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的话:11月12日,商洛市召开优秀新闻工作者座谈会,6名省市优秀新闻工作者代表现场发言,本期为商洛市优秀新闻工作者、商洛新闻网新闻中心副主任刘秋石的现场发言摘录。
今年是我成为一名新闻人的第十三个年头,回首过去的十三载,我从一个对新闻行业充满憧憬的新人,逐渐成长为一名可以独当一面的合格记者。我想与大家分享一些我的从业故事,重点说说我工作中的好帮手——无人机。
2017年,我操作无人机完成了我职业生涯的首次航拍任务。节目播出后,我在和一位前辈交流时,听前辈讲了他们的航拍故事。以前的条件很有限,他们乘坐丹凤机场的农用播种机,在高空中打开飞机舱门,摄像师将几十斤重的摄像机架在舱门口,前面仅仅用一块木板挡着,后面的同事紧紧抱住摄像师的腰充当“人体安全锁”,同时将大家用绳子固定在身后的飞机座位上......高空中的气压吹得大家脸生疼、呼吸困难、眩晕呕吐......就这样,在极端危险与艰苦的条件下,勇敢的前辈们完成了商洛市的首次航拍任务。我问前辈,你们不害怕吗?前辈笑着说,怕,谁不怕呢?但有些事总要有人去干,当看到拍摄到的大量珍贵的航拍资料,俯瞰家乡的山川河流,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前辈说,现在的条件真好啊,人不用飞上天就可以拍到这么精美的素材,也不用担心晕机呢!
是啊,条件好了,我们新时代的媒体人更应该珍惜当下,沿着前人的足迹义无反顾地走下去。然而前进的道路上不可能始终一马平川,总是会遇到些磕磕绊绊。
记得有一次我和两名同事在山阳县苍龙山拍摄山阳县的夜景时,由于晚上能见度低,飞行器突然失联,就在遥控器断电之前,我们根据定位推断出飞行器坠落到了苍龙山上的某处。山阳县委宣传部的同志向附近的居民借了手电筒,我们几人便黑灯瞎火地对苍龙山开始了地毯式的搜寻。从晚上8点到12点,反复地上山下山,忍受着蚊虫叮咬,大家却没有一人打退堂鼓。在经过4个小时的搜寻后,终于在山间的一片坟地间,找到了“四仰八叉”的飞行器。我们赶紧上前,取出内存卡检查,看到素材没有损坏后,才长舒一口气。
那年夏天,我们走遍了全市七县区的大部分乡镇,拍摄了一百多部短视频,积累了大量宝贵的视频素材。而像这样的小故事,我经历了很多。在别人眼里,操作无人机也许是一件很轻松、潇洒的事,可实际上并没有那么轻松,压力还是不小的。我操作无人机航拍8年来,总结了一句话就是:飞得越多胆子越小。不是我真的害怕,而是我深知责任重大,每一次飞行必须保证人身安全、设备安全、素材安全。在沙排U19世锦赛开幕式航拍时,下方有几十个国家的运动员、各级领导,我有压力;在赛龙舟场上航拍时,飞行器近距离掠过划手,我有压力;在全市运动会各代表队入场式航拍时,空中同时十几架无人机飞行信号相互干扰时,我有压力......压力却没有使我退缩,而是化作了不断学习技术、扎实练就基本功的动力。
这些年来,我参与了很多拍摄任务,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壮丽七十年·鸟瞰新商洛》、献礼改革开放四十周年《飞阅商洛》、脱贫攻坚《探访驻村第一书记》、疫情防控期间4次迎接援鄂英雄归来、“三个年”主题宣传、《飞阅新商洛》《春暖商洛》等等作品都有我的飞行轨迹。
在十三年的新闻工作中,我见到了无数的人间冷暖、世事沧桑,见证了商洛经济的飞速发展、城乡环境的日新月异。每一次深入现场的采访,每一次与当事人的深入交流,都让我对这个世界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感悟。我深知,作为一名记者,我们肩负着记录历史、反映现实、引导舆论的重任,我们不仅要追求新闻的真实性和客观性,更要勇于担当、敢于发声,对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有所作为。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继续坚守新闻人的初心和使命,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用更加丰富的镜头语言、更加生动的报道形式,讲述商洛故事、传播商洛声音。同时,我会更加珍惜这份光荣而神圣的职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新闻事业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此时天气渐凉,冬天已悄悄来临,但这也意味着春天越来越近了,待到春暖花开时,我们的无人机会再次起航,继续记录家乡美好。
相关链接:
编辑:吴函 责任编辑:田芊
审核:孙黄荣 签发:张永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