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9年编辑湛泊。9月的前三周,我都在按部就班地审书稿。很开心的是,我接的两本400+页的书稿都是文学类的:一本是欧洲畅销小说的新版新译(七八年前的现象级畅销书),一本是西部文化散文。因此,在9月的审稿中,我其实没有像前几个月审到管理学书稿时那般内耗和不开心,内心是很充实、愉悦的。
在这三周里,我拒绝了两本书稿:一本全然是上百个名词解释的科普书,一本是有大量文言文的地方历史(方志)。毫无疑问,这两类书稿在审稿中都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复查时间、地点、人物关系、专有名词等的准确性。其实,在复查的过程中,你能学到很多自己盲区里的知识点,这一过程其实也不会很痛苦,只是你需要足够的耐心对自己无法百分之百确定的知识点进行逐一复查。可是,这也意味着这类书稿对于你的颈椎和眼睛更加不友好,同时也会大大拉低你的时薪(很可能时薪还不足10元)。因此,这类书稿更适合全职编辑来慢工出细活,不适合自由编辑——接这类书稿,你的糊口就会成问题。
我自由职业后,开始发布一些审稿文章。但很奇怪,我收到了一些“编辑”同行的质疑,甚至有几个“编辑”直接毫不客气地抨击我是“假编辑”。嘿,他可真是火眼金睛,佩服!这个月又有一个自称做了“15年编辑”的同行质疑我(如下图),但他在质疑我之后,又立马拉黑了我。我对此当然是付之一笑,只是觉得有些莫名其妙,难道我有天生的招黑体质?我知道并不是每个人都有同理心,我也知道每个行业都有一些自视甚高的人,他们对于自身或自己固有观念之外的人和事都会持看不惯、怀疑或批判的态度,甚而他们对于名利的追求或把控也到了一种异于常人的癫狂状态。幸运的是,我也收到了很多编辑同行的暖心理解和鼓励,也在这两年自由职业时期认识了好几位同为自由编辑(或隐居农村,或还兼职翻译、写小说)的朋友。朋友调侃我:“这说明你已经开始‘人红是非多’了呀。”啊?那我还真不想要这样的“红”,更不想被这般无端冒出的“是非”耗去一些时间和精力。
很幸运,我念的专业(汉语言文学)、我从事的职业(编辑)都是在自己明确的兴趣和热爱助推下的主动选择,所以我更愿意把时间和精力耗在自己的兴趣与热爱上。另外,感谢自己能遇到一些同频的人,因为同频,大家就更容易换位思考、互相理解。
审完了两本400+页的文学书稿,我暂时有了空档期,所以8月下旬便决定出游去散散心:南昌—弋阳—池州7日游。然而,让我始料未及的是,我才出去玩了两天,就来了三本比较加急的书稿:国内探案类推理小说、论文集、语文教辅。斟酌了一番之后,我还是更想要无忧无虑地旅行一周,也想着后续能有些空闲时间来充充电、练练笔,再加上这三本书稿的类型并非我舒适圈圆心的文学、社科类书稿,所以我都婉拒了。
近来有一些作者仍会时不时地问我还有没有约稿,或是能不能帮忙改稿。我去年主理的“一刻时光治愈所”公众号,今年已暂停约稿,而我自己平时主要审出版社的待出版新书稿,有时候真的分身乏术。因此,我可以帮忙改稿,但不再义务,我会在一周内逐字精改好,请保持理智,自愿原则,随缘即可(具体如下图)。
愿大家都能更勇敢地听从蛰伏在自己心底的声音,专注于当下自己的心之所向。
◆更多湛泊审稿和编辑干货文章点击蓝色字体即可送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