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传承
“十字步,一二三四、五六七八……”每学期课间操活动的时间,绥德县远竹中学2000多名学生就伴随着优美的旋律跳起了欢快的秧歌操。
这套秧歌操由绥德场子秧歌市级传承人、绥德县远竹中学老师侯世凯和孙建国一起创作,他们将秧歌和体操融合在一起,分为八个八拍,动作轻快优美,配乐婉转动听,深受学生们的喜爱。如今,秧歌操已成为远竹中学的非遗进校园活动一张名片,吸引了周边县(市、区)的不少学校前来参观学习。
“我虽然是一名数学老师,但很爱跳秧歌,似乎有点不务正业。”侯世凯调侃道,“我从小就爱唱爱跳,跟着村里人扭秧歌,参加工作以后也没断过,特别是2021年提倡非遗进校园活动后,我就将秧歌和体操的动作结合起来,创立了一套适合中学生跳的秧歌操,既能活动身体,又能将传统文化传承下去。”
绥德秧歌在艺术风格上分为北路秧歌和南路秧歌,侯世凯跳的场子秧歌,属于北路秧歌。在北路秧歌里,“六六旦”李增恒成就最高,是非遗秧歌国家级传承人。因为老家和李增恒是同村,每逢村里举办春节和庙会文艺活动,侯世凯总能亲眼见到自己偶像的演出,边看边揣摩秧歌踢场子的门道。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2006年春节期间,李增恒在村里拍摄场子秧歌时缺少一位搭档,有人提议让侯世凯与他搭档,这才有了与偶像一起演出的机会。也就是从这一次搭档开始,侯世凯成了李增恒的关门弟子。
自从成为李增恒的关门弟子后,侯世凯一有时间就跟随李增恒学习,2006至2008年,先后与李增恒一起编排八人场子秧歌,还到北京民族文化宫等地表演二人场子,场子秧歌技艺越来越精湛,观众好评如潮,还被授予“榆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称号。李增恒去世后,侯世凯与李绥亚成为二人场子搭档,先后到榆林各县区表演,一起为远竹中学学生教授十六人场子等。
“作为非遗秧歌传承人,不光我自己要认真钻研这门艺术,更要让非遗秧歌一代一代传承下去。”在教学之余,侯世凯十分注重人才的挖掘和培养,远竹中学七年级学生李宇泽和武子怡就是侯世凯挑选出来的好苗子。只要有空,侯世凯和李绥亚就在校园里教他们跳场子秧歌,老师教得用心、学生学得认真,引得其他学生围拢观看。
近几年,陕北大地刮起了“花轿队”风,催生了一批热爱秧歌且以扭秧歌为职业的人。凭借对二人场子的挚爱,侯世凯积极宣传、授艺、参演、导演陕北秧歌,编排各种场子,经常在绥德县城神龙大道等群众娱乐活动中心,为在场的业余爱好者们亲身示范,教他们二人场子的动作要领,丰富表演内容,为陕北秧歌的传承发展打造了新的传承队伍。
最让侯世凯感到骄傲的是,2023年5月参加“中国-中亚五国”峰会迎宾仪式表演,当时他是表演团队里年龄最大的演员。“绥德秧歌是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传承项目,在这么重大的场合能给中亚贵宾们带来表演很开心、很激动。愿中国与中亚五国友谊长存,共同进步!”侯世凯说。
时代在进步,陕北秧歌也在不断创新。“现在的场子秧歌吸收了部分南路秧歌和现代舞的元素,对动作进行大幅度的拓展、提升,对配乐进行优化,服饰也更花哨好看。”侯世凯说,“将来我会不断提升自己的艺术水平,培养出更多的秧歌爱好者,让这门非遗艺术一代一代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