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开展好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广泛发动群众共建美好家园,切实增强群众参与感、满意感、幸福感。汉江创客微信公众号开设“党建引领,共同缔造”栏目,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大力宣传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中涌现出的好典型、好做法,敬请关注。
襄阳市东津镇集中安置区(南还建小区)位于武汉理工大学襄阳示范区南侧,218省道与鹿鸣路交界处,主要由浩然苑、鹿鸣苑、文星苑、晴翠府等10个小区组成,现已有肖营、吕寨、唐庄、岳岗、堰坡等25个拆迁村共9599户约2.78万新市民入住。近年来,东津新区东津镇运用“共同缔造”工作方法,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有效整合政府、村委会、物业公司、社会组织等多方力量,激发群众自治效能,解锁集中安置区域“幸福密码”。
推动片区联合。为整合集中安置区域各村力量,东津镇成立集中安置区域联合党委,将相关村纳入统一管理,各相关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任片区党委委员。各村在接受联合党委领导的同时,拥有独立的村民自治、民主管理权利。联合党委定期组织各单位召开片区党建联席会议,做到难题共议、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加强片区联合,组团发展,筑牢红色堡垒。
织密治理网格。在集中安置区域各个小区设立“双报到”党支部,实施楼栋管理网格化,形成“一栋楼、一个管家、‘两长四员’”机制。组织党员深入家家户户听民声、解民忧,收集群众“需求清单”,及时对接相关部门,回应群众需求。依托“双报到”工作机制,结合“时间存折”制度,激发志愿者参与热情,补足集中安置区域治理空白。
疏通组织末梢。推选155名责任心强、群众基础好、公道正派、热心公益的党员担任楼栋党小组组长,推选237户党性观念强、积极热心、乐于奉献的党员家庭成为“党员中心户”,构建各村党支部+小区“双报到”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四级组织体系。每个“党员中心户”联系并带动5-10户群众,有针对性地开展送学上门、政策宣传、就业创业、矛盾纠纷调解、文明新风培育等工作和服务。
健全自治组织。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业主议事机制,指导组建7个业主委员会,将成员中党员平均占比提高到80%,打造“红色业委会”。业委会组建后,每月定期召开业主恳谈会,听取居民反映的有关小区安全、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等急难愁盼问题,与物业公司、村委会等主体面对面沟通,合力推动解决问题115个,维护还建小区居民的合法权益。
组建红色物业。各村党支部联合打造“红色物业”,全面强化物业公司管理服务功能,做到人防、技防、物防有机结合,实现保洁管理与绿化、美化相结合。协调资金1100余万元,解决污水管网修缮、电梯维保、外立面维修等30余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有效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凝聚多方力量。整合资源,鼓励引导社会组织、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等群体参与片区治理。引导东津镇中心卫生院、东津镇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东津镇社会工作站、东津镇志愿者服务协会等主体在集中安置区域开展“爱心义剪”“爱心义诊”、未成年人阅读活动等共计30余次。孵化成立“合唱团”“广场舞队”“乒乓球队”“篮球队”等12支民间团体,开展篮球赛、文艺晚会、书法展、绘画展、传统节庆活动等各类文化体育惠民活动共计30余次。
实现共同奔富。探索“众村联投、求同存异、共同奔富”的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2021年6月全镇23个村出资成立津韵物业公司,截至目前营业收入累计达到2800万元,盈利360万元,堰坡村、肖营村、唐庄村、吕寨村共出资1.7亿元分别购买了商业大楼,门面,年租金收入688万元。
优化共治空间。打造占地约8000平米集党员教育、服务、生活、自治、养老、托幼为一体的新市民服务中心,岳岗、肖营、唐庄3个村入驻办公,为集中安置社区居民提供一个共享空间、服务载体、共治平台。同时,在东津镇集中安置区域浩然苑、东澜岸、鹿鸣苑、书香苑等8个还建小区打造红色驿站,覆盖率达到80%以上,提供医疗急救、信息咨询、平安巡逻、纠纷调解等服务,推动“服务零距离”。依托红色驿站、零工驿站每季度至少开展一次宣传教育、就业创业培训指导活动,加强搬迁群众基本生活技能和公共意识、规则意识培养。
发展成果惠民。各村通过“四议两公开”程序将集体经济收入以现金或实物方式用于回馈村民、慰问困难群体、表彰优秀学子、关爱“一老一小”等,如肖营村拿出215万元为3924名村民缴纳物业费,累计为78名大学生发放助学奖金,为199户困难家庭购买米面粮油等慰问品,让在还建房居住的群众更有获得感,基层党支部在群众中的凝聚力进一步凸显。
信息来源:东津新区(经开区)党群工作部 通讯员:陈欣仪
审核:段少婧 黄洪天
终审:邬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