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岭春秋】续写民族团结誓词碑故事

时事   2024-11-12 19:00   云南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来75周年华诞之际,普洱各族群众收到了一份特别的礼物——习近平总书记给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盟誓代表后代的重要回信。


民族团结誓词碑


这封信,如同春日里的一缕暖风,轻拂过普洱大地,唤醒了各族群众内心的自豪与使命。这封信,宛若一座明亮的灯塔,为边疆的征途指明了方向。它激励着普洱各族儿女以实际行动兑现“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的坚定誓言。


民族团结盟誓塔


近日,记者通过对两位盟誓代表后代的采访,深切感受到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的鼓舞下,普洱各族儿女正携手共绘边疆繁荣与民族和谐的新画卷。

01
岩克姆:让民族团结之树枝繁叶茂

“无比激动,无比自豪,无上荣光,无比幸福!”作为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盟誓代表后代之一,西盟佤族自治县政协党组书记、主席岩克姆收到回信的那一刻心潮澎湃,激动不已。他是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盟誓者拉勐的外孙,继承了那份对民族团结的深厚情感。


1950年,新中国诞生不久,万象更新。佤族“头人”拉勐,作为西南地区民族国庆观礼团的一员,站在北京天安门城楼下,目睹五星红旗升起,感受国家的强盛与荣耀。他受到了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那份荣耀与责任,深深烙印在他的心中。回到普洱,拉勐以无限忠诚,向佤族群众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开启了他坚定不移的民族团结之路。


1951年元旦,普洱专区第一次各民族代表会议后,大家决定以佤族“剽牛”“喝咒水”的习俗,表达大团结的决心。拉勐作为剽牛手,与党政军领导及各民族代表共饮“咒水”,立下了“新中国民族团结第一碑”——民族团结誓词碑。这不仅是仪式,更是各民族坚不可摧团结的象征,标志着新时代的启航。拉勐的举动,展现了他对民族团结的重视与决心。岩克姆说:“在普洱,拉勐是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旗帜。他带领西盟佤族跟党走,结束了刀耕火种的生活,迈向文明社会,融入中华民族大家庭。”


“忠诚、团结、进步、和谐”的“拉勐精神”,成为西盟县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的灵魂。


“民族团结誓词碑和新中国民族团结第一塔诞生于1951年,这是普洱地区发生的被各族人民铭记至今的两件大事。”在岩克姆的带领下,记者见到了民族团结盟誓塔。民族团结誓词碑立起后,西盟地区的各民族同胞3000多人,在佛殿山垒石结盟,盟誓听毛主席的话,跟共产党走,永不变心。当时垒起来的盟誓塔,长5米、宽4米、高3米,见证了西盟县红色历史和民族团结的重要时刻。


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盟誓代表后代岩克姆与群众交流民族团结工作(受访者供图)


作为拉勐的外孙,岩克姆接过了让民族团结之树枝繁叶茂的接力棒。2022年清明节,一场“弘扬拉勐精神 传承红色基因”主题教育拉开帷幕,岩克姆在拉勐纪念碑前讲述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的故事,传递“忠诚、团结、进步、和谐”的“拉勐精神”。在西盟县中课镇班箐村小学的党史教育课上,岩克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孩子们介绍了拉勐的事迹和精神,鼓励他们从小学习先锋人物,长大后成为优秀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习近平总书记回信后,岩克姆参与了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系列活动。岩克姆说:“能与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盟誓代表后代一道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普洱山乡巨变,报告各族人民幸福生活,表达边疆人民心向党、心向国家的拳拳之心,是我多年的心愿。”收到回信的那一刻,他激动万分,泪流满面。


作为西盟县政协主席,岩克姆深知民族工作的方式方法需要与时俱进,方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在县政协开展的院坝协商活动中,岩克姆发现了民族工作的新天地。他说,县政协搭建的这一平台缩短了政府部门与群众之间的距离,不仅拓宽了政协工作的领域,更有效地解决了群众的实际问题,增强了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促进了民族团结。

02
赵珍:带领各族群众共同增收致富

在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整董镇整董村曼贺井村民小组一座开满鲜花的傣家民宿里,身着美丽傣装的赵珍谈起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回信,眼中闪烁着激动的泪花。“作为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盟誓代表的后代,我们渴望向习近平总书记汇报边疆各民族群众的幸福生活,表达我们的感恩之情。未曾想到,习近平总书记在百忙之中亲笔回信。”赵珍说。


赵珍是曼贺井村民小组党支部书记,也是在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上第一个签名的盟誓者召存信的侄孙女。作为写信人之一,她在普洱民族团结园广场现场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那一刻,她无比感动。


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盟誓代表后代赵珍给小学生宣讲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受访者供图)


1951年1月1日,召存信作为傣族代表,第一个在誓词碑上签下自己的名字,这一举动不仅展示了他对民族团结的坚定信念,更成为其他民族代表效仿的榜样。赵珍深受召存信的影响,立志将先辈的精神薪火相传。“我会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以收信人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引导各民族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团结一致,为共建美好家园而不断努力奋斗。”赵珍说。


整董镇,一个以傣族为世居民族的边陲小镇,原名“勐桑洛”,是召存信出生和成长的故乡。“爷爷一直教导我们要把民族团结事业做好,无论在什么地方,无论什么民族,都要团结一致,团结才能发展好事业,过上更好的生活。”赵珍是整董镇的“致富带头人”,她通过创办民宿和合作社等方式,带动周边村组各族群众共同增收致富。


走在整董镇曼贺井村民小组,傣家竹楼下随处可见盛开的鲜花和整洁的庭院。“良好的环境对乡村发展非常重要。”对此,赵珍用心引导村民们参与庭院卫生整治,创新实施流动红旗评比制度,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每当节日来临,赵珍总会率先敲响象脚鼓,跳起团结舞,那份喜悦与欢乐感染着每一个人。她鼓励村民们重拾传统技艺,无论是织傣锦、练武术,还是编织竹艺,都是对本土文化的复兴,更是对民族自信的呼唤。


岩克姆和赵珍是普洱儿女的缩影,是边疆民族地区的骄傲,在民族团结的时代画卷上,他们用汗水与智慧绘就了最美的色彩。


来源:《云南政协报》(2024年11月09日第08版)

作者:张莹莹 董荣蓉 刘玲玲

编辑:何健美

校对:杨泽琰

二审:欧阳文军

终审:丁观有




    

云南政协报
政协组织的宣传窗口,政协委员的精神家园。作为云南省政协的机关报,《云南政协报》是云南省唯一一份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省级大报。在这里,你可以看到全省各级政协及政协组织的工作动态,也可以聆听政协委员心系云岭发展、关注社会民生的拳拳之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