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因车险市场秩序整顿, 很多不良业务员动了歪脑筋, 他们利用高额返现吸引车主投保, 然后拉黑对方, 有些甚至骗取保险款。 以下为媒体披露的真实案件: 案例一: 近日,南通海安市公安局城东派出所接到辖区群众张某报警称,其在十天前购买了一份车险,现联系不上客服,可能被骗了。 经了解,张某在3月29日上午接到一自称是某平台保险车保客服的电话,“客服”准确提供了张某的身份信息和车辆信息,并声称在他这里买车险比其他地方买都优惠。 刚好张某车险也快到期,便添加了其微信,随后通过微信扫码转账八千余元,付款成功后客服提供的保单张某也仅仅是粗略看了一眼。最近想要再咨询一些事情时,客服却迟迟不回信息,张某这才意识到不对劲。 “保险这种事大家一般不会去查,只有出事故才会想到,不出事故就很难被发现。”民警解释道,“所以,在购买车险后,要第一时间查看车辆保险单,避免车险未购买成功。” 案例二: 攀枝花市的杨先生收到多条办理车险的推销电话和短信,正好杨先生的车险即将到期,于是他在接到某“推销员”的电话后便加了对方的微信,以便进一步深入沟通了解。 接下来“推销员”根据杨先生提供的车辆信息,拟定了一份保费报价单并称为了回馈客户,签订合同的第二天可以进行返现,返现金额为600元。 因对方的报价实惠,且还有返现,杨先生当即同意定下合同并在对方发来的二维码上,进行扫码付款支付了5407元。
然而在付完款的第二天,杨先生不但没等来对方的返现,还发现自己被拉黑,于是立即拨打保险公司客服电话咨询,发现车辆并没有续保,这才意识到自己被骗,随即来到盐边县公安局报案。目前警方已将涉案账户资金依法冻结,案件正在进一步办理中
……
目前车险全行业在治理车险返现问题,要求零返现,但是车主消费习惯还没有改变,不法分子正好钻营了这个机会行骗。
在此,给大家一些建议:
一是尽量找熟知的并且有良好信任关系的业务员办理;
二是要求转账到非保险公司账户的一律要提高警惕,目前车险在全国内基本上都是实名制投保,无需向第三方转账;
三是拿到电子保单后记得登录保险公司官网或拨打保险公司官网验真。
四是如果保单已经真实承保的,但存在其他问题的,一定记得要在保险起保期前退保处理,如果在保险起保后退保会存在“短期保单”,这会影响车险的无赔系数,对后三年的保费影响极大。
三者买200万以上不是话术,而是良心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