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费里尼
想了想,还是决定写一写。拍出这部片子的徐峥,值得。
我给电影打7.3分——基本接近“推荐观影”。但我今天的敬意,是给非电影工作者徐峥的。事实上,这部电影从技术上而言乏善可陈,绝不可能在影史上留下什么较为明显的瘪塘。
那么,作为一个国产电影长期的自费观影戳客,当我在致敬的时候,我在致敬什么?
是的,我是在激赏某种对于真实生活的感知和知觉传递,以及直面惨淡人生的勇气——说“勇气”如果犯忌,那就用“执著”好了。作为比较著名的上海男人,徐先生没有跑去泰国、缅甸拍什么架空且似是而非的垃圾影像。他尝试从身边破冰,提供某种来自“真实生活”的刺痛,这种“执著”,在文艺工作者身上,目前已经基本绝迹了。
仅从这点看,那些批评他借逆行人生消费底层的言论,过于武断。如果你认真看完电影,而且看懂了,那和我的体感应该不会有云泥之别。
徐峥,肚腩丰满,但他用影像做了一件“骨感”的事情。诚然,正如我开头所说,电影的叙事技巧不出彩,但胜在,有骨头。
(此处省略1500字)
如果用比喻的话,徐峥是把之前可能仅仅在所谓“精英阶层”里疯狂传阅的爆文,通过当今最流行、也是赏读门槛最低的“娱乐方式/传播渠道”,努力端给更多的人看到,我甚至觉得,这个电影的创作者(包括不限于徐峥)有着某种天真的气质。但凡江湖老一点,投资风险意识强一点,可能“逆行人生”就会夭折在立项阶段。
虽然据说片子公映前还有一个版本,比现在这个更“合理”,但毕竟,它还是被人看到了。只有和我一样的,经历过无数文字潜行、矫饰、虚张声势、绝地逢生、隔山打牛乃至太极推手一起上的那些同道中人,才会理解——
一切,真是太不容易了。
不存在富人消费穷人。整场笑点不少,但绝不可归入喜剧电影的门类。如果非要归类,比较科学的应该是“现实主义恐怖电影”。
2024年夏天的徐峥,身如电影工作者的已灰之木,却踏上了记录现实生活的不系之舟。
我不觉得一切是误打误撞所致。电影最后于和伟扮演的那个资本家在喫馒头的镜头还记得么?他咬了一口馒头。
还记得馒头里的芯子是什么颜色的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