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视频分享
分享专家简介
主要内容
在第八届eIBD国际学术会议上,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的郭勤教授给大家带来《微探头小肠超声内镜在克罗恩病诊治中的应用》主题报告。
在国外,小肠超声内镜在2000年由Watanabe等首次应用于诊断小肠脂肪瘤。在我国由诸琦教授通过Fujinon超声系统及特制的超声小探头对9例患者进行了小肠腔内超声探查,开启了小肠超声内镜技术的探索。
微探头小肠超声内镜是一种高精度的医疗器械,它可以通过小肠镜的活检钳通道进入小肠内,从而应用超声技术观察肠壁的层次情况及肠壁外的情况。
该技术可以对小肠溃疡进行诊断及鉴别诊断,对于确诊CD的患者,小肠超声内镜可以进行活动期及缓解期的评估。还可以对克罗恩并发症如狭窄及小肠瘘进行诊断,以进一步指导治疗。
在临床诊治工作中,存在像CD的结核,也存在像结核的CD,及其他小肠的溃疡型病变,单纯根据内镜下表现鉴别起来是有困难的。微探头小肠超声内镜就可以发挥其作用了。
我们的小肠肠壁的超声下表现为高、低、高、低、高回声,分别代表着小肠的黏膜上皮层、黏膜肌层、黏膜下层、固有肌层和浆膜层。
不同疾病的超声表现是存在其特点的。比如克罗恩病会存在全层增厚及黏膜下层的强化,固有肌层是不增厚的。而肠结核以固有肌层增厚为主,黏膜下层变窄、回声减弱。
C-MUSE则是肠壁全层增厚,以黏膜层和黏膜肌层增厚为主,黏膜下层也有增厚,固有肌层一般不增厚,各层次结构清晰。肠白塞一般为肠壁全层增厚,以黏膜下层和固有肌层增厚为主,黏膜下层呈低回声改变。过敏性紫癜常为肠壁全层增厚,以黏膜层和黏膜肌层增厚为主,各层次结构清晰。淋巴瘤中,层次不清楚MALT淋巴瘤,T细胞淋巴瘤、弥漫大B淋巴瘤出现层次消失,并对比在淋巴瘤治疗后复查超声内镜出现肠道的层次出现。
瘘管形成及小肠狭窄是克罗恩病的常见并发症,微探头小肠超声内镜可以发现瘘管,从而进一步指导治疗,如置入导丝进行穿刺引流。
对于小肠狭窄其治疗方法包括球囊扩张、内镜切开及外科手术。微探头小肠超声内镜可用于指导小肠狭窄治疗方法的选择:对于脂肪爬行>25%,其出现再次狭窄的概率非常大,需要交给外科手术治疗。对于脂肪爬行少的,可以进行内镜下的治疗。对于狭窄病变超声显示均质增厚适合球囊扩张,对于病变表现不均质增厚的适合内镜切开,对于存在溃疡的病变需药物治疗后切开。对于超声内镜显示考虑瘢痕狭窄及周围有大血管的病变需外科进行手术的治疗。
本文作者简介
感谢翟真真医师为本篇科普供稿
审核:郭勤
整理:王旭泽
编辑:梦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