠肘,武禹襄前辈曾说:“沉肩坠肘气丹田”,此真言告诉我们,行拳中只有做到了沉肩坠肘,气才会聚到丹田,反之,气就会上浮,如此,不仅练不成丹田功夫,还有害健康。


又如:有的拳友在演练揽雀尾的挤时,两肘关节与小臂基本持平,这样练习有违沉肩坠肘的拳理,气是上浮的,下盘是无根的,其真伪可通过喂劲试之。还有许多拳友对领劲的理解存在误区,他们认为领劲,就是在领劲点贯劲;曾经有一位拳友与我交流时,非常神秘的跟我说:“这叫掤劲不丢”,观其行拳一招一势中规中矩,有模有样,但浑身僵硬,散乱,其气色也不好,脸成灰土色。个人认为这种练法,有违用意不用力的拳理,这样演练是很难打出“劲起于脚,行于腿,主宰于腰,发于梢,周身一家的整劲;四肢以及身体也不可能做到轻灵、圆活。


所谓领劲,只是一个用意点,行拳中用意松松领起这个点即可,并随着拳势的变化,不断转换用意点,绝非是在那里用力,更不是所谓的“掤劲不丢”,如此的“掤劲不丢”只是胳膊劲,不是一气贯串,周身一家的整劲。



5


五、下肢运行的细节


下肢运行的细节主要有:提腿不蹬,点起点落,大腿提膝、膝带小腿、小腿带踝、踝带足跟、足跟先离地、依次足心、足掌,节节贯串;迈步如猫行,如临深渊;动步重心定,定步重心移,虚实分清等。常见突出的问题有二个,一个是提腿时,靠身体前倾移动重心,然后把后腿提起来;或后足主动蹬地,借蹬地的贯性力将后腿提起来,这两个提脚的方法都是不对的。


正确的提腿方式有两种:


一是通过卷尾闾的方式,把后脚节节贯串地提起来。如搂膝拗步转手挥琵琶。腰略左转,收沉左胯根,身体重心随腰胯的旋转,渐渐移至左脚,同时,随腰胯的旋转松右胯、屈右膝,带动右后足跟、后足掌、足心、足外沿、足小趾、无名趾、中趾、二趾依次离地、待足大拇趾点地时,用意卷尾闾,后脚就轻轻的被提起来了。



二是通过托胯的方式,将后腿提起。如左右金鸡独立的转换等。对初学者而言,建议先掌握第一种提腿方式,熟练后再掌握第二种方式。第二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带重心上步。这个问题非常普遍,网络上的许多视频(包括教学视频),都不同程度的存在虚实不清,带重心上步的问题;表现在前脚落地时,身体的重心已从后脚的5点移到了4点(把两脚涌泉穴间的距离分成5等份)。


如此演练就有违动步重心定、以及迈步如猫行、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拳理,且劲是散的,脚下是无根的,轻轻一掀,身体就会发飘。正确的上步是:在松腰落胯的同时,以实腿的胯,送虚腿的胯,节节贯串地将前脚送出,足跟先落地,此时,重心仍100%的在后腿,待确认足下的“薄冰”能承受身体的重量后,踝关节放松,后脚掌、足心、足前掌、足趾才依次慢慢落地放平。


拳架演练中,还有许多细节需要掌握,限于篇幅,就不一一枚举了。但是,我们需要知晓自己的差距在哪里;我这个阶段还有哪些细节没有掌握;下一步该往那个方向练,如何练;通过什么方式掌握这些细节;等等。如此,在修炼的路上才有目标、有方向,才不会固步自封,成为自以为是的井底之蛙,才能活到老,学到老,才会不断进步,收获健康(与有志修炼太拳道的拳友共勉)。



监制:柯超

编辑制作:刘伟

电话:13593710050

主办:武当山武当拳法研究会

出品:武当杂志社

地址:湖北省丹江口市均州老街五号楼

                 总第1584期

长按二维码关注


武当杂志
挖掘推广传统武术文化,造福社会大众身心健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