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天山展宏图

财富   2024-11-04 07:31   北京  

▲金色的阳光洒在新疆油田风城油田作业区,抽油机在晨光中开始一天的忙碌,整个油区被朝阳映照得熠熠生辉。作为新中国成立后开发建设的第一个大油田,新疆油田(其前身为克拉玛依油田)为我国能源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徐志远/摄


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牢牢把握新疆在国家全局中的战略定位,扭住工作总目标,把依法治疆、团结稳疆、文化润疆、富民兴疆、长期建疆各项工作做深做细做实,稳中求进、绵绵用力、久久为功,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更好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生态良好的美丽新疆。


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疆面临新机遇,要有新作为。要立足资源禀赋、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积极发展新兴产业,加快构建体现新疆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新疆迈上高质量发展的轨道,同全国一道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要发挥新疆区位优势,以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为驱动,把新疆自身的区域性开放战略纳入国家向西开放的总体布局中,丰富对外开放载体,提升对外开放层次,创新开放型经济体制,打造内陆开放和沿边开放的高地。


 ——习近平


风起大漠戈壁,潮涌天山南北。


祖国的西北角,是166万多平方公里的大美新疆。对这片广袤大地,习近平总书记始终牵挂于心。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赴新疆考察调研、听取汇报,两次在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提出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


2023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和政府、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作汇报时强调,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牢牢把握新疆在国家全局中的战略定位,扭住工作总目标,把依法治疆、团结稳疆、文化润疆、富民兴疆、长期建疆各项工作做深做细做实,稳中求进、绵绵用力、久久为功,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更好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生态良好的美丽新疆。


殷殷嘱托,催人奋进。新疆锚定在国家全局中的战略定位,加快建设“九大产业集群”,持续推动能源资源优势转化,更好服务于国家全局。


从辽阔的塔里木盆地到高耸的阿尔泰山,从雄壮的帕米尔高原到富饶的吐鲁番盆地,行走在金秋时节的新疆,时时能感受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蓬勃脉动,处处能发现用生态“含绿量”提升发展“含金量”的生动实践。


追风逐日发展清洁能源,

提升生态环境“含绿量”


2023年,油气当量达到6606万吨、连续三年稳居全国首位,原煤产量4.57亿吨、疆煤外运量突破1亿吨,新增新能源装机2251.1万千瓦、新增并网规模位居全国第一……数字背后,是新疆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关键矿产资源安全的责任担当,是发挥资源优势积极践行能源转型的勇敢探路,是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惠及各族群众的积极作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疆面临新机遇,要有新作为。要立足资源禀赋、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积极发展新兴产业,加快构建体现新疆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新疆迈上高质量发展的轨道,同全国一道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巍巍天山、壮美昆仑,见证着新疆的历史巨变。


多年来,立足国家所需、新疆所能,依托资源禀赋、区位优势,“西气东输”“疆煤外运”“疆电外送”等一批工程应运而生,赋能千行百业,点亮万家灯火。


新时代,围绕国家“三基地一通道”(国家大型油气生产加工和储备基地、大型煤炭煤电煤化工基地、大型风电基地、国家能源资源陆上大通道)建设,新疆将新能源新材料作为重点部署的产业集群之一,进一步打造全国能源资源战略保障基地,擦亮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底色。


在“中国风谷”达坂城,华电北疆乌鲁木齐100万千瓦风光基地作为国家第一批“沙戈荒”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仅用15个月就实现全面并网发电。今年1—7月,项目累计新发绿电16.8亿千瓦时,节约标煤51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25万吨。


在“胡杨故里”沙雅,中电建25万千瓦光伏产业园区低碳转型新能源项目正在抓紧建设。项目年均发电量将达4.23亿千瓦时,可供近43万人使用1年,预计明年并网发电。


在“巴旦姆之乡”莎车,中核集团新华发电新疆莎车100万千瓦光储一体化电站,实现叶尔羌河流域绿色能源资源科学高效开发利用,促进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为南疆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在“童话边城”布尔津,国网布尔津县供电公司禾木供电所所长张国华告诉《中国能源报》记者,通过“全电景区”改造,禾木和喀纳斯两个网红景区,年用电量预计达3900万千瓦时,节约标准煤约150万吨,折合减排二氧化碳120万吨。


…………


从“串珠成链”到“聚链成群”,新疆高质量绘就新能源产业发展图景,绿色转型动力不断增强。


9月28日,“疆电外送”第四通道电源项目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若羌县开工。这意味着在不久的将来,来自塔克拉玛干沙漠丰富的“风光”资源将转化为绿电,点亮数千公里外的川渝灯火。


10年前,哈密南—郑州±80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建成投运,开启大规模“疆电外送”的序幕。如今,国网新疆电力已陆续建成哈密—郑州、昌吉—古泉特高压工程,第三通道哈重线正在紧张建设中。截至今年9月,“疆电外送”累计外送电量达8375亿千瓦时,不仅改变了21个电力受端省区市的能源结构,也改变了新疆自身的经济版图。昔日“风吹石头跑”的戈壁滩正变为“电力送全国”的聚宝盆。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新疆电网调度口径新能源装机超6100万千瓦,同比增长51%。新疆新能源发电量近90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5%,较“十三五”末提升超50%,占总发电量的19%,同比提高1.5个百分点,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约8000万吨。迎“风”奔跑、逐“日”前行,新疆多元并存、协同发展的能源格局正逐步形成。


转换动能推进数智转型,

扩大产业结构“含新量”


走进克拉玛依市文博院,那段“安下心、扎下根、不出油、不死心”的峥嵘岁月浮现在眼前。


1955年10月29日,克拉玛依一号井喷出工业油流,宣告新中国第一个大油田横空出世,也标志着克拉玛依这座城市的诞生。从此,发轫于“一号井”的“安下心、扎下根、不出油、不死心”的新疆石油精神,融入一代又一代克拉玛依人的血液。


坐落于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的克拉玛依,因油而生,因油而兴。建市60多年来,这里已发展为全国重要的石油石化基地,但资源型城市的烦恼也随之而来:产业结构单一,面临转型阵痛。


如何推动产业结构向新发展?克拉玛依给出答案——加快构建“一主多元”产业体系,在巩固石油石化产业优势的同时,坚持做强多元产业,氢能、数字经济等成为产业布局重要方向。

立足“绿氢”“绿电”“绿热”应用需求,围绕建设“新疆氢能港”、打造“中国西部氢都”目标,克拉玛依启动“风光制氢、石化用氢、氢电供能”产业链布局。


正如克拉玛依新地标“克拉玛依之歌”雕塑所传达出的城市精神一样,这座拥有60多年历史的“石油城”正展现出突破传统的勇气和自我变革的信心。


在位于克拉玛依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新疆氢能港”示范区,克拉玛依高新区党工委委员、副主任葛本亮告诉《中国能源报》记者,该区正积极引入燃料电池电堆、膜电极、双极板等核心零部件制造企业,发展碳纤维、高分子材料、包覆沥青等下游产业,为绿氢装备的关键部件提供材料,有望在全疆率先形成“制储运加用”全产业链。


据克拉玛依市发改委副主任马世龙介绍,克拉玛依已发布全疆首个氢能产业三年行动计划,推出支持政策“氢二十条”,新疆油田克拉玛依白碱滩40万千瓦光伏制氢源网荷储一体化、油氢综合能源站及304路氢能交通示范等项目前期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根据规划,到2025年,克拉玛依将初步建成功能配套齐全、引领带动作用强的“新疆氢能港”,打造新疆氢能产业示范区,形成以“中国西部氢都”为名片的国家级氢能产业示范城市格局。


与此同时,数字经济也成为克拉玛依多元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克拉玛依聚焦自治区“九大产业集群”建设,围绕“一主多元”产业融合发展的建设思路,系统谋划了《克拉玛依市数字经济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提出“1234”总体架构,建设华为云服务数据中心、中国移动(克拉玛依)智算中心、自治区灾备中心、碳和水冷数据中心、中石油数据中心(克拉玛依)、丝路新云智算中心6座数据中心,涵盖智算、通算、超算等多种类型,推动绿色算力中心市建设……一系列举措为“石油城”转型升级找出新路径。


2014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后首次来到新疆考察调研,一路上反复强调,发展仍是解决新疆一切问题的关键,必须切实抓好。


牢记总书记的嘱托,一方面,从高能耗高污染向低能耗低污染转变,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另一方面,大力发展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使其成为支撑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天山南北,推动数智转型、推动产业向新的生动实践正在上演。


在乌鲁木齐,金风科技达坂城零碳数字化工厂内,一套机舱及叶轮单工位节拍由原来的6小时缩短到3.5小时,生产周期由5天缩短到4天。


在阿克苏,平均每天有2万多片超薄柔性玻璃在超薄柔性玻璃生产基地产出,销往全国各地。


在喀什,新疆高仕新能源有限公司一天可生产100万只锂电池,产品在市场供不应求。


在伊宁,首个制氢加氢一体站——兆联清通制氢加氢一体站正在进行设备调试,为正式投运进行最后冲刺。


在哈密,正着力打造郑庆哈算力走廊,系统布局哈密(伊吾)算力创新示范区。


…………


各地谋发展,企业亦争先。


有73年历史的宝钢集团新疆八一钢铁有限公司加快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建成全球首座富氢碳循环氧气高炉商业示范项目,解决了钢铁行业传统长流程工艺低碳转型的世界难题。


走过65年历程的中石油克拉玛依石化有限责任公司筑牢产品差异化竞争优势,建成全国最大的高档白油生产基地,攻克环烷基稠油酸腐蚀世界性难题,成为世界单厂生产能力最大的高档环烷基润滑油企业。


三一重能股份有限公司位于新疆巴里坤的大兆瓦智能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园颠覆传统生产模式,研制出超长陆上风电叶片,助力中国风电领跑全球。


从一缕风到一束光,从一块煤到一朵棉,从一粒麦到一度电,新疆盘活“家底”,用好资源,升级老产业,孕育新产业,绿色转型动力强,高质量发展活力足。


连通东西打造开放高地,

增强经济发展“含金量”


班列联通欧亚,丝路汽笛长鸣。


两千多年前,古丝绸之路打开了从中国通往中亚和欧洲的通道;今天,中欧班列这支“钢铁驼队”跨越山海,连通东西,支撑起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大动脉”。


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发挥新疆区位优势,以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为驱动,把新疆自身的区域性开放战略纳入国家向西开放的总体布局中,丰富对外开放载体,提升对外开放层次,创新开放型经济体制,打造内陆开放和沿边开放的高地。


如今,深居亚欧腹地、不靠海不临江的新疆,抓住发展机遇,加快建设对外开放大通道,打造我国向西开放桥头堡,在对外开放大格局中的独特区位优势越发凸显,正从相对封闭的内陆变成对外开放的前沿。


在阿拉山口口岸,一列列中欧班列满载着“中国制造”驶出国门;在吉木乃口岸,一辆辆国产新能源汽车从这里奔向世界;在霍尔果斯公路口岸,截至10月12日,今年出入境车辆突破40万辆,同比增长117.9%,每天都有上千台包括大型风电设备运输车辆在内的各种车辆从这里发往全球……


放眼新疆辽阔大地,高水平开放正在赋能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吉木乃边境经济合作区充分利用口岸优势,优化投资环境,依托国内国际两种资源,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大力发展外向型产业,全力培育‘一中心、三基地’产业发展,新能源产业基地正是‘三基地’之一。”吉木乃边境经济合作区管委会副主任王志福告诉《中国能源报》记者。


服务中欧班列,电力先行。


位于乌鲁木齐西北部的国际陆港区于2015年启动建设,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的标志性工程之一,正成为乌鲁木齐乃至新疆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随着发运量节节攀升,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货运站场用电量持续增长,电力设备增容需求十分迫切。2023年10月,国网乌鲁木齐供电公司为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新增的4台2500千伏安变压器、1台1250千伏安变压器及相关高低压配电设备投运。目前,中欧班列(乌鲁木齐)集结中心具备每日20列以上的发运能力,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个体商户和企业数量增至3000余家。今年一季度,新疆与全球193个国家和地区保持贸易往来,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值同比增长41.7%,占同期新疆进出口总值的91.9%。


船的力量在帆上,人的力量在心上。发展的“含金量”正不断转化为新疆各族群众的幸福感和安全感。


“煤改电”让群众更有获得感。截至8月底,2024年新疆“煤改电”二期工程招投标及合同签订工作全部完成,开工率达81.9%,完工率达52.62%,将惠及哈密市、吐鲁番市、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阿克苏地区、喀什地区、和田地区等6个地州市的24.84万户居民。


“疆电外送”擦亮民生幸福底色。9月底开工的第四通道电源项目兼具能源开发、生态修复、荒漠治理、帮扶利民等多重效益,还能为当地提供约3万个就业岗位。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率先实现工程建设项目审批“验登合一”,木垒哈萨克自治县250万千瓦风电项目审批时间从180天缩短到18天,国家能源集团哈密能源集成创新基地项目跑出产业兴疆“加速度”……


从帕米尔高原到准噶尔盆地,从塔里木河畔到阿尔泰山脚下,当前,一大批投资额度高、建设规模大、科技含量足、带动效应强、发展前景好的能源项目正加速推进,促进产业兴疆的同时,也显著改善了民生,让改革发展成果真正惠及新疆各族群众。


统计显示,2023年,新疆GDP、投资、消费、进出口、财政、居民收入等6项主要指标增速均位居全国前五,是近年来新疆经济社会发展质效最好的一年。今年前三季度,新疆22个千亿元级、百亿元级重大产业项目完成投资1768亿元,达到年计划的84.2%。


天山南北,巨翼旋动;大漠戈壁,光伏列阵。


今天的新疆,承载着古丝绸之路的历史荣光,迎接着新时代的历史机遇,坚决扛起服务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新战略的重大责任,聚焦建设全国能源资源战略保障基地,在“绿”字上下功夫,在“新”字上作文章,持续推动能源资源潜力释放,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集群,用更加丰富生动的实践,推动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在天山南北落地生根。

文丨本报记者 张子瑞 王林 李慧‍‍‍‍


End
欢迎分享给你的朋友!
出品 | 中国能源报(ID:cnenergy)
编辑丨杨晓冉‍‍‍

中国能源报
《中国能源报》社有限公司由人民日报主管,专注报道能源行业,深度观察能源现象,为广大能源产业管理者、从业者提供最具价值的产经新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