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周老师:
老师您好,简要介绍一下我的情况,男,30岁,军转,执法岗位,一级科员。参加地方工作以来遇到几个困惑,希望向老师您请教。
1.岗位发展问题
转业是为了照顾家庭,安置时候放弃了上级机关大单位。虽然参公编和行政编待遇一样,但因为是二级单位,人多职数少,竞争激烈。虽然对仕途没有过多想法,但还是希望能跟上大多数同龄人的正常水平,同岁数的人员大多都是四主,三主了,最快的二主,还有正科的,自己有些焦虑。我想转岗行政编,行政那边竞争相对没有那么激烈,可是我们这边普通参公转岗行政编,前提是要工作满5年且参加比选才行,还得是35周岁以下,我这岁数感觉有点不赶趟。
2.工作借调问题
局里抽调我去综合科室工作,我在部队经历过借调,也知道里面的弯弯绕绕,但我为了自己在领导那儿留下好印象,尽快解决职级,没有消极怠工,在自己能力范围的尽量做好,领导也都满意,过了半年,又把我调去核心业务科室干活儿。但是这时支队那边传出话来,意思要想解决职级,还得乖乖回队里按资排辈(至少等个6/7年)。我委婉向分管人事的领导表达了意愿,她说我干得挺好,就是来的时间太短了。所以,老师,我是回队里,还是接着在局里这样借调着干?
3.人际问题
可能自己的认知思维层次还是太低,不知道怎么相处。之前在综合部门工作,有个同事比我小,但资历老,对我总感觉有一种颐指气使,盛气凌人感觉。打招呼虽客气,但也爱答不理,总感觉我是热脸贴冷屁股。综合口男的少,我来了以后跟领导走的也近,不知道是不是跟这个有关系?不过人家长袖善舞,善于交际。我感觉跟他相处不舒服,我是应该随他去呢,还是也要改变自己,去学得油腔滑调,左右逢源?我朋友说我哪儿都好,就是不善于交际,不会聊天儿,陌生人与我在一块儿聊天会感觉很生硬,尴尬不自然,这个应该怎么改变呢?(有较大删改,请勿对号入座;完整版在星球,目录编号4091#)
亲爱的你:
1. 如果单纯追求职务职级层次,显然是越大的机关越有优势。比如正局级单位,对正科及以下职务职级的晋升,基本都是不设限的。调研员这个层级的晋升,一般也没有太大障碍。市直单位大多是正处级,科级干部就是中层了,不管是职务还是职级,都要稀缺得多,自然不能跟省厅和部委司局相提并论。到了县里、区里,情况会更加窘迫。应该承认,即便你再努力、再优秀,只要停留在市直单位这个层次,账面上的职务职级解决情况,肯定要比省直、部委的战友吃亏。
如何正确看待这种“吃亏”?
一是你当初选择回到市里,主要是为了照顾家庭,求仁得仁,其实也蛮公道,甘蔗没有两头甜。省里固然好,可如果两地分居解决不了,家庭生活要受到极大影响,比职务职级快一点、慢一点,问题严重多了、痛苦多了。
二是当干部不能只看级别,还要看岗位、职权和影响力。不同平台层次的同一职务职级,含金量也是不一样的。应该尽可能……(长按识别二维码↓↓↓↓解锁隐藏内容,享受顶尖咨询服务,本条目录编号4091#)……,说不定比省厅的一些处长还要硬,自然也就不会羡慕他们了。
2. 关于借调,以前我们也多次讲过,至少有两种类型:
一种是跨单位、跨层次的借调,比如县直借调到市直,公安借调到纪委;
二种是同单位内部的借调,比如二级事业单位到机关,甲科室到乙科室。
前者隶属于不同单位层级和人事管理权限,如果不是以调动为目的,且有较大调动希望,最好不宜过多过频,每次借调最好在1年以内,有一两次类似经历就够了,调不成就该下决心早点回来,防止陷入借调坑;后者还在一个锅里吃饭,风险小一些,借调的时间、频次也可以相对宽松掌握,只要不影响提拔晋升,在同个单位的哪个岗位工作,倒是影响不大。
看你的情况,其实属于第二种类型。到底是继续借调,还是留在队里,要看你对个人发展的预期和两个不同岗位上升机会的评估。如果留在队里,只是一味论资排辈熬日子,那么通过在局机关借调、寻找突破性发展的机遇(比如得到主要领导的格外器重提携),不失为一项有意义的冒险和投资。就算不能给你加快晋升速度或者提拔调动,起码也不至于为此打压你、惩罚你。如果回到队里扎实工作,得到队领导的栽培器重,推荐你更快提拔到领导岗位,那就可以早点回去。概言之,这是两种发展思路,都可能走得通,没有一定之规。
之所以支队这边传出这种声音,有可能是因为你沟通汇报不够,让支队领导觉得你“攀高枝”,离心离德,影响支队士气和日常工作摆布,借此敲打你。也有可能是同层次干部看你“另辟蹊径”,产生了嫉妒心和危机感,生怕你在机关领导面前晃来晃去,真的插队跑到他们前面。针对这两种可能性,一方面要正确判断形势,尽可能趋利避害,把精力用在有价值的地方,看准了就大胆干,不要怕人说三道四;另一方面也要注意……(长按识别二维码↓↓↓↓解锁隐藏内容,享受顶尖咨询服务,本条目录编号4091#)……,也在情理之中。
3. 关于人际关系,最核心要抓住3个关键人,其他一般同事关系,都只能算作锦上添花,不必太过在意。按照对等原则,他对你怎样,你对他也就怎么样,尽量不撕破脸、不发生明确的矛盾冲突就可以。重点还是要得到领导认可,积累发展优势,打造个人口碑,形成向上发生的明显势头,他自然不敢小看你。聪明人就算有不满意,也会藏在心里,蓄势待发。从这位同事的表现看,也不是什么高段位选手。平白无故得罪你,对他有什么好处呢?我只看到他的愚蠢和任性。
至于“不善交际”,确实应该尽量调整,主要目的是与人为善,营造口碑,便利工作。在单位工作好几年了,如果还是跟很多人不认识、没说过话,横向协调的事情完全公对公、毫无私人感情积累,得不到同事的支持照应,各类投票都没人记得你,那显然是不利于生存发展的。
从部队出来的干部,往往思维比较耿直、说话比较生硬、身段不够柔韧,咱们星球会员中也有几位比较活跃的军转干部,微信群发言、星球案例评论等,一眼就能看出“部队风格”,有时候真是让人下不来台。这些同志心是好的,基础素质也很强,唯独就是那种“味道”与一般人员不太对路,容易引起误会和敌意。
其实也不难理解,部队是个封闭环境,几乎是清一色的雄性生态,大家都觉得刚猛一点好,有什么说什么,干脆利落、雷厉风行,这才是军人作风。有什么毛病,首长和上级大多喜欢直言不讳,有的张嘴就骂,甚至还要体罚。很多干部都是十八岁参军入伍,三十岁左右转业,人生黄金期、塑型期都奉献给部队了,必然会留下终身印记。
对一般机关干部来说,还是要对他们多一份体谅和尊重,军人确实不容易、牺牲奉献很大。其中很多人都是学业成绩优秀,当年正经八百的提前批军校生,基础素质很好,如果不参军,发展比现在强得多。人家能走这条路,本身就是家国情怀和奉献精神,应该得到肯定。
对专业干部来说,也要劝劝大家,到了机关和社会上,在吃苦耐劳、敢抓敢管、雷厉风行这方面要继续发扬,但在具体待人接物、说话做事的技巧性上需要加强,这跟“油腔滑调,左右逢源”是两码事。不要求你油腔滑调,起码要……(长按识别二维码↓↓↓↓解锁隐藏内容,享受顶尖咨询服务,本条目录编号4091#)……,打破这种隔膜和不对称局面,情况自然就会好起来。
当然了,少数军转干部从部队学到了太多吃吃喝喝、拉帮结派的江湖习气,习惯了送钱送礼、胆大妄为的行为方式,转业到机关以后,业务上不适应、有畏难情绪,作风上大滑坡,觉得没人管了、自我放松了,工作简单粗暴或者干脆撂挑子、混日子,这种情况也不少,群体偏见大多是这么来的。这些干部应该向今天的题主学习,应该给自己争气、给军转干部群体争光,而不是相反。(原创/公周)