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览发展 向新而行——数说75年思茅区经济社会发展

民生   2024-09-30 21:30   云南  


202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来75周年华诞。回首思茅区75年来的发展历程,这是一段波澜壮阔的发展史,更是一部坚定信念步履铿锵的奋斗史。75年来,思茅区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一心向党、团结奋斗,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思茅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加快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聚焦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用创造性实践答好时代命题。我们透过一组组数据,回顾思茅75年的奋进之路。





一、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国民经济较快增长

新中国成立时,思茅区地区生产总值仅0.03亿元,到1978年增加到0.38亿元,改革开放后经济总量迅猛增长,2001年突破十亿大关(达10.24亿元),2013年迈上百亿台阶(达104.45亿元),2023年达246.37亿元。人均GDP从1949年的98元上升到2023年的58373元,绝对值增长了594.6倍。党的十八大以来,思茅区各族干部群众始终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抓改革、促发展,战贫困、惠民生,抗疫情、保稳定,强党建、固根基,全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跨越式发展。2013年-2023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由104.45亿元增加到246.37亿元,年均增长率达到7.7%。2020年-2023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等各种风险挑战,思茅区统筹做好脱贫攻坚、农业生产、企业复工复产等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保持经济平稳运行、社会和谐稳定,4年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由224.07亿元增加到246.37亿元,年均增长率达到2.1%。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建国初期,农业在思茅经济中占居主导地位,1952年三次产业构成为81:9:11。随着工业化进程加快,1978年产业结构演变为33:29:38。自改革开放后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农业基础地位不断增强,以工业为主的第二产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第三产业也得到快速发展,逐步调整到2023年的10.1:26.9: 63。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比2012年提高了6个百分点。


财政收支快速增长

1953年全区地方财政收入、地方财政支出分别仅4万元、57万元,1978年增长到412万元和256万元。党的十八大以来,财政收入不断增加,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由2013年的8.38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12.67亿元,年均增长3.8%。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由2013年的21.40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30.78亿元,年均增长3.4%。


农业生产稳步发展


新中国成立之初,农业生产较为落后,基本是“靠天吃饭”,靠简单劳动力进行生产,1949年,思茅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仅为0.01亿元,粮食产量仅为0.87万吨,无法满足人民群众的温饱需求。1952年-1978年,农业生产有了一定发展,1952年粮食产量突破1万吨,到1978年粮食产量达2.65万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0.18亿元。改革开放以来,农业基础持续增强,从低级生产力向现代化农业发展,2012年,粮食产量达到6.30万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14.7亿元,1978年-2012年粮食产量年均增长率达到2.6%,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达到13.8%。

党的十八大以来,思茅区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持续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不断提高。2023年,全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40.04亿元,是1952年的678.6倍,1978年的223.2倍,2013年-2023年年均增长率达到7.6%,粮食产量达6.64万吨。咖啡、茶叶产业快速发展,蔬菜、牛油果、甜龙竹等特色产业发展积极向好。蔬菜产量由2013年的3.3万吨增加到2023年的4.79万吨;茶叶产量由2013年的1.32万吨增加到2023年的2.28万吨;咖啡产量由2013年的1.3万吨增加到2023年内的3.63万吨;中药材产量由2013年的0.11万吨增加到2023年的0.52万吨。


工业经济逐步扩大

新中国成立之初,思茅区工业基础十分薄弱,技术水平极为落后,基本处于手工作业和简单制造。1949年,全区仅有1户工业企业,到1978年发展到41家工业企业,1998年思茅区工业增加值仅有1.44亿元。党的十八大以来,思茅区聚焦产业升级,加大对茶叶、咖啡、生物医药等产业投入,不断提升精深加工水平,工业经济逐步扩大。2013年工业增加值突破20亿元大关(21.13亿元),2023年实现工业增加值46.57亿元,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18.9%。2013年-2023年,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4.9%。


固定资产投资扩量提质


新中国成立以来,思茅区充分利用各种手段吸引各方面资金参与全区经济社会建设,投资规模由小到大,不断跨越新台阶。1949年思茅区固定资产投资仅有1万元,1993年突破1亿元,2005年突破十亿元,2012年突破百亿元。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投资规模逐渐扩大,投资结构不断优化。2023年,全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0.4亿元,三次产业投资结构为10.6:20.9:68.5。


消费市场蓬勃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来,思茅区消费领域发生巨大变化。新中国成立之初至改革开放前,思茅区消费品市场处于缓慢发展阶段,1949年思茅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仅0.002亿元,到1978年也仅0.22亿元。改革开放后,思茅区消费品市场进入快速跃升阶段,2004年思茅区消费品零售总额首次突破十亿(11.26亿元)。党的十八大以来,新消费潜力持续释放,思茅区消费品零售总额从2013年的51.02亿元增加到2023年的126.7亿元,年均增长8.6%。

二、民生福祉不断增进


居民收入大幅增长

新中国成立以来,思茅区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百姓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增强。1949年,思茅区城镇居民人均纯收入为10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45元。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城乡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从1958年的146元、122元增长到1978年的361、286元,仅能满足最基本的生存需求。改革开放后,经济实力不断发展壮大,改革开放成果不断惠及人民,198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首次突破千元,1996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现了从“百元”到“千元”的跨越。党的十八大以来,思茅区城乡居民收入增长驶入“快车道”。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在2013年、2018年、2023年分别突破2万元、3万元、4万元大关。2023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1224元,是1978年的114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838元,是1978年的58倍。


社会保障持续有力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思茅区各项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并不断完善。党的十八大以来,思茅区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加快构建,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升。2023年末,全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达到8.40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达8.05人。年末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3.79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9.72万人。年末参加失业保险人数为5.81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为11.10万人。


生活条件显著改善

党的十八大以来,思茅区交通服务保障能力,邮电通信水平全面提升。2021年12月中老铁路全线通车,结束了思茅区不通铁路的历史,思茅各族人民梦寐以求的“铁路梦”终成现实。2023年末,全区公路通车里程为1834.23公里,其中,三级公路73.60公里,四级公路1736.99公里,等外公路23.64公里。“宽带中国”建设加快实施,2023年末,固定宽带接入用户数达到19.60万户,比2012增加13.35万户。行政村和自然村网络宽带覆盖率达到100%。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教育事业硕果累累。新中国成立之初,思茅区教育水平低下,基础设施薄弱,1950年全区仅有普通中学1所,小学9所,中、小学在校学生854人。新中国成立直至改革开放前,办学条件得到初步改善,1978年普通中学增加到27所,小学238所,中、小学在校学生18338人。党的十八大以来,思茅区全面推进各类教育健康协调发展,教育事业取得新的历史性进展。2023年,全区共有学校103所,其中,普通中专5所、教师进修学校1所、职业中学2所、普通高中16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小学35所,幼儿园43所。在校学生共计77499人,有专任教师5235人。

文化事业欣欣向荣。新中国成立之初直至1978年,思茅区没有公共图书馆、文化馆文物管理所、体育馆、电视台等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改革开放以来,文化事业领域投入不断加大。2023年末全区共有公共图书馆1个,文化馆1个,文化站7个,艺术表演团7个,各类文化市场经营单位63个。党的十八大以来,大力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优秀文化,泼水节、火把节、青菜节、百花节、百草根美食等群众性节庆活动异彩纷呈,文化事业繁荣兴盛。

卫生事业健康发展。1952年末,全区仅有医生18,床位数26张。新中国成立之后,初步建立起公共卫生体系,1978年末,全区拥有医疗卫生机构6个,拥有卫生床位数52张,医生数增加至42人。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思茅区持续加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医疗卫生机构数量稳步增加,2023年末拥有各类卫生机构264个,卫生技术人员6585人,分别是2012年的1.7倍和2.4倍。2023年拥有医生数2288人,拥有医院床位数5800张,分别是2012年的2.5倍和2.3倍。

75年的辉煌历程,取得成绩是伟大的,但发展只有节点没有终点。展望未来我们要坚定信心,全区上下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好三中全会部署的改革任务。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推进“一个跨越”、“三个定位”,锚定“3815”战略发展目标,大力发展“三大经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思茅实践而团结奋斗。




来源:思茅区统计局(文)思茅区融媒体中心(图)

编辑:徐椿黠

监审:罗 嘉


-思茅区融媒体中心-

投稿邮箱:simaotv1234@126.com

茶城思茅
普洱茶都·康乐思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