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展望2025年,必先回望2024年。
即将过去的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这一年,尽管面对外部压力加大、内部困难增多的复杂严峻形势,中国经济仍然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成绩单:“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即将顺利完成”“中国式现代化迈出新的坚实步伐”……
△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总台央视记者范凯拍摄)
布局2025年,还要分析当前的形势。
先看困难与挑战:当前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加深,我国经济运行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主要是国内需求不足,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群众就业增收面临压力,风险隐患仍然较多。
再看底气与趋势:我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
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我们要正视困难、坚定信心,努力把各方面积极因素转化为发展实绩。
除此之外,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还总结了5个“必须统筹好”:必须统筹好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关系、必须统筹好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关系、必须统筹好培育新动能和更新旧动能的关系、必须统筹好做优增量和盘活存量的关系、必须统筹好提升质量和做大总量的关系。
对经济工作规律性认识的不断深化,也是对习近平经济思想的不断丰富。掌握了理论的“导航仪”,开好中国经济航船就有了坚实的依托。
02
△中国人民银行。(图/视觉中国)
“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充实完善政策工具箱”……会议作出的这些部署,传递了明年宏观政策“更加积极有为”的鲜明信号。
进入新时代以来,每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强调“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今年这次会议对货币政策的表述,从“稳健”改为“适度宽松”。这是时隔10多年,我国货币政策重提“适度宽松”。财政政策也从“积极”提升为“更加积极”。
2012年、2018年、2019年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曾提出“逆周期调节”。今年的会议则指出,要“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这将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宏观政策的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
△上海期货交易所。(总台央视记者范凯拍摄)
03
《时政新闻眼》梳理发现,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是确定了9项重点任务。两相对比,最明显的变化是前两项任务的顺序出现了交替。去年,“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排在第二。今年则把“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摆在第一。
从第二到第一,从“着力扩大”到“全方位扩大”,凸显了中国对扩大内需的高度重视。消费和投资组成的内需,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当前,我国面临的国际环境复杂严峻,国内需求不足的挑战仍然较大。扩大内需,乃重中之重。
从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到积极发展首发经济、冰雪经济、银发经济,从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到更大力度支持“两重”项目,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明确要求。
△2024年12月,南京市民在一家菜场内购买蔬菜。(图/视觉中国)
从根本上说,打破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关键在科技创新。去年7月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提出新质生产力概念。
今年1月,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指出,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
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作出系统部署。
△位于合肥未来大科学城的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园区。(总台记者陈志猛拍摄)
△甘肃天水的花牛苹果已经成为当地群众的“生态果”“致富果”。(总台记者李晋拍摄)
要做好明年经济工作,关键在于把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去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不折不扣抓落实、雷厉风行抓落实、求真务实抓落实、敢作善为抓落实。会议指出,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利用一切有利条件,看准了就抓紧干,能多干就多干一些,努力以自身工作的确定性应对形势变化的不确定性。
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强调抓落实:“坚持干字当头,增强信心、迎难而上、奋发有为”“让想干事、会干事的干部能干事、干成事”“坚决反对热衷于对上表现、不对下负责、不考虑实效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各项工作能早则早、抓紧抓实,保证足够力度”……
△重庆市谢家湾街道民主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总台央视记者郭鸿拍摄)
所当乘者势也,不可失者时也。
微信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