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惠萍 | 我的故乡

文摘   文化   2023-10-09 08:00   陕西  

我的故乡

作者 | 范惠萍

一直以来,不知怎么表达对故乡的情感。我的故乡在黄土高原大陕北,那片炙热滚烫的黄土地上。大概每个人对故乡的记忆都是温柔的,我也不例外。

小时候总觉得她天高云阔,月朗星明。那时候每逢夏季的夜晚,父亲母亲结束一天的辛勤劳作之后,在院子里支个桌子,一家人围坐在一起,与月亮共进晚饭。那一轮明月悄悄地高挂在黑丝绒般的天幕中,光亮皎洁如新,四下悄然无声,只有远处村庄中偶尔传来一两声狗吠打破这夜晚的静谧,夏夜凉风习习,一家人一边闲话家常一边看《新闻联播》,惬意得不像话!年幼的我也常常依偎在奶奶身边抬头仰望那一片略显神秘的璀璨星河,心里嘀咕着这片银河真的是王母娘娘随手划出来的吗?哪个是牛郎星哪个是织女星?那时候的星空还清澈澄明纤尘不染。灿烂星河中的主角当然是那轮羞答答的月亮,她偶尔在树梢躲藏,偶尔在云间嬉戏,隐隐约约记得奶奶说,瞧,月儿爷爷有晕,要变天了!奶奶还会说,今儿星宿满天,明儿是大晴天!月果然还是故乡明。

故乡的夏天总是热烈的,黄土地独有的厚重和粗犷让我倍感亲切和舒适,仿佛只要回到这片曾是黄沙万里金戈铁马的土地上,四肢百骸都充满了力量,今夏也不例外,那天,跟随母亲回到小时候居住的院子里采摘她闲来种植的瓜果蔬菜,车缓缓到村口,远远望去,发觉记忆中高大的青灰色砖瓦平房也好似父辈们的腰佝偻弯曲了,在风雨中飘摇伫立,小时候总喜欢偷踩梯子,爬上高大的屋顶瞭望山的那边,幻想着那边是怎样的世界,而如今村里的房屋矮矮低低,落落错错,守望在这沟沟壑壑的山圪梁梁上,不分四节驻守着这一方土地,等待着远行的孩儿们归家。推开新换的铁制大门,深深烙印在血肉里的泥土的芬芳扑鼻而来,勤劳的母亲和小婶把方寸的小院子里种满了黄瓜、豆角、小香瓜等各种瓜果蔬菜,下雨天房檐下大水瓮里积攒的雨水就是最好的灌溉水源。个头儿挺大的黄瓜清脆味浓,青红的辣椒也摇曳点头,青灰色的院墙上深深浅浅的青苔与屋后的那棵伟岸的杨树交相呼应,太阳西斜,晚霞如火,小院碎影斑斓,似水柔情。色彩单一、苍劲有力的黄土地上,小院好似遗世独立不知来处。院子外仍是一眼望不到头的梁峁山地,层层叠叠深绿浅绿的庄稼在纵横阡陌中奋力生长,在干涸贫瘠的土地上生根发芽本就不是容易的事,是祖辈们干枯如柴的双手赋予了黄土地生生不息的希望。

房前屋后的田间,土豆、糜子、谷子、玉米、荞麦,绿意盎然长势喜人。今年的谷子更是粒粒饱满,微风一过,点头弯腰,陕北的小米出了市出了省,声名远扬,从小到大常听老人们提起小米的营养价值颇高,可是后来我才知道“小米粥养胃”只适用于北方人,南方人喝了反而会适得其反,那一刻我才真正明白了“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的真正含义,这片黄土地上的累累硕果养活了、养壮了一代代结实豪情的陕北汉子和水灵能干的陕北女子。黄土高坡的秋天总是冷冽伴随着热闹的,每逢国庆节前后家家户户刨土豆、掰玉米、剜荞麦、剪海红果……站在屋后的荞麦地畔,地头的葡萄串串晶莹,海红果压弯了枝头,我仿佛看到了金秋时节丰收在望的喜悦!瞭望远处,缓缓转动的大风车悠悠然然,与蓝天白云构成一幅绝美油画,令人陶醉!

黄土地独有的厚重粗犷让我倍感亲切和荣幸,不知道从何时起,那个淳朴简单承载了我来处的小山村离我越来越远,也再没有闲暇欣赏小时候的那颗光亮如新的圆月,和家人们团聚在一起的时间更是越来越少,回到那梁峁小院子的机会也越来越少。我的故乡啊,不论我走到哪,她都是心上的一轮圆月,不论我什么时候归家,她都以最温柔的姿态欢迎我。我曾和父亲笑谈,终究是我离开了故乡,如蒲公英般四海为家了。

——作者简介——

范惠萍,陕西府谷人,生于1989年。

往期精彩推荐

/散文 丨 白耀文:生命中的光


/散文 丨 李彦荣殿阴洼的十亩地


/散文 丨 贾惠军:过年


/诗歌 丨 马陇晋:短诗三首

府谷文学
府谷文学交流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