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武关的历史可追溯到春秋时期,当时的晋国历经文公励精图治,成为威震一方的强国,西南疆土延伸到陕西商洛一带,与南方的楚国为邻。因关城建造于少习山下,名叫“少习关”。到了战国时期,历经商鞅变法的秦国,军事实力空前强大,疆土东扩,占据了武关一带,从此武关成为秦国的地盘。
每当游客来到武关,在312国道拐向镇街道的引桥边,向古城方向眺望,一眼就能望见一座关帝庙和一堵临水的山崖。距离河水三四米高的地方,还有一处醒目的洞穴,这是已经损毁的崖墓,能看到残留的白色墓门和已经掏空的墓室。
墓主名叫王老二,生辰不详,老家在武关曾家沟,弟兄三人,他排行第二。由于种种原因,一生未成家,成为“五保户”。王老二的前半生情况不甚了解,但随后知道住在武关西门口附近千年大槐树下的小庙里。 据说王老二为人善良,性格开朗,多才多艺,略懂中医,顺口溜张口就能说一段,曾经把街道到西河的名人全部编了进去,印象深刻的顺口溜有两首,一首是《街道四大汉》,一首是《张墹修大桥》。 1972年,武关河流域发了大洪水,西城门前的河滩地全部抹平了,水头扑上西门口,将小庙冲塌了,那棵大槐树后来也被人挖了。王老二只好搬到附近一户人家安顿下来。 上世纪六十年代的某一天,当地群众在八一林场挖开一座地主老财的坟墓,拖走了尸首,王老二看着上等实木制作,仍然漆黑发亮的棺材,提出百年之后自己睡进去的想法,并在城西南寺咀子的半崖上请人开凿了墓室。1979年,王老二因病过世了,乡亲们将他安葬在崖墓里。
这个墓是武关上下唯一的一座崖墓,为什么王老二要采取这种独特的墓葬方式,很多人百思不得其解。据武关历史文化爱好者李小平推测,这种丧葬习俗很可能是古庸国人流传下来的。 相传在上古时期,长江中部流域出现了一个庸国,领土分布在如今的重庆大部、陕西南部、湖北西部以及湖南的西北部地区,北部边界在湖北郧西县、陕西旬阳及商洛武关一带。庸国不仅科技发达,文化灿烂,还有很多特殊的习俗,崖葬、唱孝歌就是其中的代表。不知什么原因,春秋之前庸国就神秘消失了。 我在上小学的时候,经常和同学下龙王潭游泳,到残桥腿子下面戏水,看着东边半崖上白灰糊起来的墓门,感到很好奇。据王老二的侄孙王勤进先生介绍,1998年之前,每逢除夕、清明,王家在家的后人都会前来祭祀。 1998年夏季,武关河流域又遭受了一场罕见洪涝灾害,洪水涨到王老二的墓前,将墓门一点点涮开,把里面的棺材掏走了,留下如今残缺的模样。 如果崖墓确与古庸国有关,证明那时的武关就有人类居住,会将武关的历史向前延伸好几百年,希望感兴趣的考古爱好者进行深入研究。 衷心感谢您的阅读!如果您对下列公众号感兴趣,愿意每天跟着小编游历商山洛水,探寻历史文化,已经加关注的,可在公众号主页右上角点击“…”再点“设为星标”;如果尚未关注公众号,请在公众号主页加关注,并在右上角点击“…”再点“设为星标”。愿用文字陪您同行,欢迎提出批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