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胆囊假性结石,不要误诊啦~~

健康   2024-10-31 09:04   北京  
点击获取高级成绩、初中级成绩单、医师资格真题!
👇👇👇


1988 年Schaad等首次报告了注射用头孢曲松钠诱发可逆性胆结石,称为假结石症。

头孢曲松钠是最常用的第三代头孢菌素之一,由于它较强的广谱抗菌性,长效半衰期以及可以进入血脑屏障,使其常用于各种严重的感染,如脑膜炎、菌血症、下呼吸道感染以及复杂的泌尿道、皮肤、骨骼和关节感染。经静脉注射头孢曲松钠治疗,85%~95%的药物与血清中的白蛋白结合而在血液中停留较长时间。大约55%的药物通过肾脏代谢出体外,而另外45%通过胆道系统代谢。

头孢曲松钠可以引起诸如胆泥、胆道结石以及泌尿系统结石等这些潜在并发症的风险,但是随着药物的停用,这些并发症可能是可逆的。

胆汁酸和头孢曲松钠可能使用相同的运输途径,所以头孢曲松钠可以抑制胆汁酸的分泌。鉴于85% ~ 95% 头孢曲松钠在血液中与白蛋白结合,45%不经生物转化以原形随胆汁排泄,因此,头孢曲松钠在胆汁中的浓度是血清中的20~150 倍。当胆囊内的头孢曲松钠的浓度超过一个阈值,它就会与胆汁酸分泌的钙离子结合而沉淀。另外,头孢曲松钠本身就可以影响胆囊的收缩。因为头孢曲松钠和胆红素一样可以与钙离子结合而形成沉淀物,头孢曲松钠相关性泥沙状的沉淀物主要由头孢曲松钠钙盐复合物组成。随后,析出的泥沙状的沉淀物形成石头可能最终发展为头孢曲松钠钙盐复合物假性结石。


因此,头孢曲松钠相关性泥沙状的沉淀物不是来源于胆固醇晶体或胆红素钙盐。这种头孢曲松钠钙盐复合物以胆囊结石或胆囊泥沙状沉淀物的形式被超声探及。胆囊假性结石结构不稳定,因此,他们可以很容易地与随胆汁一起排出体外。

CT 影像特点为:密度较均匀,密度较高,CT 容易显示,结石多呈泥沙样,部分病例结石表现为块状,石灰样胆汁亦有可能出现。


图1 男84岁。因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合并多发肋骨骨折。图1a 患者应用头孢曲松钠前胆囊内未发现结石。图1b 用药后( 10天) 胆囊内出现团块状高密度结石影。图1c 患者停用头孢曲松钠15 天后发现结石形态松散变淡。
图2 男54岁。因急性中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肋骨骨折入院。图2a 患者应用头孢曲松钠前胆囊内未发现结石。图2b 用药后( 4 天) 胆囊内出现泥沙样高密度结石影。图2c 患者停用头孢曲松钠13 天后发现结石缩小。


在头孢曲松钠治疗的患者中,胆囊泥沙状沉淀物和胆囊假性结石的发生率在15%~46%,在儿科患者中的发生率达到30% 。泥沙状沉淀物和假性结石还可以发生在泌尿系统,但只有少数患者出现症状。

胆囊泥沙状沉淀物和胆囊假性结石的高风险因素是每天高剂量( 每天超过2g) 和长期药物治疗期间。血钙过高、禁食和胃肠外营养、大手术和脱水也与其发生相关。

假性结石的发病时间在开始使用头孢曲松钠治疗后2~22天不等。一般,假性结石在停用头孢曲松钠后可以很快自然排除( 或消失) ,但消失时间在停药后2天~5个月不等。

预防胆囊假性结石需要缩短头孢曲松钠治疗时间,充分输液支持防止脱水,避免过度卧床休息。头孢曲松钠引起胆囊假性结石发生率相对较高,当腹部出现症状时,需要及时检查胆囊并开始适当的治疗。在停药后2个月期间通过超声或CT 进行随访复查是合理的。

CT 检查遇到新发结石患者,应详细询问患者近期有无头孢曲松钠药物使用史,以便进一步确诊。临床及影像科医生应提高对胆囊假性结石的认识,减少不必要的临床干预。


↓ 以上内容整理自:





扫码关注,进行高级职称查分

青果医学
传播最新鲜的医疗圈热点事件,青果医学有观点、有感悟、也有新知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